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儿童小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存在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存在的儿童小故事(1):
地址不存在
猪先生非常富有,他的儿子小猪整天到处显摆。
不要在外面乱说,免得被坏人听到。
看看,我的衣服都是很贵的哟。
怕啥,咱们就是有钱嘛。
这一天,已经很晚了,小猪还没回家。
小黄蜂探长,快帮我们找找儿子吧!
猪先生,你的儿子在我家里,他很好,请放心。
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我是谁你就不要问了,如果我收不到100万,小猪的安全嘛嘿嘿。
小黄蜂问了问小猪常去的地方,还有谁经常和小猪一起玩儿等等。
要现钞,用平信给我寄到平安大街188号,收信人是大嘴巴驴。记住,要寄平信!
你要多少钱我都答应你,一定要保证我儿子的安全。
行,我答应你,马上去给你准备钱。
你们不听我的话,现在被坏人盯上了吧?
你们别急,我去平安大街看看。
地址和收信人都是假的。
很快,小黄蜂又飞回来了。
难道他不想要钱了?那个地址是假的,他怎么收钱?
小黄蜂让猪先生按照刚才的电话打过去,对方仍然说把钱寄到平安大街188号。
我明白了。
常来给你们家送信的邮递员是谁?
是黄狗先生。
走,去他家看看。
我闻到儿子的味儿了!他肯定在这里。
快要到黄狗家的时候。
他们立刻冲进黄狗家。果然,小猪在屋子里。
你们怎么知道是我干的?
那个假地址离你家不远,又是由你负责送信的。那笔钱自然会落到你手里啦。
我再也不敢到处显摆了。小猪说。
地址不存在
存在的儿童小故事(2):
最好的时机随时存在
激烈的拳击赛开始,穿红色短裤的红方和穿白色短裤的白方,在拳击台上全力争夺拳王的宝座。
第一回合打下来,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红方的选手只顾着招架,勉强应付着白方选手凌厉的攻势,几乎没有出手的机会,如此这般地支撑到钟响。红方选手退到角落,不待教练开口,便立即向教练解释自己的战略。他告诉教练不用急,他的防守十分严密,只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白方选手一有破绽露出来,便可立即用重拳击倒对方。
第二回合的情况与第一回合大同小异,但红方选手的防守似乎较第一回合来得困难,而对手的攻势亦随之更加猛烈,破绽似乎尚未出现。
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第五回合过去,红方选手的劣势丝毫未变。钟响后红方选手退回角落休息,不待他开口,教练终于忍不住了,“得了,干脆你明白告诉我,你是想拿冠军,还是想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人生的竞赛犹如拳王争霸,请问您想拿冠军,还是期望角逐和平奖呢?
或许我们可以有许多的理由和借口,永远在等候下一次更佳的机会,好让自己得以奋力一击;但往往更常见到的结果是,终此一生抱怨怀才不遇,而让自己和家人过着平淡无奈的一般生活。
了解自己的特质,勇往向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果敢地挥出漂亮的一拳,您将发现人生的确有其不同之处!
存在的儿童小故事(3):
你的存在是我呼吸的空气
那天下午我从学校东边走过来,拿手指在路边各色商店的玻璃橱窗上敲打。漆原拉着我的袖子,萧晓你还小啊?这么幼稚!我不管他,继续我的小动作。
漆原拉下我的手臂,企图让我安分起来。他的脸色带着因为我不听劝告的懊恼,他的眼神几乎想要把我拿绳子绑起来。最后我说,你要想找一个乖巧的玩具,去找宁聍啊,干吗找我呢?
