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关于妯娌的睡前故事5篇

2024-10-28 07:33:03

关于妯娌的睡前故事_睡前小故事

5篇关于妯娌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妯娌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


妯娌的睡前小故事:(1):

两妯娌争儿

一、小小案子审三年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建昌知府郑源涣刚接任第二天就接到一桩争儿的案件。告状的是两妯娌,夫家姓黄。两妯娌在呈上诉状时,各在里面夹着一张500两的银票。兄嫂上午来,叔婶下午来。阅完诉状,郑源涣感到很奇怪:这事本应由建昌县管,两妯娌怎么告到府衙来了?想来必是受了委屈,不然不会越级上告。郑源涣决心亲自审理这桩家务事,便唤进师爷,问他知不知道建昌城这桩争儿案。师爷连声乖巧地应道:“知道知道。”接着便从头至尾向郑源涣介绍起这桩争儿案的由来:

建昌府属下有12个县,府衙就设在建昌县。县城东关衙有一对同胞兄弟,哥哥叫吕旺,弟弟叫吕齐。也许是上天故意捉弄富人,吕家财厚丁稀。吕旺年近五十,膝下无子,吕齐正当而立之年,只有一个7岁雏儿吕昌。吕旺原指望弟弟再生个儿子过继给自己以续香火。谁知未等弟弟再有儿子,这薄命人竟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吕旺将弟弟唤到床边,指着案头上的田契房契借据告诉他:“兄即将撒手人寰,家中的银子足够你嫂子用一辈子了,这些肥田美宅兄已无用处。你速去唤人写张契约,将这些东西过继到你的名下。兄别无他求,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日后逢到兄忌辰时,弟与昌儿为兄烧些纸钱。”

常言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吕齐三岁丧父五岁丧母,是兄嫂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娶亲分家时,家产也由他先挑。这样的兄长世间难寻呀!听完哥哥这一席肺腑之言,弟弟的心碎了。他抱着哥哥号啕起来:“哥哥呀,你弟媳还年轻,还会再生养的。我们已经商量好了,马上把吕昌过继给哥哥。哥哥若走了,嫂嫂也有个照应。”说干就干,吕齐吩咐家人办了两桌薄酒,请来族中的长辈,当面写了儿子过继契约,第二天就把吕昌送到哥哥家。两天后,吕旺归天,吕昌身披孝服为吕旺送终。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晃五年过去了,未见吕齐的妻子再放一声仔屁。那年重阳节,吕齐乘船出外讨债,船行江中,突遇龙卷风,连船带人都沉没到江底去了。这下吕家可惨了,一门双寡。更惨的要算吕齐了,本来有儿子,反落得无嗣,葬身鱼腹,连鬼魂都不归家门。

再说吕齐妻子林氏,原先想自己不到30岁,把吕昌过继给大伯,自己还可再生儿子承接父业,这样吕门两份家业都在自己儿子名下。谁知事与愿违,这下好了,鸡飞蛋打,不但儿子没了,连自己那份家业迟早也要归到大伯名下。听着儿子围着兄嫂左一声右一声叫着“娘”,林氏悲痛欲绝。这都怪自家那死鬼,如果不把儿子过继出去,现在自己就不会这么孤苦伶仃了。林氏越想越心酸,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后她决定找兄嫂张氏讨回儿子。

冬至这一天,林氏来到兄嫂张氏家中,推说当初丈夫擅作主张没跟自己商量就把吕昌过继给大伯,现在孤身一人好不凄惶,要兄嫂把儿子还给自己。张氏自然不肯,说当初三对六面把儿子过继给我,现在好意思再要回去?妯娌俩盘答几句后开始动起手脚,还好被族人劝止。

林氏气不过又去找族长,结果被族长狠狠臭骂一顿,说过继的儿子哪能回头!林氏也生就一副倔脾气,一纸诉状将兄嫂告上公堂。

清楚了原委,郑源涣很感奇怪:一个小小的争儿案怎么竟打了整整三年官司?便问道:“这里面是不是有猫腻?”

师爷应得很圆滑:“这得问当事人了。”

郑源涣果断地一挥手:“传原、被告!”

二、一儿如何全两母

两妯娌很快到庭。

嫂嫂张氏50余岁,仍风韵犹存。弟媳林氏年近30,也是水灵灵一朵白莲花。

郑源涣一问官司的情况,就把两妯娌问出眼泪来了。常言道:当官不捞钱,回家没本钱。自古当官就盼望有人打官司,只有打官司他们才能捞钱。林氏的诉状投上去后,只开了一庭就如石沉大海。“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那林氏是女流之辈,哪里懂得这些道理?后来听她姐夫指点,送了建昌蔡知县300两银子,蔡知县嫌少,又将案子拖了半年,直到林氏又送了200两银子后才重新开庭,把吕昌判还生母。养母自然不甘心,如法炮制,等蔡知县任满,也给新上任的黄知县递了诉状,送了500两银子。结果新知县又把吕昌送还给养母。一来一往,一输一赢,两人打了个平手,又回到原来的格局,耗了三年时间不说,还白白把1000两银子送给两任贪官作了路费。

