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安阳某男子苦读心理学,欺骗了十多名“女友”,既骗钱又骗色。那么,学习了心理学是否真的能帮助学习者如虎添翼般地轻松“泡妞”?
新闻回顾:一名男子被他的一堆“女朋友”扭送到了郑州市公安局东风路分局。“女朋友们”个个儿义愤填膺,说我们都是冲着结婚去的,没想到竟然遇到个大骗子!再看这名男子,长得也不咋地,咋会有这么多女票呢?男子说那是因为我苦读心理学。
答案是:不能!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苦读心理学,所掌握的知识是以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应付考试,或者日常生活中聊天卖弄是没有问题的;但人际互动所仰仗的是个体的社交技能,是以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不同的分区。这是人类的两套截然不同的记忆系统,虽然后天习得的技能需要经历一个从陈述性记忆,经由反复练习转化为程序性记忆的过程,但“苦读”的心理学知识通常都是理论教条,不打可能转化为娴熟运用的人际交往技能。
事实上,像安阳这名其貌不扬骗钱骗色的人,所具备的人际社交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人格特质以及先天禀赋有关。他不读任何心理学的内容,也同样能够在十多名“女友”之间游刃有余地骗钱骗色。与他类似,半年多前曝光的某监狱的在押犯,在监禁期间竟然能将预警的老婆骗钱骗色并得逞。后者就未必学习过什么心理学的知识。
因此,不难理解“苦读”心理学知识,其实并不可能帮助学习者如虎添翼般地改善和提升人际互动的社交技能,否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不该有光棍、剩女之虞了。学习心理学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最大的裨益,在于他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他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与面临的问题;并能改善他们的情绪,使自己能更为理性地应对问题。概言之,学习心理学能改善他们人际互动的态度,并纾解负面情绪,减少困扰和冲突。
如果一个人试图提升自己的人际互动技能,学不学心理学并非必要条件。经验和阅历能够最好地提升一个人的人际互动技能,如果辅以学习心理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程度上)提高效率,但不大可能带来“质”的改变。
个体的社交能力通常跟两个重要因素相关,先天特质与后天经验。社交能力首先反映在个体的先天禀赋上,取悦、说服和影响他人是一种与天性有关的社交特质,这些特质以能力倾向(aptitude,又译作性向)的方式构成个体人格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具备社会性能力倾向的个体更容易发展出娴熟和游刃有余的人际关系;缺乏社会性能力倾向的个体尽管随后天的经验和阅历能够不断提升社交能力,但无论怎样他们的社交技能在人群中都不大可能具有优势。
不过,类似长期骗钱骗色的人来说,他们尽管在取悦、说服和影响某些女人方面游刃有余,但其行为往往也同时反映了其人格方面的其他一些问题,甚至缺陷。像安阳这名骗钱骗色的男子,从21岁开始骗“女友”,准备多个手机应付与不同“女友”的交流,这种欺骗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带给事主以积极的自尊;他们在社会适应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使他们无法正常地规划和安排生活;他们也更多地反映出缺乏同理心的倾向。仅仅从行为的表象上,很可能具有反社会型(antisocial personality)合并自恋型(Narcissism personality)的人格问题。
唐映红,高校心理学教师,自由撰稿人,从事心理学科普写作。更多作者优质文章,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