1
两年前的黄昏,嘉明中学,我看见了北山。他的样子非常奇怪,他趴在后门那儿,眼睛拥挤在小孔上,打量教室里的一切。
北山要等待的,是宁聍。
宁聍是一个传奇。每个学校都有一个传奇,一个与众不同美丽超凡的女孩。这个女孩在男生的回忆里,是被渲染开的水彩,缤纷而绚丽。北山喜欢宁聍。别的学生每天的功课是学习,而他每天的功课就是在教室外张望。
宁聍从来没有答应过任何一个男生。她在教室讲台上做介绍的时候,以一种不符合中学生的冷静,仰头看着天花板说,我是不会和任何人交往的,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某某大学。
那时北山还没有疯狂到翘课,被老师赶出教室。起初他是殷勤讨好,小礼物,跑腿,任何能够体现他心意的契机,一概不放过。
北山最癫狂的时候,纠缠在宁聍的旁边,宁聍完全当他不存在,仿佛她只是碰巧经过集市,路边有一只流浪犬。北山忍不住把一大杯水泼到她的桌子上。
宁聍不会动手,她含蓄而沉默。良久,她才开口说,我可怜你,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北山的脸色就在激动之后,转变为雪白。
对一个男生最大的拒绝,是羞辱他,捏碎他的尊严。北山开始越发失魂落魄,行为反常。
2
那个黄昏,他跟在宁聍的后面二十多米。宁聍忽然转身,一直等到北山靠近,才说,这样吧,如果半个小时内,你能够从聚光广场买一盒哈根达斯冰激凌回来,并且不融化,我就答应你。我给你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北山没有犹豫,转身就飞奔。他就近抢夺了一个初中生的单车。学生慌乱,不敢反驳和抗拒,眼睁睁看着北山风一样消失。发呆片刻,我走过去说别担心,他只是借用一下,会还给你的。
初中生看着我,面露惊恐地问,姐姐,你怎么哭得这么厉害?他掏出纸巾,我说谢谢你。
黄昏时刻,已经没多少人在路上。只有一个初中生、两个高中女生隔街而立。这次,她大概想要永远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3
我收下漆原情人节送的玫瑰,低头深嗅一口,芬芳而清冷。我对他冷淡,他却热情不减。我说,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我永远不知道,我的心什么时候才会收回。你还愿意等?他回答,愿意。
那个黄昏,我们都焦急地等待着。希望不管怎样,都要有一个结局,不要再彼此纠缠下去。
疯狂踩着车的北山,对一切无所谓。偏偏在意宁聍的北山,像是一抹水彩,在我心间,陡然一笔,再难擦去。
高中开学第一天,我坐在学校的花坛边上,面色通红。我不敢起身,不敢走动,否则背后的一团鲜红,会引来全校的耻笑。
北山戴着耳机,从我旁边经过,走远了,忽然折返回来。
他说,喂,同学。
我抬头看他。一张似笑非笑的面孔。同样是16岁,有些男生懵懂到不知道女生是有天然烦恼的,在每个月某些时候。有些男生早熟得吓人。他属于后者。
北山脱下衬衫,露出无袖的小背心。我没明白他的意思,他给我示范,把衬衫袖子往腰上一绑。我说谢谢,我几乎要感激涕零。
衬衫到底作废了。我去商店,买了一件同样牌子的衬衫,包好,还回去。我没能还到他手上。因为那时,宁聍出现了,转学出现在我们的班上。
衬衫被我小心翼翼包好,递给北山。但他心不在焉地摆手,什么?你是谁?他根本不记得我,他全部的热情都投射在宁聍身上。
4
情人节收到玫瑰,我终于答应了漆原。
我们一起念这所漂亮的大学。意外的是,我们居然遇见了宁聍。她以文科最高分来到这所学校,取得了学校最高奖学金。从平凡的中学,来到开阔的大学。我忽然觉得,更多的美女,衬托得宁聍中等起来。
我有时候会不耐烦地反问,你究竟喜欢我什么?
我在漆原面前任性乖张,表情阴晴不定。他是法学研究社的社长。而我是他社团里的一员,他唯一邀请的文学院女生。我曾冰冷地拒绝,他居然再度邀请,锲而不舍。
漆原无奈地耸肩,只有你一个足够冷静,口才了得。你在辩论会上的样子,真是颠倒众生。
冷静?也许不是冷静。
究竟是什么,只有我内心清楚,但我不想对任何人解释。
那个黄昏,我估摸着一切不可能。我估摸着,也许北山从此以后会死心。但是,天边夕阳红得像是醉了的面孔,单车从地平线那头出现。我扭头看宁聍,她大概也震惊了。
当我看见快要接近的北山,周身都颤抖起来。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付出。北山像是从游泳池出来,浑身水淋淋,蒸腾着热气,他的眼睛都是血红的。那是一个男生拼尽力气的样子。宁聍失去了语言能力一样,张大嘴巴,她看着手表,还有三分钟。但北山已经抵达。等待着单车被送回的初中生欣喜起来。那个刹那,我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绝望。
巷子路口交错的地方,开出一辆摩托车。
瞬间,他们相撞了。
北山躺倒在地上,阴影覆盖。
太阳下山,冰激凌融化了,变成了一团掺杂色素的彩色的白。
5
北山躺倒在原地,单车摔到一边。初中生上前看,只是擦掉了一点漆,没有大损伤。
我走过去,蹲在北山旁边。路灯亮了,先是发白,然后变成橙红色。在灯光之下,冰激凌的溶液血一样发红,北山的面孔充满忧伤。
许久,北山爬起来,拍拍衣服。宁聍冷笑道,装死吗?转身走开了。
北山在笑,居然在发笑。若无其事冲我说,你有点眼熟,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萧晓。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感激上帝,北山完好无损。
但是,我知道,有其他的东西彻底被毁损了,永不恢复。
他摆手说,没事了,回家吧!
