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的故事大全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生意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生意的故事大全(1):
最成功的生意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账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
然而造化弄人,父亲真的破产了。儿子的生活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都消失了,儿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呆在房里准备自sha。父亲破门而入,用力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没出息,钱是我赚的,也是我赔的,与你不相干,我都没想死,你凭什么死!”
儿子被打醒了,不知所措,问父亲:“现在我该怎么办?”
父亲考虑了一会儿说:“凭我的面子,也许还能给你找个事做,就怕你吃不了这个苦。”
“让我试试吧!”儿子说,他下定决心要自立自强。
于是儿子便到了父亲的朋友林先生的公司做了一个小职员,工作很辛苦。开始儿子也想过辞职,但一想到自己富贵时的朋友不再理他,有钱时的女友也讽刺他时,他坚持了过来。他要用自己的努力换取别人真正的尊重。
儿子遗传了父亲聪明的头脑和坚韧的性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和林先生的指教,他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职位也一步步提升。不几年的工夫,他就当上了公司的总经理,并且娶了一个贤惠的太太。看着自己的家因为自己的努力变得越来越美满,儿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然而,幸与不幸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当儿子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父亲病倒了,儿子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换回父亲的命。临终前父亲拉着儿子的手,满脸微笑,很满足的样子。
儿子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天,一个律师找到他……
律师将一份文件交给他,那是父亲的遗嘱,上面写着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半,一半送给林先生,条件是他必须将儿子培养成有用之才,另一半留给能干的儿子,暂由林先生掌管经营。如果儿子依然花天酒地,一事无成,这一半就捐给慈善总会。
原来父亲并未破产!儿子觉得父亲这样做实在难以理解。
律师又将一封信交给他:
亲爱的儿子: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也知道我并非真的破产。
是的,儿子,我没有破产,我只不过用我的全部家当做了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我成功了。
看着你一天天成长,我觉得我这笔生意做得很值。如果我将我的财产留给你,也许不用几年就会被你败光,而你也会因为无人管教而成为废物。现在我用我有价的财产换来了一个无价的能干的儿子,这怎么不让我高兴?
儿子,相信你也能理解父亲的苦心,如果不是这样,你怎么会找到一个真正爱你的妻子和一帮真正能够患难与共的朋友呢?
好好干,儿子!父亲相信你一定能超过我,创造更多的财富。
生意的故事大全(2):
“一道菜”揽活生意
80后北京美女李雅岚师从五星级酒店大厨的外公,厨艺好得没得说,但是她不满足,走南闯北先后去新疆古城喀什、四川弄堂小店等地偷师学艺。十几年的苦心学艺,她已练就一手烹饪绝活。
满以为艺高一筹就能招揽生意,哪知道在东城区李家巷开的私房菜馆,由于小巷深人流少等内在原因,生意异常冷淡。按理说,定位准了,手艺又高超,生意就会红红火火的,为什么揽不来顾客呢?李雅岚也想到挪窝,但闹市区的门面租金贵得惊人。刚刚起步做生意的她,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想将餐馆甩手包给别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人选。除了挪窝,难道说就没有其他办法救活私房菜馆了吗?绞尽脑汁一心想找到突破口的李雅岚,眼睛盯上了微博。一次,在和朋友聚会时,朋友说,现在好多生意人喜欢在微博上做买卖,不仅销路好,还不需要一分钱的广告费,赚的是人脉呀!