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储存旧信息有利于大脑腾出空间来接收新信息
冷门的少年带你走进心理学系列
储存行为,比如简单地在电脑上将某份文件点击为“保存”,能够显著提升人们对于之后接收到的新信息的记忆力。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心理科学期刊上,主张“储存”行为本身(the act of saving)能够令人们释放大脑里已被占用的认知资源,从而腾出空间和精力去记住新的信息。
“我们的研究显示,当‘储存’了旧信息之后,人们学习、记忆新信息更加出色。”主要研究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家Benjamin Storm说,“这其实很好理解,储存行为给人以一种‘放下’(offloading)的感觉——我们知道,被储存起来的旧信息可以在未来任何一天重新读取,因而便不再担心将大脑当中原本用以维持旧信息的认知资源腾空出来,去学习和记忆新信息。”
Storm及其合作者、UCSC本科生Sean Stone对于探索科技产品与人类记忆之间的互动非常感兴趣。以往研究表明,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数码相机等)储存信息会令人们忘得更快。不过,Storm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译者吐槽:辩证法学得不错嘛),这种“储存引起的遗忘”或许也有好的一面。
(译者注:这个研究我读到过,大概意思就是,出去玩的时候,如果拍过照,即“用数码设备保存了风景”,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给被试看同样的风景,相比没拍照的被试,拍了照的被试回忆“有没有去过这个地方”耗时更长)
“人们通常认为‘遗忘’不是一件好事,忘得快,就意味着记忆力出了问题。殊不知,在适应性记忆和认知过程(adaptive functioning of memory and cognition)当中,‘遗忘’其实扮演着重要角色。”Storm解释道。
在实验一中,研究者们招募了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要求这些大学生使用电脑来阅读两份PDF格式文档,即A文档和B文档,每份PDF文档里都有一张单词表,表上列出了10个名词。
首先,被试有20秒钟时间学习A文档里的词汇;然后,被试关闭A文档,打开B文档,再用20秒钟时间学习B文档里的词汇;20秒一过,研究者们立即测试被试记住了多少B文档里的词汇;最后,研究者们测试被试记住了多少A文档里的词汇。
在关闭A文档的时候,研究人员要求一半被试先选择“另存为”将A文档保存到某个特定文件夹、然后再“关闭”A文档(“储存”组),要求另一半被试直接“关闭”A文档(对照组)。
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而言,“储存”组的被试记住了更多B文档中的词汇。
在实验二中,研究者们招募了48名本科生被试,使用类似实验步骤,再次验证了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此外,实验二还发现,这种“储存旧信息-增强新记忆”效应与储存的持久性有关。当研究人员告诉被试“‘另存为’以后的A文档仍然会被删除”时,被试就不再表现出对B文档的“增强新记忆”效应。换句话说,如果被试感觉到储存不可靠(不持久),可能就会不敢把旧信息从头脑中抹去。
“当下,科技发展对我们的记忆方式造成了重大影响——借助电脑或智能手机,储存信息正变得越来越便利,”Storm说,“我们将数码存储设备视为记忆的延展,有了数码存储设备以后,我们再也不怕忘记任何事情了,还能够在‘延展记忆’的基础上做更多事情!”
(译者吐槽:不记得安全期了怎么办?别怕,打开手机-日历-备忘录,一查便知)
研究人员认为,“储存旧信息-增强新记忆”效应的发现,对于人们如何开拓思路、创新思考亦有启发。
“想要创新思考、解决问题,非得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不可,而‘忘记旧信息’恰恰有助于我们跳出旧有框架、重新思考,”Storm表示,“因此,‘储存’能够帮助我们忘记旧信息,进而有利于我们对新问题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