第三天我看见他,他在收拾东西。此后,高中我就再也没看见北山了。高考之后,我听说他出国了,留学法国。当时,趴在地上,像是死掉了一样,他趴了20分钟,不动弹,也不出声。我听到他的呼吸,才确认他没事。我永远不知道他在这段时间里想着什么。
存在的儿童小故事(4):
我没能够到云彩,但并不意味云彩不存在
梅萨住在西班牙的一座小村庄。他年轻时,一直在大城市闯荡,写歌剧、作曲、弹钢琴,但没有一样成功的。终于熬到胡子发白,梅萨见事业无望,只得回到家乡。他在村口贴了张招生启事,希望免费教村里的孩子弹钢琴。招生启事一贴,第二天一早,在招生启事旁挂了一块木板,上面写道:我没能够到云彩,但并不意味云彩不存在。也不瞧瞧自己长多高,还想够什么云彩?嘿嘿,傻瓜才和他学钢琴呢!让人意外的是,还真来了个傻子一个少年走进了梅萨的小屋。仅过了半年,村里人就对梅萨刮目相看了。少年在梅萨先生的点拨下,琴声如行云流水般从琴键直泻出来,听得羊儿停止了吃草,云儿都舍不得散去。梅萨先生也异常激动,兴奋地对少年说: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西班牙乐坛将诞生一位钢琴大师,你将是我一生的骄傲少年却望着梅萨先生,不安地说:老师,有件事我一直没和您说其实,我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少年平静了一下,说:对于能否成为一名作家,我一直没有信心。是您写在木板上的那句话激励了我,如果我没有够到理想中的云彩,并不意味云彩不存在,只是说明我还不够努力老师,请原谅,我要去寻找属于我的那朵云彩了少年向梅萨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多年以后,一名叫洛尔迦的年轻诗人横空出世,他就是当年师从梅萨的少年。他创造性地把诗歌同民间民谣结合起来,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一切只源于梅萨先生小屋门前的那句话:我没能够到云彩,但并不意味云彩不存在。存在的儿童小故事(5):
李银河与自己的存在裸裎相见
“你有一个很完美的灵魂,真像一个令人神往的锦标。”在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里,王小波说。
那是37年前了。现在的李银河已经老了,身材走形,皮肤松弛,但她坦荡质朴的言谈又在提醒你,王小波对她的赞誉很有道理。
她的精神世界和私生活怎能对公众这么开放?这是李银河令人吃惊的地方。性是人性中隐秘的小弱点,也最容易引起道德压力,李银河对此不封闭,也不扭曲。面对钻到床底下打探的目光,她也理直气壮地面对自己的欲望,承认她和相恋17年的跨性别者“大侠”之间存在着性。
“有一种爱情是超凡脱俗的,是高悬于所有琐事之上的,说得不好听些,是睥睨众生。它对所有的世俗规矩不屑一顾,我行我素,随心所欲。”李银河说。
实在无法想象这段狂野的爱情宣言,出自眼前这位62岁的女士。李银河太朴素太家常了,在我们聊天的三个小时内,她基本都在嗑瓜子、剥花生,有时花生仁滚落在身上,她捡拾起来放到嘴里。
“美好”这个词,是中山大学艾晓明教授对李银河和“大侠”这段关系的形容。
“这是一段高品质的情爱关系,”艾晓明说,“李银河谦和、勇敢,她独特的学养和人格特征,让她创造出与社会主流规范不一样的关系。她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中都充满了美。她有创造美的能力。”
李银河把自己的身体和隐私当成了教学案例。有人跟她说,同性恋和跨性别的区分,在他们听来像绕口令。“我说我不就是科普来了嘛。”李银河哈哈地笑,“冯唐还跟我说,正好你借这个事做点教育工作吧,挺逗的。”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子恩认为,李银河是社会主义时代最干净、最纯粹的知识分子。
李银河是中国性文明进程的监测者,她也用自己的情爱故事,丈量出了这段历史深刻变迁的尺度。
一
李银河说,自己几乎没什么朋友。她的人际关系不黏稠。艾晓明、崔子恩,同性恋研究专家张北川,抑或是其他人,在谈论李银河时都带着清汤寡水的味道。“我们肯定是朋友,”艾晓明说,“但我们不谈生活细节。”
李银河享受这种孤独,并从中获得自由。“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人可以自由地思考和想象。在社会中与他人打交道,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
她常年住在山东威海,冬天北京事多,才把那边暖气停了几个月。“大侠”呢?“他在北京照顾孩子。”李银河说。孩子是他们共同领养的,已经12岁了。
她对威海的生活感到满足,虽然那里被称为“鬼城”,房子盖得过多,没卖出去都黑着。每天中午她让旁边的小饭店送一个菜,素菜为主,分两顿吃。她的时间安排有个三段论:上午写作,下午看书,晚上看电影。
