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搞笑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达仰的教诲

2024-10-28 07:33:03

1920年冬天,在法国留学期间的一次茶会上,徐悲鸿有幸结识了法国当时最为著名的大画家达仰。此时,徐悲鸿只是一个初到法国学习美术不足一年的留学生,而达仰却是法国画坛的泰半。初见大师,自然激动不已。作为初出茅庐的晚辈,他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迫不及待地向大师提出了拜师学艺的请求。

面对这个态度诚恳情真意切地东方才俊,喜欢提携后人的达仰,爽快应承下来。那次他们交谈甚欢,达仰还不忘告诫他:学美术是很苦的事,不要趋慕浮夸,不要甘于微小的成就。临走时,达仰将自己的家庭地址留下来,并极为真诚地对徐悲鸿说,你每个星期天可以来我的画室学习作画。

此后,只要徐悲鸿身在巴黎,每个星期天的早晨,他都会带上自己的作品到希基路65号老师的画室,向老师请教。达仰亦师亦友,倾尽全力地对他进行学业上的指导。

留学期间的求学生涯是极其艰苦和枯燥的。为了节约开支,徐悲鸿甚至连续几周只是以面包和冷水充饥,学业上尽量不画耗材费用很高的油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费用偏低的素描上。请不起模特他就画妻子蒋碧薇,有时还对着镜子画自己。有一次,去参观法国全国美--国展览,沉迷于艺术之中的他在展览馆里留恋忘返,一天都没有进食,黄昏的时候,走出展厅,天降大雪,可他只穿了一件单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又冷又饿的他跑回家中,赶快冲了一个热水澡以此驱走身上的寒气,没曾想,从此落下了终身不愈的肠痉挛病。他常强迫自己忍痛作画,现存的一幅素描上就写着这样一句话:人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每至痛不支也。

到了1921年,因为国内时局动荡,北洋政府中断了留学生的生活费,徐悲鸿夫妇只好被迫来到消费较低的德国柏林继续求学。这期间,因为喜爱伦勃朗的画,他便去--BO物馆临摹,每天都持续画10小时,其间连一口水也不喝。特别在临摹伦勃朗第二夫人像时,他下了很大的工夫,觉得略有收获,但仍不能用在自己的作品上,于是更加努力。

1923年的春天,一度中断了助学金又开始发放,徐悲鸿才从柏林回到巴黎。苦难困顿的生活和艺术技艺的徘徊不前,让他难以忍受,在看望老师达仰的时候,他道出了心中的苦闷。

达仰看着他困惑的表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极为平静地给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说:在法国19世纪有个名画家叫穆落脱,可以说是个天才,凭着他的才华,本应能成为最出色的艺术大师,但是,他最终没能达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一流艺术大师的高度。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艺术道路上没有经历过苦难。伟大的艺术家都有着坚韧的毅力和为全人类倾诉的愿望,而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往往就会缺乏这种远大的抱负。

达仰洞若观火无比深邃的思想,仿佛是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了徐悲鸿内心灰暗的世界,使他在迷惘的人生十字路口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听完老师充满着人生智慧的教诲,徐悲鸿忽然有种醍醐灌顶的觉醒,重新激发了他在困境之中奋起前行的热情。后来,徐悲鸿把苦难作为知己,以苦难为精神养料,终于成长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师级的画家。在导师达仰身上,他不仅学到了成为艺术大师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还学到了极为珍贵的人格修养。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徐悲鸿仍念念不忘恩师的教诲。想起恩师,他总也忘不了当年分别的情景。面对即将天各一方的老师,他不胜感激,极为真诚地说:今生除了父亲之外,教诲我最多的就是达仰先生了。


上一篇:德芙巧克力背后的悲情故事
下一篇:面子与“悖德”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