望着两妯娌苍白的面庞,郑源涣心中也很气:这些贪官也真可恶,一个小小的案子竟拖了三年。还好吕家是大户,要是平民百姓还不被折腾得倾家荡产?审完案后,郑源涣就让这对妯娌回去,同时告诉她们两天后再来府衙听断案。

闻听两天后再来府衙,两妯娌犯愁了:这不是明摆着要我们再进贡吗?为了打这场官司已经用了不少钱了,再这么下去不倾家荡产才怪!真是无官不贪呀,既吃原告又坑被告!看来只得再出一次血了。于是张氏就派家人又给郑源涣送了500两银票。张氏的人前脚刚走,林氏的人后脚就跟着进府衙了,也给郑源涣送了500两银票。望着案子上的两张银票,郑源涣只是一个劲摇头苦笑,心中很不是滋味。

两天后,郑源涣特派四名衙差将吕家两妯娌及吕昌传到府衙。

公堂上一片肃静。郑源涣轻敲一下惊堂木,干咳两声后,开始声音洪亮地念起判词来:“吕家妯娌争儿,一案一拖三年。一儿难以成全两母,为平息纷争,本府判决如下:

“自即日起,张氏、林氏两妯娌必须各为吕昌娶一房媳妇。期限三个月。超过三个月未讨亲者即算弃权。

“两房媳妇同日迎娶。一夫娶两妻,吕旺为长房,吕齐为二房。逢单日新郎住吕旺家,逢双日住吕齐家。生儿育女各归各的,以告慰吕旺吕齐在天之灵……”

判词未念完,堂下啧啧称赞:“大人断得英明!”

两妯娌当场握手言和。吕昌左呼一声“娘”,右唤一声“娘”,乐得生母养母二人心头比喝了蜜水还甜。

三、借花献佛受称道

吕家是当地的大户。听说吕昌起帖讲亲,四方八里的好闺女争着要嫁往吕家。经过多方筛选,林氏挑中了河下街富商万和仁的女儿,张氏选中西关平政门首富刘灼的闺女。挑了个逢单的黄道吉日,吕家把两门媳妇同时娶进门。

这一天,吕府张灯结彩,办了整整200桌酒席,见人开席。郑源涣亲自到吕家道喜,把张氏和林氏送的那两千两银子,分别包了两个红包,送给吕家两门新媳妇作见面礼,用他的话这叫做借花献佛。

这下整个建昌城轰动了。

两千两银子,这可是个天文数字。一个平常老百姓,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钱。这个郑源涣可是个大大的清官呀!

后来两个新娘也很争气。吕旺这一房的媳妇生了四男三女,吕齐这一房的媳妇生了五男二女。丁旺财旺,自此两家香火代代相传。

吕家为感激郑源涣,就把吕姓改为郑姓,称“思源郑”,尊长乐县城关上巷龙台郑为祖,成为龙台郑氏一个宗支,一时传为佳话。


妯娌的睡前小故事:(2):

两妯娌争儿

  一、小小案子审三年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建昌知府郑源涣刚接任第二天就接到一桩争儿的案件。告状的是两妯娌,夫家姓黄。两妯娌在呈上诉状时,各在里面夹着一张500两的银票。兄嫂上午来,叔婶下午来。阅完诉状,郑源涣感到很奇怪:这事本应由建昌县管,两妯娌怎么告到府衙来了?想来必是受了委屈,不然不会越级上告。郑源涣决心亲自审理这桩家务事,便唤进师爷,问他知不知道建昌城这桩争儿案。师爷连声乖巧地应道:知道知道。接着便从头至尾向郑源涣介绍起这桩争儿案的由来:
  
  建昌府属下有12个县,府衙就设在建昌县。县城东关衙有一对同胞兄弟,哥哥叫吕旺,弟弟叫吕齐。也许是上天故意捉弄富人,吕家财厚丁稀。吕旺年近五十,膝下无子,吕齐正当而立之年,只有一个7岁雏儿吕昌。吕旺原指望弟弟再生个儿子过继给自己以续香火。谁知未等弟弟再有儿子,这薄命人竟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吕旺将弟弟唤到床边,指着案头上的田契房契借据告诉他:兄即将撒手人寰,家中的银子足够你嫂子用一辈子了,这些肥田美宅兄已无用处。你速去唤人写张契约,将这些东西过继到你的名下。兄别无他求,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日后逢到兄忌辰时,弟与昌儿为兄烧些纸钱。
  
  常言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吕齐三岁丧父五岁丧母,是兄嫂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娶亲分家时,家产也由他先挑。这样的兄长世间难寻呀!听完哥哥这一席肺腑之言,弟弟的心碎了。他抱着哥哥号啕起来:哥哥呀,你弟媳还年轻,还会再生养的。我们已经商量好了,马上把吕昌过继给哥哥。哥哥若走了,嫂嫂也有个照应。说干就干,吕齐吩咐家人办了两桌薄酒,请来族中的长辈,当面写了儿子过继契约,第二天就把吕昌送到哥哥家。两天后,吕旺归天,吕昌身披孝服为吕旺送终。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晃五年过去了,未见吕齐的妻子再放一声仔屁。那年重阳节,吕齐乘船出外讨债,船行江中,突遇龙卷风,连船带人都沉没到江底去了。这下吕家可惨了,一门双寡。更惨的要算吕齐了,本来有儿子,反落得无嗣,葬身鱼腹,连鬼魂都不归家门。
  
