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研究发现,发生海难时“妇孺优先”原则很多时候只是空话。海难中女性的生还率明显低于男性。 ——
端宏斌注:泰坦尼克号是4月15日沉没,而最近韩国岁月号客轮是4月16日沉没,看来4月份真不是个适合坐船的季节。泰坦尼克号上妇女儿童的生还比例远高于男性,岁月号则是船长撇开大家自己跑了。于是有人认为洋人有海上骑士传统,可是下面这则研究(2012)说,其实危难关头人人为己。
ifn.se 网站报道,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经济学家米凯尔·埃林德尔(MIKAEL ELINDER)和奥斯卡·埃里克森(OSCAR ERIXSON)进行的新研究发现,发生海难时“妇女儿童优先逃生”的原则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话。根据他们的研究,海难中女性的生还率明显低于男性。此外,船长和船员的生还率也明显高于乘客。毫无疑问,这些研究发现是在挑战所谓的“海上骑士精神”。
20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号葬身大西洋海底100周年纪念。这场海难引起了公众和学者的浓厚兴趣。作为历史上被报道次数最多的事件之一,“泰坦尼克”号几乎获得神话一样的地位。很多人认为这场海难发生后的撤离过程是海上骑士精神的一个典范。当时,男人选择最后撤离,让妇女和儿童首先登上救生艇。最终,有多达70%的妇女和儿童生还,而男性的生还比例只有20%。
人们普遍认为妇女儿童优先逃生的这种社会规范让女性在遭遇海难时拥有比男性更高的生还率。此外,船长和船员也将生的机会留给乘客,自己则勇敢地面对死亡。不过,埃林德尔和埃里克森怀疑“泰坦尼克”号的女性生还率较高可能只是一个例外。为此,他们对有关1852年至2011年发生的18场海难的数据库进行了分析。这些海难涉及30多个国家的船员和乘客,遇难者人数超过1.5万人。
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生还率明显低于男性,船长和船员的生还率则明显高于乘客。此外,他们还发现:
强势的船长有能力让乘客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
女性和男性的生还率差距在一战之后开始下降;
英国客轮上的女性生还率低于其他国家的客轮;
沉没时间的长短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埃林德尔和埃里克森指出,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人们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行为和抉择,最符合真实情况的莫过于“人人为己(Every Man for Himself)”。
发生海难时妇女儿童优先逃生的原则经常被称之为“海上一项不成文的法律”。众所周知,力求公平和合作的社会规范能够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人类的行为。例如,很多善良的人们主动捐助慈善事业,无偿献血和捐献器官。在帮助他人方面,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提出的要求存在差异。人们通常认为男性应该在危机时刻帮助他人,而对女性的要求则更多地是负责护理和照料他人。也就是说,在发生海难时,男性应该表现出骑士精神,扮演英雄的角色,女性则是被保护的对象。然而,根据埃林德尔和埃里克森进行的研究,男性在灾难面前往往表现的极端自私,程度上远远超过女性。
埃林德尔和埃里克森指出理性的个体——不管倾向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都会比较帮助他人的“收益”和“成本”。如果助人行为将大大提高自己的死亡风险,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先救自己,而不是帮助他人,这是一种理性的做法。这种「成本—效益逻辑」是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模型的基础,包括个体选择遵守还是违反社会规范的模型,例如实施犯罪。海难是一个绝佳的研究对象,能够揭示人类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将做出怎样的行为。
埃林德尔和埃里克森的研究发现助人行为会因文化不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海难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因为乘客和船员来自很多不同国家。此前针对生还率性别差异的研究只将目光聚焦英国沉船,可能的原因在于海上骑士精神被视为一种英国绅士行为。但令英国人感到羞愧的是,英国男性在海难中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男性,导致英国客轮上的女性生还率低于其他国家的客轮。
研究发现海上骑士精神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可能较为普遍,女性的命运掌握在男性手中。随着性别平等程度的提高,女性自救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例如更高的游泳技能和限制性更小的衣服都能提高女性在海难中的生还率。埃林德尔和埃里克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重要分水岭,人们对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态度发生巨大变化。一战之后,男性和女性的海难生还率差距呈下降趋势。
此外,沉没时间的长短也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客轮快速沉没,人们的行为主要由激素反应决定,例如肾上腺素快速激增,自私行为将占据上风。研究发现,与沉没时间30分钟以上相比,沉没时间不到30分钟的生还率性别差异更小。此外,如果船长严格奉行妇女和儿童优先逃生的原则,女性的生还率更高,比没有遵循这一原则时高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