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李雅岚决计在微博上搏一搏!为了做足功课,李雅岚把最拿手的鳜鱼豆腐羹的制作流程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照片上,雪白的豆腐里包藏着鳜鱼块,金黄色的咸鸭蛋铺陈得满盘流油,十分诱人。博友看了,好评如潮。随后的日子里,每做一道菜,李雅岚都将其拍好照片发到论坛或微博上,以此博取博友的欢心。图片漂亮,文字清新,李雅岚微博私房菜不仅得到了大家的夸奖,还有了良好的互动,有了数千名粉丝,而且每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都有几百条。数千名粉丝就是一笔难得的人脉财富,不能让粉丝只停留在夸赞和欣赏上,应利用他们的智慧和手艺来搅活私房菜馆。于是,在博客里,李雅岚与北京的一家美食论坛合作,组织美食爱好者聚会,要求每人准备一道拿手菜,来私房菜馆现场切磋。食材由私房菜馆负责购买,美食爱好者不用掏腰包,只需提前在博客上提供一份详细的食材配购单子。做成的拿手菜,由各自独享,作为奖赏,李雅岚也不收一个子儿。李雅岚把这一活动,称为舌尖上的休闲。由于这些行家的口口相传,私房菜馆很快就在京城小有名气了。博友一来展示了才艺,二来也见识了李雅岚的绝活。李雅岚也是现学现卖,把博友来菜馆切磋时学到的拿手菜,转眼又卖给其他顾客。这样,私房菜馆的菜品几乎天天可以推出新花样。这种不断翻新的方式,也给菜馆带来了活力和源源不断的生意。2012年,私房菜馆被《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在京城美食圈里引起了很大轰动。总导演陈晓卿说,如果不把李雅岚的私房菜馆搬上荧屏,不光是种缺失,更是一大遗憾!2013年,私房菜馆已无法容纳大批慕名而来的食客,李雅岚又在北京东城开了几家分店。一道菜揽活了生意!一道菜提供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累积,还带来了人脉。人脉就是财富,这便是李雅岚推出一道菜的真正绝活。生意的故事大全(3):
黑木耳的生意难做
我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跟他人做生意,有人告诉他:你做生意的时候,不要太认真,该弄假的时候,必须弄假,否则的话,不管你卖的什么真货,人家说你卖的是假货,你做了假,人家反说是真货。
父亲第一次做黑木耳生意,有经验的人告诉他:这黑木耳,你必须用石膏粉与米汤给黑木耳漆身,等到黑木耳的全身变成了乳白色,就是最好的货,好卖,价钱高。我的父亲不相信对方的话。
父亲将购回的黑木耳,做了一点点假货,其余的没有做假,拿到乡下去卖。
正如别人所说的一样,做假的黑木耳真的好卖,价钱高,没有做假的黑木耳,人家说是假货,我的父亲向人家解释:真正的黑木耳是黑色的,不是乳白色的。
对方说:你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别pian*人了,好黑木耳是乳白色的,黑色的是腐烂的木耳。
这黑木耳身上的乳白色是米汤和石膏粉,只要你拿去洗一洗,水是混的,是石膏粉。有点粘手,就是米汤。
你想pian*我去洗黑木耳,我可不上你的当。实话告诉你,真正的好黑木耳身上是有一层厚厚的白霜,糜烂的黑木耳身上的白霜被你洗掉了,你这样的黑色的木耳是卖不掉的,你拿回家吧,别害人了!
不管我的父亲怎样解释,人家就是不买你的货,逼着我的父亲将没有做假的黑木耳拿回家做假,再去卖假货,人家才心安理得认为自己买的假货才是真货。
这可把我的父亲难住了。
生意的故事大全(4):
最后一趟生意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惟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妻儿呢?
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生意的故事大全(5):
不能小瞧的小生意
在城市的街道上,经常能看见一些修伞的、换窗纱的、疏通下水道的、防水防漏的、粉刷墙壁的等数不胜数的小生意人,他们开着小面包车,以车为家,穿梭在城市的小巷和各种小区的街道上。显得分外忙碌,尤其那些年代久远的小区,更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奇怪的是,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很少有本地人。不仅如此,很多本地人提到这些生意,还撇撇嘴不屑地说:做那些小生意有什么意思,又脏又累,能挣多少钱?
小生意真的挣不了钱吗?非也,须知,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是从小生意做起,才做到今天的规模的。若是小生意真的赚不了钱,人家那么多的外地人,为什么背井离乡地来到城市里做这些活计呢?