  再说吕齐妻子林氏,原先想自己不到30岁,把吕昌过继给大伯,自己还可再生儿子承接父业,这样吕门两份家业都在自己儿子名下。谁知事与愿违,这下好了,鸡飞蛋打,不但儿子没了,连自己那份家业迟早也要归到大伯名下。听着儿子围着兄嫂左一声右一声叫着娘,林氏悲痛欲绝。这都怪自家那死鬼,如果不把儿子过继出去,现在自己就不会这么孤苦伶仃了。林氏越想越心酸,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后她决定找兄嫂张氏讨回儿子。
  
  冬至这一天,林氏来到兄嫂张氏家中,推说当初丈夫擅作主张没跟自己商量就把吕昌过继给大伯,现在孤身一人好不凄惶,要兄嫂把儿子还给自己。张氏自然不肯,说当初三对六面把儿子过继给我,现在好意思再要回去?妯娌俩盘答几句后开始动起手脚,还好被族人劝止。
  
  林氏气不过又去找族长,结果被族长狠狠臭骂一顿,说过继的儿子哪能回头!林氏也生就一副倔脾气,一纸诉状将兄嫂告上公堂。
  
  清楚了原委,郑源涣很感奇怪:一个小小的争儿案怎么竟打了整整三年官司?便问道:这里面是不是有猫腻?
  
  师爷应得很圆滑:这得问当事人了。
  
  郑源涣果断地一挥手:传原、被告!
  
  二、一儿如何全两母
  
  两妯娌很快到庭。
  
  嫂嫂张氏50余岁,仍风韵犹存。弟媳林氏年近30,也是水灵灵一朵白莲花。
  
  郑源涣一问官司的情况,就把两妯娌问出眼泪来了。常言道:当官不捞钱,回家没本钱。自古当官就盼望有人打官司,只有打官司他们才能捞钱。林氏的诉状投上去后,只开了一庭就如石沉大海。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那林氏是女流之辈,哪里懂得这些道理?后来听她姐夫指点,送了建昌蔡知县300两银子,蔡知县嫌少,又将案子拖了半年,直到林氏又送了200两银子后才重新开庭,把吕昌判还生母。养母自然不甘心,如法炮制,等蔡知县任满,也给新上任的黄知县递了诉状,送了500两银子。结果新知县又把吕昌送还给养母。一来一往,一输一赢,两人打了个平手,又回到原来的格局,耗了三年时间不说,还白白把1000两银子送给两任贪官作了路费。


妯娌的睡前小故事:(3):

