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四枚藏书印

2024-10-28 07:33:03

我怎样看待?数十年来不无变化,这在我先后镌刻的四枚藏印中是有所表现的。

一、开卷有益。这四个字来得偶然,那是在读小学 3 年级的时候,过年打扫屋子,不知怎么找出一轴牛角挂书图来,上面有隶书写的开卷有益四字。先父当时对我讲了一番读书总有好处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第二年开始学刻印时,就用这四个字刻了一枚藏书印。从那以后的七八年间,开卷有益差不多成了一种指导思想,因而读了不少课外书,内容虽然驳杂,但较多的还是文史两类。

到了高中二年级,有件事情使我对开卷有益产生了一些想法,不那么迷信了。一天,先母请人运回来一大箱线装书。我问她这书是哪里来了。她说是从某世叔家里买来的。本来,某世叔在先母看来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精读二十四史,大量古代诗文更是出口如流。然而他终因染上烟癖,乃至潦倒而死,遗下妻子儿女无以为生,只得变卖藏书。我家所得的是最后一箱,买下来还带有救济性质。由此我想,若说开卷有益,则某世叔理当得益无数,何以他既不能兼济天下,亦不能独善真身,以至于落到如此下场?由此可见开卷有益还有个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但究竟读什么和怎样读,在一个时期中我并不明确,只能仍按照惯性,读有点兴趣的书。

二、书到用时方恨少。那是在大学二年级,我忽然在报上看到高班同学写的一篇长文。读完之后,发现其中所说的事实与道理并没有超出我的知识范围,也就是说他写的我都知道。那么为什么他能写出文章在报上登出来,而我却做不到呢?仔细一想,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他学了知识是拿来使用的,而我学了知识却是未加使用。由此我便认为学与用一定要结合,学以致用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因为知识的使用,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乃至触类旁通,而且使用之后有可能获取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产生成果感,从而对学习有更深的感情与动力。古人讲学然后知不足,这固然有理,但还仅仅是感慨而已,不若用然后知不足更有迫切感与实践性,能促使人非赶紧学到更多的知识不可。因此我便刻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方新的藏书印,并在以后的治学经验传授中反复强调了知识能用才是力量以及 学为基础,想为主导,落实到用等结论。我以这些思想指导自己看书学习,有 30 多年之久。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从 1984 年起,我由于在民主党派兼职,就常常有 议政的机会。这事本来我并未感觉为难,每次发言也往往颇有现场效果,幸而不辱使命。但时日一久,我反思自己的议政言论,深感实际上在现实中大都是行不通的。由此我便想到要把忧国忧民的动机变为利国利民的效果,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里关键是对历史、国情和社会上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要有深刻的了解,真正读懂社会生活这本大书,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才真有实践意义。不深入社会实际,而仅凭书本知识与书面材料来出主意、想办法,是并不能行之有效的。由此我便想到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是含有至理。于是就把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句,刻成一方藏书印。

读书数十年而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阶段,这并不意味着以前信奉的开卷有益与书到用时方恨少都是错的。应该说它们仍然有道理,有效用;但一个人若想真正作出一点利国利民的奉献,还必须努力寻求书本知识与客观实际的结合。真知本自实践出,还须行之于新的实践,得到新的检验。

四、以有涯随无涯。我在读小学时,某老师在我的纪念册上题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两句话,他说: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所以要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后读《庄子养生主》,见到那原话竟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照庄子看来,求知是危险的;有了一点知识便以为全知,就更加危险。这个说法也是一种道理。但我想,一个人若对一切都无所知,那就难于生存,更不要说进步了。因此求知尽管是以有涯随无涯,但毕竟还须尽力而为,否则就更加殆矣!尤真是一个知识分子,既当了和尚就必须念经,虽然是以有涯随无涯,也只能克尽厥职,继续走已经走了大半辈子的路。因此我就干脆刻了以有涯随无涯一方藏书印。我所能做的,就是常常警惕不要以一知半解为全知。这种心态,比小学老师的教导要消极,却比庄子要积极,也算是中庸之道吧。

以前没有想过,因而不曾意识到数十年读书心态竟有这么多变化。今后继续读书、用书,读社会生活这本大书,想必心态还是会有变化的。


上一篇:命根子
下一篇:小蝌蚪游山记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