从青年时代开始,李银河的日子就过得潦草至极。王小波的兄长王小平回忆,李银河和王小波婚后无心张罗俗事,按照李银河母亲的说法:“这一对宝贝放到一起,就差给他们脖子上各拴一块大饼了。”但王小平毫不怀疑,他们二人过着极其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练就了喝风屙烟的本事。
李银河的两段爱情有个共同特征:精神至上,在生活琐事上,较庸常的一方服务于睿智的一方。
丁学良曾撰文提到王、李二人的留美生活,说“李银河是贤妻,王小波则像个大爷”。在匹兹堡期间,李银河读书、做助教、打工,下班就回来忙家务、做饭,王小波基本是读书、写作,啥也不干。李银河的理由是,“不忍心让那样一个智慧的头脑去干粗活”。
王小波去世后,“大侠”的出现解放了李银河。“大侠”说,他不愿意李银河在这方面浪费时间。李银河说,17年来她什么家务都没做过。
李银河喜滋滋地指着身上的衣服,说这些都是“大侠”帮她买的。“我特烦购物、做饭,就连买我自己的衣服我都不去,有时他看到就给我买回来了,他买什么我就穿什么,反正我也没啥要求。”
在崔子恩看来,李银河和“大侠”的生活是女权和男权的完美结合。“他们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崔子恩说,“在文化上他们是以女权为核心,以李银河的意见为主;在生活上是以男权为核心,‘大侠’决定生活细节。”
二
她属于50年代出生、60年代进入青春期、70年代谈婚论嫁的一代人。这30年,性在中国是一个怪物。李银河的哥哥李向南15岁时对一位女同学萌生情愫,出于虔诚,向组织忏悔了“肮脏的思想”,从此这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就一直入不了共青团。这种痛苦的青春期经历影响他一生,使得他的个性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满口仁义道德,满肚男盗女娼,要不就是天真、纯洁、羞涩到幼稚的程度。这就是当时人们在性问题上的典型表现。”李银河说。
对青年李银河来说,性也是她的禁忌话题。她和王小波的情书中,用“那个”一词来指代性。王小波的回复也羞涩得很:“我从来都不好意思想象和谁做那件事情。我也许能够做到一辈子不做它。也许不能做到。反正不能乱来的。”
1980年,李银河、王小波在相恋两年后结婚,那年他们都已28岁。“结婚时他是处男。”李银河说,“婚后我们马上想到早干吗去了,觉得青春虚度了。”
1982年,李银河去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两年后,王小波前往陪读。在美国,李银河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中国当代城市的婚姻和家庭。她说自己研究的原动力,就是想搞清楚为什么国人在性的问题上会如此扭曲和压抑。
在美国时,李银河就有冲动,要做中国的金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金赛主持搜集了近1.8万个与人类性行为有关的访谈案例,以超脱的态度和精准的数据,为美国社会的性态度提供了参照系。
1988年,李银河归国,进入北大社会学所,继续研究婚姻问题。在她调查单身现象时,有位男士看在她“不像坏人”的分上,承认是同性恋。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后来达到120人的规模。
这个研究也是为了填补空白,“国外研究同性恋的著作一书架一书架的,中国一本都没有,这是多大的诱惑啊”。1991年,她和王小波在访谈基础上合著了《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李银河喜欢老派的一对一的关系,但不会因为自己的偏爱就否认别人的选择权。她本来会跟王小波一直走下去,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心脏病发去世。
两个多月后,6月29日,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丽莎拉她去一个酷儿聚会散心,希望她从悲痛中走出来。这天是世界同性恋自豪日,“酷儿”一词包含了LGBTs(女同性恋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sexuals)所有性非常规族群。在这次聚会上,她认识了“大侠”,后者很快陷入了对她的狂热爱恋。
三
尽管被冠为“性社会学家”,李银河仍不时发表时评,也写小说。
她带着那代人的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希望这个国家不要那么野蛮和愚昧。1966年,她在北师大女附中就读初一时,校长卞仲耘被活活打死——卞仲耘是李银河父母的老同事,卞仲耘的女儿是李银河的嫂子。
年轻时,李银河曾是议论中国政治的明星。1977年从山西大学毕业后,李银河进入《光明日报》,次年被调入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在中南海上班。她和林春合写的《要大大发扬民主,大大加强法制》,在《中国青年》杂志上首发,被全国各大报纸转载,《人民日报》专门加了编者按,轰动一时。