“孝顺”的仨妯娌

  在我的老家,老人们常给孩子们讲着这样一个故事。过去,街东头住着一个六十岁的王老太太,王老太太早年守寡,靠帮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又先后一个个娶了媳妇。王老太太辛苦了一辈子,累得腰也驼了,眼也花了,成了家里吃闲饭的了。没两年,三个儿子被媳妇的枕边风吹昏了头,又一个个另砌炉灶分伙了。王老太太被搁浅了,常常是鼻子一把泪一把,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俗话说:稻怕苞里捂,人怕老来孤。开始左邻右舍有说闲话的:老养活儿女小,儿女应服侍老。三个媳妇装聋作哑,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老三又推老大,三个儿子推着磨,把王老太太推得团团转。
  有一天王老太太的弟弟来看姐姐,三个儿子听说舅舅来了,都怕舅舅骂他们是不孝子,一会儿大媳妇端了碗饺子,一会儿二媳妇端了碗荷包蛋,一会儿三媳妇又送来一锅鸡蛋油饼。舅舅早听说三个外甥平日所作所为,但表面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看着三个孝顺的外甥媳妇笑着说:姐呀!这真是十里无真信,谣言满天飞,听人说三个外甥媳妇孝顺,我很生气,本想搬石头把他们家家的锅给砸了。嗨!耳听不如眼见,这些嚼舌根子的家伙,我再也不听他们瞎说了。
  舅舅你说得对,乡里媳妇就是爱嚼烂舌根子。三个媳妇异口同声说;大媳妇忙给婆婆梳头,二媳妇忙给婆婆捶背,三媳妇忙替婆婆整理房间。王老太太叹着气,老泪纵横,弟弟一看姐姐流泪,心里也发酸,但还是强忍着了。三个媳妇一见婆婆流泪,怕露了馅,大媳妇故意说二媳妇:二妹呀!你轻点,八成是捶着娘的酸筋了吧?说完二媳妇直挤眼,二媳妇可不是省油灯,她又故意找三媳妇茬:三妹呀,八成是你擦桌子扬起了灰尘迷了娘的眼了。这三媳妇平日最搅毛,但一时又找不着戏弄一下大媳妇、二媳妇的词,只得忍了。三媳妇忙说:我不好,我来替娘吹。
  三个妯娌演足了戏。
  舅舅开话了:你们的老娘一辈子不容易,早年守寡,尿一把屎一把的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娶了你们三房媳妇,真是老天有眼,你仨都这么孝顺,顿顿你送这样,她送那样,送多了,你娘也吃不完,不浪费吗?再说你们也不富,我看这样吧舅舅故意到关键时停住了看了一眼三妯娌。
  您说咋办?仨妯娌一齐问。
  不如你们一家接过去过十天,明天正好是初一,就从老大家开始。舅舅的话说得很坚决,仨妯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说个不字。就这样,三房媳妇轮流转,每家过十天。可是老太太转到谁家,谁家就弄孬的,老太太牙不好,还常常烧稀饭,摊煎饼,王老太太怕把牙拽掉了,只好常常喝碗稀饭了事。一个月过去了,舅舅又来了。姐弟俩趁没人的时候抱头痛哭了一场,弟弟看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想个办法。弟弟在姐姐耳边咕噜了半天,说得王老太太直点头。
  天快中了,大儿子和媳妇从地里回来了。没进门就听见舅舅的说话声,大儿子和媳妇怕是老娘向舅舅告他们的状,轻手轻脚地靠在门旁偷听。舅舅知道外面有人在听鬼话,故意放高声音说:姐呀!你藏那么多银元宝干什么呢?不如拿出来给他们三家分了,平时生活也会好一点。王老太太也故意大声说:兄弟呀!那可是我的棺材本呀。舅舅接着说:嗨!一锭就够了,你不是有一百锭吗?王老太太说:没那么多了,你姐夫死的时候,不是用了10锭吗?这些年不又用了10锭吗?现在只有80锭了。舅舅说:80锭还了得吗,这周围50里方圆内谁家也没这么多钱呀。你年龄大了,拿出来分给仨外甥算了。王老太太说:嗨,80锭银子,平分不开,我想看谁对我好,我就给他多分一点,不分给他们,我留着又能干什么呢?舅舅又说:这些年他们没人知道你有这么多钱吗?王老太太神秘地说:四十多年前,皇上打我们村上过,那是微服私访,皇上夸你那死鬼姐夫人品好,赏了100锭
  元宝,除了你姐夫知道外,再没有人知道这事。前些年兵荒马乱的,若要让知道了不早被抢了。就是你那仨外甥我也没敢说,要说了还不花得差不多了。
