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让波德里亚在《论诱惑》中说:诱惑曾经是魔鬼的策略、巫术或爱情的策略诱惑无处不在,秘密或公开地存在着,它与请求、气氛、纯粹而又简单的交流混为一体。诱惑有它的礼仪阶段、美学阶段,最终还有它的政治阶段。在中世纪,勾引一词有道德和宗教含义,被用于描述使他人误入歧途的行为。慢慢地,它跟浪漫联系了起来,再广义一些,任何试图通过扭转别人的意愿以获得快感的行为都是勾引。在法语中,勾引不限于为了和某人上床而跟他聊天。法语中的勾引可以用于任何勾起人的感官的东西,如巧克力、香水或汽车。在法国,你可以受到奶酪的勾引。
《纽约时报》前巴黎记者站主任伊莱恩西奥利诺在《勾引》一书中说,法国人勾引异性的本领最高强,她有些夸张地说,勾引是理解法国国民性的一把钥匙。对法国人来说,勾引涉及恭维、微笑和一起享乐。在法国,勾引不只是一种游戏,它还是法国保持该国影响力的核心战略。当作者穿越法国外交官的沙龙或巴黎的宴会时,每次她都会被人勾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亲吻她的手,握着它说它就像一件瓷器。一位法国女学者劝她出门买法棍面包时也要穿得漂亮些,因为你不知自己会碰上什么人。
西奥利诺是法国通,1969年在法国读书,后来以美国《新闻周刊》记者的身份回到法国居住和工作,后来成为《纽约时报》巴黎记者站主任,现在是该报通讯员。因为长期在法国做报道,她得以接触到法国总统、官员、历史学家、哲学家,去各种美妙场所出席活动。因为她接触的不是法国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她对法国人勾引方式的考察不完全客观。但她对这一轻松的话题做了严肃、专业的研究,采访了作家和小混混、肉贩和面包师,以及第一夫人布吕尼萨科齐,讲述了勾引如何影响法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影响美食和时尚、舞厅和会议室、外交和内政等各种事务。
西奥利诺说,法国人是最好的情人,但他们对追求的过程跟对结果一样感兴趣。91%的法国女性和83%的法国男性认为内衣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微笑充满了太多的含义,以致不可以一视同仁地向所有人发出微笑,不能浪费在陌生人身上。有些法国学校要求孩子们用钢笔写字,按照书法水平打分;职业女性会报学习班,学习如何使她们的声音更轻快;有研讨班教授餐桌布置和用餐习惯。书中说,吻女性的手只能在室内进行,芦笋要用手拿着吃而雪酪要用叉子。
她去过哲学家贝尔纳一亨利列维与阿莱利多贝索夫妇府上,他们的客厅装饰着丝缎,她在他们家客厅里的天鹅绒坐垫上坐了一刻钟,一位印度男仆给她送上一瓶特别的矿泉水。列维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会勾引他人。英国作家斯蒂芬克拉克在《纽约时报》的评论说,列维这么说,说明他肯定没看到过春日巴黎咕咕叫的鸽子相互勾引。
西奥利诺总结说,勾引强调高智力的前戏和深邃的浅薄。勾引跟外表、微笑、语言、动作有关,但通常非常微妙,很难破解。可惜的是,几十年来,法国文化已经衰落了。法国在努力应对全球化,保存其民族特性,维持它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很多人以为法国是一个遍地都是身材消瘦的女性、有礼貌的男性和咖啡馆的国度,思想家在咖啡馆里抽烟、奋笔疾书。现实是,法国是麦当劳利润最高的国际市场,法国人的腰围一样可观。在萨特曾经光顾的咖啡馆里几乎看不到法国人,更别提在写东西的法国人了。过去50年间,4/5的咖啡馆消失了,自60年代以来葡萄酒消费量下降了一半,每餐饭一代人以前平均延续88分钟,现在只有33分钟。另外,勾引过头了就会变得傲慢、粗鲁。勾引是法国人提供的最好的东西。当它行之有效时,它很神奇:它隐蔽、神秘,通往一个极为宜人、晶莹剔透、理想的形象。但它也会带来低效、脆弱、暖昧和糟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