李银河和林春在文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话,“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着看他。”著名学者李慎之对此印象深刻:一代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被两个小姑娘说出来了。
李银河认为自己不过是时代和政治的代言人,“是权力之手握着的笔”。一年后,她调入中国社科院马列所,躲开了政治漩涡中的利害。
她关心政治,但无意卷入政治。1979年,在费孝通举办的社会学夏季讲习班上,李银河结识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霍兹纳,并开始为出国留学而努力。
1988年,李银河在美拿到学位,和王小波商量“做野猪还是做家猪”,结论还是回国做“家猪”。“我们做的事和这个社会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要批评这个社会,还是要描述这个社会,都是在里面比在外面好些。”李银河说。
历史学者丁东回忆,王小波生前有次说,“银河是叛徒,黄梅是好样儿的”。黄梅是英国文学专家,也是留洋博士。中国社科院评职称要考外语,李银河参加考试,评上了研究员,但黄梅觉得此举荒谬,抵制了考试,那年没评上。
2012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前,李银河是二级研究员,这是社科院的最高专业职称。李银河说,为了世俗的标准,有时也会干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活,“这些世俗的目标达到之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在崔子恩看来,李银河活得通透。“李银河和社会的融洽度比我高很多,我时时都要反抗什么,她不需要。我就没看到李银河怎么急过,这说明她碰到的人和事都还顺利,幸运地避免了摩擦。”1991年,时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的崔子恩在课堂上出柜,成为大陆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第一人。
无论谈论时政还是性,她都在安全的边界内发言。李银河对自己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检讨,她说自己只要碰墙就一定会回头。“理想主义的丧失,成为我为获得宁静和快乐所付的代价。”
在摄影师要拍照时,李银河就像个小孩,任“大侠”帮自己整理衣服。这种真实之所以能被呈现、被祝福,正是李银河和她的战友们多年来努力不懈的结果。她和“大侠”也用生动的案例,拓展了公众的性别思维。正如王小波当年在情书中所言:“社会的力量是很大的吧?什么排山倒海的力量,也止不住两个相爱过的人的互助。”
存在的儿童小故事(6):
最好的时机随时存在
激烈的拳击赛开始,穿红色短裤的红方和穿白色短裤的白方,在拳击台上全力争夺拳王的宝座。
第一回合打下来,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红方的选手只顾着招架,勉强应付着白方选手凌厉的攻势,几乎没有出手的机会,如此这般地支撑到钟响。红方选手退到角落,不待教练开口,便立即向教练解释自己的战略。他告诉教练不用急,他的防守十分严密,只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白方选手一有破绽露出来,便可立即用重拳击倒对方。
第二回合的情况与第一回合大同小异,但红方选手的防守似乎较第一回合来得困难,而对手的攻势亦随之更加猛烈,破绽似乎尚未出现。
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第五回合过去,红方选手的劣势丝毫未变。钟响后红方选手退回角落休息,不待他开口,教练终于忍不住了,“得了,干脆你明白告诉我,你是想拿冠军,还是想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人生的竞赛犹如拳王争霸,请问您想拿冠军,还是期望角逐和平奖呢?
或许我们可以有许多的理由和借口,永远在等候下一次更佳的机会,好让自己得以奋力一击;但往往更常见到的结果是,终此一生抱怨怀才不遇,而让自己和家人过着平淡无奈的一般生活。
了解自己的特质,勇往向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果敢地挥出漂亮的一拳,您将发现人生的确有其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