  大儿子和媳妇在门旁把娘和舅舅的这段对话听的一明二白。个个兴奋得是万指挠心,痒痒透了。再偷听下去怕被娘和舅舅发现,便轻悄悄退到大门外面,重脚重手,大话声声从外面进来了,一进门就高声嚷道:舅舅来了,今天地里活多,回来迟了,娘和舅舅饿了吧?接下来是媳妇逮鸡,儿子打酒忙活起来。南院老二家和北院老三家听到中院老大家动静挺大,不知来了什么贵客,忙跑过来看。一看是舅舅来了,一个个简单敷衍几句各自回去了。老二媳妇回到家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想:平时老大俩口子抠的一个钱能掰成四瓣用,今个是怎么了,不就是舅舅来了吗?值得又打酒又sha鸡的吗?老三媳妇回到家也是越想越觉得蹊跷,心想:这老大媳妇是哪根筋抽得,平时抠的是拉屎拣豆子。今个舅舅来了她怎么舍得把那叫鸡的大芦花公鸡sha了呢?演戏演过火了吧?这老三媳妇和老三媳妇不好过去,听到老大家开饭了,都撵小孩到大伯家听听风声。
  这老大两口玄了,吃饭时,鸡大腿、鸡脯肉一个劲往老娘碗里挟,老二、老三家的孩子把在大伯家看到的情况一一告诉了爹娘,老二俩口和老三俩口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从那以后,老大两口子一反常态,三天两头,不是sha鸡sha鸭就是买鱼买肉,王老太太在大儿子家过了一个多月。老二没接,老大也没送。女人家心细,老一媳妇和老三媳妇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但又不好问,老三媳妇心眼多,她出了个主意说:舅舅好喝两杯,酒后肚里搁不住话,准能探个究竟。
  这天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每人拎了两瓶酒来到舅舅家。中午吃饭,你敬一杯,她敬一杯,不一会舅舅说话舌头直了。妯娌俩互递眼色烧着弯子往主题上引。舅舅是酒醉心明,故意吞吞吐吐,神神秘秘,但还是把那八十锭银元宝的事说了出来。老二、老三媳妇一听,以是舅舅酒后吐真言,高兴得坐不住了,真心跑回各自家和自己的丈夫商量着怎么把老娘接过来。最后三家商定,每家接回去服侍一个月。从此,三个媳妇想方设法讨老娘喜欢,变着法儿弄好吃的给娘,早晨帮娘洗脸,晚上帮娘洗脚,冬天帮娘暖被窝,夏天帮娘扇扇子。五六年过去了,王老太太身体也好转了,发胖了。这边仨妯娌心里也没什么底,对那80锭元宝只是听说,从没谁见过,有时也在老太太面前问那元宝的事,只是老太太老爱打贫。后来,王老太太也怕时间长了玩露了馅。有一天趁三家大人去地里干活的空儿,把床头的一个木箱搬到当门心,喊来三孙子。打开箱子,拿出箱里的银元宝一个个数着,一共80锭。数完后又对孙子说:奶奶老了,数数容易乱,你们再帮着数一遍。孙子们数着:奶奶,是80锭,你要这干啥?王老太太说:这叫元宝,只一个就能买下三间大瓦房。这是80个,你们三家以后每家分25锭,留下5锭,哪家对我好,我就给哪家。说完没好箱子,搬在床头。
  中午,几个孩子把上午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爹娘。孩子们用小手比划着说,白白的雪亮的,重重的一共80个,是我们数的。这下三个媳妇深信不疑。她们计算着,就是每天吃鱼吃肉,老太太活到九十岁,也用不完五锭元宝。仨妯娌服侍老太太一个比一个精心,一个比一个认真,村里人不知这里有蹊跷,都夸这家三个媳妇好,都夸王老太太有福气。县太爷还亲自派人送来夸这仨妯娌的民风匾额,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王老太太一直活到八十四岁,生病去世了。三个儿子争着花钱为老太太办丧事,请来了所有的新朋好友、左邻右舍,请了三班吹鼓手,大操大办,热热闹闹把老太太安葬了。送走 亲友,三个儿子、媳妇把老太太留下的一箱银元宝搬出来,打开锁,拿过一看傻眼了,全是亮晶晶的锡皮纸
  包着泥巴捏的元宝.箱里有张纸条,一看字迹便是舅舅写的:小时候有奶便是娘,长大后有钱就是娘。三个儿子盖上箱盖,嚎啕大哭,哭得是惊天动地。三个媳妇也一屁股坐在地上妈呀、娘呀、天呀尖声刺耳,眼泪鼻涕像开闸倾泻。左邻右舍纷纷跑过来劝:算了、算了,死也不能复活,你们仨妯娌对老太太这么好,那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邻居们这么一劝,这仨妯娌哭得更悲更惨。这泪里的辛酸苦辣外人哪能知道呢?