如今的城市虽然飞速发展,但是也有很多建起十几年、几十年的居民区。屋顶漏水,下水道堵塞、窗纱破败,墙皮剥落,都是常有的事。谁家管道堵塞,正在着急时,忽然窗外传来一声:“修下水道啊……”,对住户来说,真是一个福音。三步两步请到家里,看他们拿着工具忙碌半天,水终于通了,谁不高兴?当然,这种脏活,工钱那是不少的。
我有个朋友,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只念了几年书,十三岁时就到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他年纪虽小,却很懂事,平日除了在工地搬砖头,干杂活,还跑前跑后地给老板干些家务事,终于感动老板,老板觉得这孩子小小年龄出来打工真不容易,工地上的活计容易伤着身体,就把他介绍给一个装修公司的朋友,让他去学习粉刷墙壁。他去后依旧勤勤恳恳,热心学习技术,很快就成了一个粉刷墙壁的能手,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结婚后,他就和妻子一起来到我们这个城市,自己做老板。都说万事开头难,夫妻俩一起上街去招揽生意,却没有人敢让他们做。他们就提出先粉刷房子,完成后若主顾不满意,他们就不收钱,这样才有一户人家让他们试试,他们就尽心尽意地完成了施工。主家很高兴,热心地把他们介绍给周围的邻居,连附近的小区也有不少人找他们干活,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忙不过来,干脆招聘了十几个小工,一起干活。即使这样,他们也始终把质量和信誉放在第一位,如果顾客不满意,他们就重新返工。很快小夫妻俩在这个城市里赢得了信誉。
现在,他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装修公司。业务包括整体设计,装修,电路,水暖管道的安装。在很多人感叹打工难的时候,他们的生意却做得驾轻就熟了。
不仅这个朋友,我们小区里还有一个人,从为别人疏通下水管道,一直干到建起自己的公司,承揽了很多老社区的下水道维护、改造,生意做得轻轻松松的,有了空闲时间,一家人就开车去各个风景区旅游。看到他们生活的如此顺风顺水,谁还能说做小生意不能赚钱呢?命运其实是很公平的,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只要你能吃得了苦,小生意照样能够做得很大的,难怪最近钢铁巨头宝钢也开始介入搬家、疏通管道、房屋维修等小生意,与流动的生意人争抢服务业的大餐。
生意的故事大全(6):
最好的生意
认识一个老板,是做电器、建材、洁具、化工等生意的,拥有两幢营业大楼,几千平方米的库房、门面房,在这个县城里,是个很出名、很会做生意的老板。
老板已经50多岁了,貌不惊人,言语也不多,原先闯过东北,干过木匠,做过油漆工,承包过土地,在海边搞过养殖,什么脏活、重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后来,到这个小县城租了一间门面房,卖起了油漆,慢慢发展,慢慢做大,终于成就了今天这样的规模。直到现在,他还每天起早贪黑,在门市打理着。
他做生意很活络,凡是顾客要求的,没有不成的。一次,我在他门市玩,来了一位顾客,提着一桶立邦漆,盖子已经打开,显然已经用过了。那位顾客说:“老板,这种立邦漆质量不好,我得退掉。”老板痛快地说:“行。”他喊来营业员,原价把钱退给了那位顾客,顾客高兴地走了。
目睹了这件事的我,很有点不服,说:“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漆已经用过了,怎么还能退呢?”老板笑笑对我说:“做生意嘛,要朝远处看,我虽然损失了一桶漆,但没伤了和气,没伤了信誉。”我从心里佩服地说:“你是最好的生意人,这是最好的生意。”
没想到,他摇摇头,说:“我最好的生意不是这些,挣点钱不算什么,今天跟你拉拉吧。”接着,他向我说起了他最好的生意。
他招的第一个营业员跟他干了三年,进货、配货、销售、收钱,全是这个营业员。这个营业员很聪明,业务越来越熟,干得正得力的时候,他给了这个营业员一大笔钱,对他说:“娘家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你也成熟了,出去闯一闯吧。”这个营业员恋恋不舍地走了,现在是一家木材大销售商,资产大概有几千万了。
后来的一个营业员脑子也很好使,也很勤快,对内部情况熟悉后,这个营业员开始不安分了,每天收了那么多的钱,他有点眼红,今天拿几十,明天拿百八。一次,这个营业员在朝自己口袋装钱的时候,被老板撞到。老板没有发火,把他叫到跟前,心平气和地说:“人在社会上活着,要行得正,做得正,真正是一个人,叫人家相信,这一辈子才没白活。”然后,他给了这个营业员一些经费,让他出去做生意。后来,这个营业员没给他丢脸,在一座县城销售瓷砖,生意很红火。
第三个营业员高考落榜,家里很困难,就到他这里打工。每月能挣近千元,吃喝不愁,还能贴补家里,慢慢地也就安于现状了。老板就说服他:“你不能像我这样,虽然挣了点钱,一辈子还在家门口。你还得考大学,出去见世面,做大事情。”让他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功课。这个营业员也很听话,刻苦学习,第二年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求学期间,老板每个学期都要资助他的学杂费、生活费……
说着,老板指着大厅里的几个营业员说:“在我这里干,是临时的,一个一个,我都要把他们送出去,这就是我最好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