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个当官的,叫汤举。考得了学位之后,从基层干起,历任县长、州长等职务,生活上可以说富足有余。眼看着要退休了,此时的职务是六品承议郎。
退休了,安度晚年挺好的。可汤大人还没正式退休就身染重病,在老家一病不起。
要说这病来得真不是时候,此时适逢上级对汤大人开展官员政绩考核,史载举适上课。如果顺利通过考核,汤大人便可在退休前更进一步,升迁为员外郎,其实就是在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给一些补偿,以员外郎的身份退休,一则脸面上光彩,二来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
较之承议郎,员外郎多挣几块银子倒不具有太多吸引力。它的亮点在于,可以给儿子带来一个荫补的机会。
所谓荫补,就是老子退休,儿子可以在没有考取功名的情况下获得旱涝保收的工作被直接吸纳进吃皇粮的队伍,毫不费力地成为政府官员。
可是,一旦汤举死了,员外郎的待遇还没有批下来,他的儿子就失去了这个走捷径的机会。
汤举这病来得太不是时候。更惨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汤举没能坚持住。
死了死了,一死白了。还能怎么办,按规矩办丧事呗。可就在此时,贵人出现了。
汤家的贵人姓王名令洙,是汤举的生前同事。王大人登门,千叮咛万嘱咐汤夫人,说老爷万万不可以死。既然死了,就要严格保密,绝不能走漏消息。
王大人的主意并不是让汤大人无限期等在家里,他只是要等到上级的任命书到手,届时第一时间给汤大人办事儿。
汤夫人胆小怕事,是为举妻惧,不敢,王大人紧着做思想工作,同时差派得力之人火速赶往京城,专门盯着批文办理,一旦搞定马上取回。
本来费时费力的事儿,在王大人的助力下,十来天就办妥了。当文件拿在手里,王大人长出了一口气。
对汤夫人说:老爷可以死了。于是发丧。
一番忙活,没白费劲,除了耍了点小手腕,一切都是按规矩办的。汤举之子后来越走越顺,步步升迁,史载历尽华要,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
想想看,若非王大人出谋划策,汤家后代哪有这等光景。这个故事记于《玉照新志》。
无独有偶,《杨公笔录》里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主人公姓廖名子孟,在磁州做一把手,有一小儿子刚刚五六岁。廖老爷跟汤老爷差不多,身体不好,于是申请退休。廖老爷只是想趁自己病死之前给小儿子弄一个吃皇粮的身份当遗产,但是同样要等朝廷批复,可是这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扛不住了。吃不下,只有心口尚温。
跟汤举差不多,家里人守尸待诏。可惜,廖家没有王大人那般过硬的朋友,却有火上浇油的宿敌。
就在廖老爷退休文件将要送到家里的那一天,有人向上面反映,说廖老爷早断气了,一切待遇应当就此打住,啥好事儿也不该轮上他们家了。
上面接报,不得不查,于是派了一名官员充当临时调查员下来送文件,顺便查看。
调查员一进廖家,第一感受是举报属实,因为廖老爷形如死尸一般,确凿无疑。
然而,奇迹就在这个当口发生了。廖老爷听说文件到了,突然活了,不仅一骨碌坐了起来,还面带笑容举起双手接过文件,之后才躺下一命呜呼。
人们不禁感叹:死都能忍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更难办的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