妯娌的睡前小故事:(4):

"孝顺"的仨妯娌

1111在我的老家,老人们常给孩子们讲着这样一个故事。过去,街东头住着一个六十岁的王老太太,王老太太早年守寡,靠帮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又先后一个个娶了媳妇。王老太太辛苦了一辈子,累得腰也驼了,眼也花了,成了家里吃闲饭的了。没两年,三个儿子被媳妇的枕边风吹昏了头,又一个个另砌炉灶分伙了。王老太太被搁浅了,常常是鼻子一把泪一把,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俗话说:稻怕苞里捂,人怕老来孤。开始左邻右舍有说闲话的:"老养活儿女小,儿女应服侍老。"三个媳妇装聋作哑,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老三又推老大,三个儿子推着磨,把王老太太推得团团转。
1111有一天王老太太的弟弟来看姐姐,三个儿子听说舅舅来了,都怕舅舅骂他们是不孝子,一会儿大媳妇端了碗饺子,一会儿二媳妇端了碗荷包蛋,一会儿三媳妇又送来一锅鸡蛋油饼。舅舅早听说三个外甥平日所作所为,但表面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看着三个"孝顺"的外甥媳妇笑着说:"姐呀!这真是十里无真信,谣言满天飞,听人说三个外甥媳妇孝顺,我很生气,本想搬石头把他们家家的锅给砸了。嗨!耳听不如眼见,这些嚼舌根子的家伙,我再也不听他们瞎说了。"
1111"舅舅你说得对,乡里媳妇就是爱嚼烂舌根子。"三个媳妇异口同声说;大媳妇忙给婆婆梳头,二媳妇忙给婆婆捶背,三媳妇忙替婆婆整理房间。王老太太叹着气,老泪纵横,弟弟一看姐姐流泪,心里也发酸,但还是强忍着了。三个媳妇一见婆婆流泪,怕露了馅,大媳妇故意说二媳妇:"二妹呀!你轻点,八成是捶着娘的酸筋了吧?"说完二媳妇直挤眼,二媳妇可不是省油灯,她又故意找三媳妇茬:"三妹呀,八成是你擦桌子扬起了灰尘迷了娘的眼了。"这三媳妇平日最搅毛,但一时又找不着戏弄一下大媳妇、二媳妇的词,只得忍了。三媳妇忙说:"我不好,我来替娘吹。"
1111三个妯娌演足了戏。
1111舅舅开话了:"你们的老娘一辈子不容易,早年守寡,尿一把屎一把的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娶了你们三房媳妇,真是老天有眼,你仨都这么孝顺,顿顿你送这样,她送那样,送多了,你娘也吃不完,不浪费吗?再说你们也不富,我看这样吧……"舅舅故意到关键时停住了看了一眼三妯娌。
1111"您说咋办?"仨妯娌一齐问。
1111"不如你们一家接过去过十天,明天正好是初一,就从老大家开始。"舅舅的话说得很坚决,仨妯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说个"不"字。就这样,三房媳妇轮流转,每家过十天。可是老太太转到谁家,谁家就弄孬的,老太太牙不好,还常常烧稀饭,摊煎饼,王老太太怕把牙拽掉了,只好常常喝碗稀饭了事。一个月过去了,舅舅又来了。姐弟俩趁没人的时候抱头痛哭了一场,弟弟看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想个办法。弟弟在姐姐耳边咕噜了半天,说得王老太太直点头。
1111天快中了,大儿子和媳妇从地里回来了。没进门就听见舅舅的说话声,大儿子和媳妇怕是老娘向舅舅告他们的状,轻手轻脚地靠在门旁偷听。舅舅知道外面有人在听"鬼话",故意放高声音说:"姐呀!你藏那么多银元宝干什么呢?不如拿出来给他们三家分了,平时生活也会好一点。"王老太太也故意大声说:"兄弟呀!那可是我的棺材本呀。"舅舅接着说:"嗨!一锭就够了,你不是有一百锭吗?"王老太太说:"没那么多了,你姐夫死的时候,不是用了10锭吗?这些年不又用了10锭吗?现在只有80锭了。"舅舅说:"80锭还了得吗,这周围50里方圆内谁家也没这么多钱呀。你年龄大了,拿出来分给仨外甥算了。"王老太太说:"嗨,80锭银子,平分不开,我想看谁对我好,我就给他多分一点,不分给他们,我留着又能干什么呢?"舅舅又说:"这些年他们没人知道你有这么多钱吗?"王老太太神秘地说:"四十多年前,皇上打我们村上过,那是微服私访,皇上夸你那死鬼姐夫人品好,赏了100锭元宝,除了你姐夫知道外,再没有人知道这事。前些年兵荒马乱的,若要让知道了不早被抢了。就是你那仨外甥我也没敢说,要说了还不花得差不多了。"
1111大儿子和媳妇在门旁把娘和舅舅的这段对话听的一明二白。个个兴奋得是万指挠心,痒痒透了。再偷听下去怕被娘和舅舅发现,便轻悄悄退到大门外面,重脚重手,大话声声从外面进来了,一进门就高声嚷道:"舅舅来了,今天地里活多,回来迟了,娘和舅舅饿了吧?"接下来是媳妇逮鸡,儿子打酒忙活起来。南院老二家和北院老三家听到中院老大家动静挺大,不知来了什么贵客,忙跑过来看。一看是舅舅来了,一个个简单敷衍几句各自回去了。老二媳妇回到家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想:平时老大俩口子抠的一个钱能掰成四瓣用,今个是怎么了,不就是舅舅来了吗?值得又打酒又sha鸡的吗?老三媳妇回到家也是越想越觉得蹊跷,心想:这老大媳妇是哪根筋抽得,平时抠的是拉屎拣豆子。今个舅舅来了她怎么舍得把那叫鸡的大芦花公鸡sha了呢?演戏演过火了吧?这老三媳妇和老三媳妇不好过去,听到老大家开饭了,都撵小孩到大伯家听听风声。
1111这老大两口"玄"了,吃饭时,鸡大腿、鸡脯肉一个劲往老娘碗里挟,老二、老三家的孩子把在大伯家看到的情况一一告诉了爹娘,老二俩口和老三俩口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从那以后,老大两口子一反常态,三天两头,不是sha鸡sha鸭就是买鱼买肉,王老太太在大儿子家过了一个多月。老二没接,老大也没送。女人家心细,老一媳妇和老三媳妇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但又不好问,老三媳妇心眼多,她出了个主意说:"舅舅好喝两杯,酒后肚里搁不住话,准能探个究竟。"
1111这天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每人拎了两瓶酒来到舅舅家。中午吃饭,你敬一杯,她敬一杯,不一会舅舅说话舌头直了。妯娌俩互递眼色烧着弯子往主题上引。舅舅是酒醉心明,故意吞吞吐吐,神神秘秘,但还是把那"八十锭银元宝"的事说了出来。老二、老三媳妇一听,以是舅舅酒后吐真言,高兴得坐不住了,真心跑回各自家和自己的丈夫商量着怎么把老娘接过来。最后三家商定,每家接回去服侍一个月。从此,三个媳妇想方设法讨老娘喜欢,变着法儿弄好吃的给娘,早晨帮娘洗脸,晚上帮娘洗脚,冬天帮娘暖被窝,夏天帮娘扇扇子。五六年过去了,王老太太身体也好转了,发胖了。这边仨妯娌心里也没什么底,对那80锭元宝只是听说,从没谁见过,有时也在老太太面前问那元宝的事,只是老太太老爱打贫。后来,王老太太也怕时间长了玩露了馅。有一天趁三家大人去地里干活的空儿,把床头的一个木箱搬到当门心,喊来三孙子。打开箱子,拿出箱里的"银元宝"一个个数着,一共80锭。数完后又对孙子说:"奶奶老了,数数容易乱,你们再帮着数一遍。"孙子们数着:"奶奶,是80锭,你要这干啥?"王老太太说:"这叫元宝,只一个就能买下三间大瓦房。这是80个,你们三家以后每家分25锭,留下5锭,哪家对我好,我就给哪家。"说完没好箱子,搬在床头。
1111中午,几个孩子把上午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爹娘。孩子们用小手比划着说,白白的雪亮的,重重的一共80个,是我们数的。这下三个媳妇深信不疑。她们计算着,就是每天吃鱼吃肉,老太太活到九十岁,也用不完五锭元宝。仨妯娌服侍老太太一个比一个精心,一个比一个认真,村里人不知这里有蹊跷,都夸这家三个媳妇好,都夸王老太太有福气。县太爷还亲自派人送来夸这仨妯娌的民风匾额,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1111王老太太一直活到八十四岁,生病去世了。三个儿子争着花钱为老太太办丧事,请来了所有的新朋好友、左邻右舍,请了三班吹鼓手,大操大办,热热闹闹把老太太安葬了。送走 亲友,三个儿子、媳妇把老太太留下的一箱"银元宝"搬出来,打开锁,拿过一看傻眼了,全是亮晶晶的锡皮纸包着泥巴捏的"元宝"。箱里有张纸条,一看字迹便是舅舅写的:"小时候有奶便是娘,长大后有钱就是娘。"三个儿子盖上箱盖,嚎啕大哭,哭得是惊天动地。三个媳妇也一屁股坐在地上"妈呀、娘呀、天呀"尖声刺耳,眼泪鼻涕像开闸倾泻。左邻右舍纷纷跑过来劝:"算了、算了,死也不能复活,你们仨妯娌对老太太这么好,那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邻居们这么一劝,这仨妯娌哭得更悲更惨。这泪里的"辛酸苦辣"外人哪能知道呢?

srht/7o8/7o


妯娌的睡前小故事:(5):

两妯娌争儿

  一、小小案子审三年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建昌知府郑源涣刚接任第二天就接到一桩争儿的案件。告状的是两妯娌,夫家姓黄。两妯娌在呈上诉状时,各在里面夹着一张500两的银票。兄嫂上午来,叔婶下午来。阅完诉状,郑源涣感到很奇怪:这事本应由建昌县管,两妯娌怎么告到府衙来了?想来必是受了委屈,不然不会越级上告。郑源涣决心亲自审理这桩家务事,便唤进师爷,问他知不知道建昌城这桩争儿案。师爷连声乖巧地应道:知道知道。接着便从头至尾向郑源涣介绍起这桩争儿案的由来:
  建昌府属下有12个县,府衙就设在建昌县。县城东关衙有一对同胞兄弟,哥哥叫吕旺,弟弟叫吕齐。也许是上天故意捉弄富人,吕家财厚丁稀。吕旺年近五十,膝下无子,吕齐正当而立之年,只有一个7岁雏儿吕昌。吕旺原指望弟弟再生个儿子过继给自己以续香火。谁知未等弟弟再有儿子,这薄命人竟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吕旺将弟弟唤到床边,指着案头上的田契房契借据告诉他:兄即将撒手人寰,家中的银子足够你嫂子用一辈子了,这些肥田美宅兄已无用处。你速去唤人写张契约,将这些东西过继到你的名下。兄别无他求,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日后逢到兄忌辰时,弟与昌儿为兄烧些纸钱。
  常言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吕齐三岁丧父五岁丧母,是兄嫂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娶亲分家时,家产也由他先挑。这样的兄长世间难寻呀!听完哥哥这一席肺腑之言,弟弟的心碎了。他抱着哥哥号啕起来:哥哥呀,你弟媳还年轻,还会再生养的。我们已经商量好了,马上把吕昌过继给哥哥。哥哥若走了,嫂嫂也有个照应。说干就干,吕齐吩咐家人办了两桌薄酒,请来族中的长辈,当面写了儿子过继契约,第二天就把吕昌送到哥哥家。两天后,吕旺归天,吕昌身披孝服为吕旺送终。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晃五年过去了,未见吕齐的妻子再放一声仔屁。那年重阳节,吕齐乘船出外讨债,船行江中,突遇龙卷风,连船带人都沉没到江底去了。这下吕家可惨了,一门双寡。更惨的要算吕齐了,本来有儿子,反落得无嗣,葬身鱼腹,连鬼魂都不归家门。
  再说吕齐妻子林氏,原先想自己不到30岁,把吕昌过继给大伯,自己还可再生儿子承接父业,这样吕门两份家业都在自己儿子名下。谁知事与愿违,这下好了,鸡飞蛋打,不但儿子没了,连自己那份家业迟早也要归到大伯名下。听着儿子围着兄嫂左一声右一声叫着娘,林氏悲痛欲绝。这都怪自家那死鬼,如果不把儿子过继出去,现在自己就不会这么孤苦伶仃了。林氏越想越心酸,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后她决定找兄嫂张氏讨回儿子。
  冬至这一天,林氏来到兄嫂张氏家中,推说当初丈夫擅作主张没跟自己商量就把吕昌过继给大伯,现在孤身一人好不凄惶,要兄嫂把儿子还给自己。张氏自然不肯,说当初三对六面把儿子过继给我,现在好意思再要回去?妯娌俩盘答几句后开始动起手脚,还好被族人劝止。
  林氏气不过又去找族长,结果被族长狠狠臭骂一顿,说过继的儿子哪能回头!林氏也生就一副倔脾气,一纸诉状将兄嫂告上公堂。
  清楚了原委,郑源涣很感奇怪:一个小小的争儿案怎么竟打了整整三年官司?便问道:这里面是不是有猫腻?
  师爷应得很圆滑:这得问当事人了。
  郑源涣果断地一挥手:传原、被告!
  二、一儿如何全两母
  两妯娌很快到庭。
  嫂嫂张氏50余岁,仍风韵犹存。弟媳林氏年近30,也是水灵灵一朵白莲花。
  郑源涣一问官司的情况,就把两妯娌问出眼泪来了。常言道:当官不捞钱,回家没本钱。自古当官就盼望有人打官司,只有打官司他们才能捞钱。林氏的诉状投上去后,只开了一庭就如石沉大海。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那林氏是女流之辈,哪里懂得这些道理?后来听她姐夫指点,送了建昌蔡知县300两银子,蔡知县嫌少,又将案子拖了半年,直到林氏又送了200两银子后才重新开庭,把吕昌判还生母。养母自然不甘心,如法炮制,等蔡知县任满,也给新上任的黄知县递了诉状,送了500两银子。结果新知县又把吕昌送还给养母。一来一往,一输一赢,两人打了个平手,又回到原来的格局,耗了三年时间不说,还白白把1000两银子送给两任贪官作了路费。
  望着两妯娌苍白的面庞,郑源涣心中也很气:这些贪官也真可恶,一个小小的案子竟拖了三年。还好吕家是大户,要是平民百姓还不被折腾得倾家荡产?审完案后,郑源涣就让这对妯娌回去,同时告诉她们两天后再来府衙听断案。
  闻听两天后再来府衙,两妯娌犯愁了:这不是明摆着要我们再进贡吗?为了打这场官司已经用了不少钱了,再这么下去不倾家荡产才怪!真是无官不贪呀,既吃原告又坑被告!看来只得再出一次血了。于是张氏就派家人又给郑源涣送了500两银票。张氏的人前脚刚走,林氏的人后脚就跟着进府衙了,也给郑源涣送了500两银票。望着案子上的两张银票,郑源涣只是一个劲摇头苦笑,心中很不是滋味。
  两天后,郑源涣特派四名衙差将吕家两妯娌及吕昌传到府衙。
  公堂上一片肃静。郑源涣轻敲一下惊堂木,干咳两声后,开始声音洪亮地念起判词来:吕家妯娌争儿,一案一拖三年。一儿难以成全两母,为平息纷争,本府判决如下:
  自即日起,张氏、林氏两妯娌必须各为吕昌娶一房媳妇。期限三个月。超过三个月未讨亲者即算弃权。
  两房媳妇同日迎娶。一夫娶两妻,吕旺为长房,吕齐为二房。逢单日新郎住吕旺家,逢双日住吕齐家。生儿育女各归各的,以告慰吕旺吕齐在天之灵
  判词未念完,堂下啧啧称赞:大人断得英明!
  两妯娌当场握手言和。吕昌左呼一声娘,右唤一声娘,乐得生母养母二人心头比喝了蜜水还甜。
  三、借花献佛受称道
  吕家是当地的大户。听说吕昌起帖讲亲,四方八里的好闺女争着要嫁往吕家。经过多方筛选,林氏挑中了河下街富商万和仁的女儿,张氏选中西关平政门首富刘灼的闺女。挑了个逢单的黄道吉日,吕家把两门媳妇同时娶进门。
  这一天,吕府张灯结彩,办了整整200桌酒席,见人开席。郑源涣亲自到吕家道喜,把张氏和林氏送的那两千两银子,分别包了两个红包,送给吕家两门新媳妇作见面礼,用他的话这叫做借花献佛。
  这下整个建昌城轰动了。
  两千两银子,这可是个天文数字。一个平常老百姓,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钱。这个郑源涣可是个大大的清官呀!
  后来两个新娘也很争气。吕旺这一房的媳妇生了四男三女,吕齐这一房的媳妇生了五男二女。丁旺财旺,自此两家香火代代相传。
  吕家为感激郑源涣,就把吕姓改为郑姓,称思源郑,尊长乐县城关上巷龙台郑为祖,成为龙台郑氏一个宗支,一时传为佳话。


上一篇:关于太阳的故事大全40个
下一篇:关于威风的宝宝睡前故事6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