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名字叫《飞屋环游记》,讲的是一对夫妻计划去一个叫做梦幻瀑布的地方。他们有一个存钱罐,说好了,等存钱罐满了他们就出发。
但是生活总不是像他们计划的那样。汽车要维修、房子在漏水、孩子要上学,他们被迫一次又一次地用到这笔积蓄,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出发的时间。最后有一天,老太婆过世了,老头子一个人待在这个空荡荡的房子里,变得孤僻起来,不愿与人接触。
如果不是拆迁队威胁要拆掉这所老房子,如果不是政府派人来准备将他送到养老院,老头子不会有这么疯狂的举动他在房子上面绑了成千上万个气球,在一天早上他大喊一声,他的房子忽地飞起来了!他驾驶着气球房子,穿过雷电,飞往梦幻瀑布。
那是多么壮观的一幕,五颜六色的气球拽着一整幢房子在空中飞行,去实现妻子和他共同的梦想
在他这辈子身体最糟糕、经济最拮据的时候,他才开始了走向梦想的旅行;当房子腾空而起时,他才发现原来无需存多少钱就可以上路。
这就是《飞屋环游记》,每个看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豆瓣的影评上我看到了来自观众内心的各种声音,有说爱情的、有说房子的、有谈梦想的,还有谈韶华易逝的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与其等待,不如尝试去做你一直想做的事情。
其实上帝不需要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勇敢地去做。很多时候,我们好似在等待一个机会而一举成功,抑或等待一个人来拉你一把,或者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些等待的原因归结为外部条件不具备,其实是因为内心恐慌怕被拒绝,怕没有面子,怕浪费时间,怕损失金钱,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选择了等待。
尼尔菲奥里在《战胜拖拉》一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为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的项目质量之低廉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悔恨。确实是这样的。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慢慢陷入了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因为时常的拖拉已经让我们养成了习惯。这就好似我们在寻找最大最好的稻穗却错过了很多本可以很早拥有的东西。
已故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突然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du症,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这对他打击太大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想到了死,但是他最终悟到一个道理:死是一个始终会到来的事情,是一件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错过的事情,那你又何必这么心急呢?反正不会有更大的损失了,说不定活下去还会有额外的收获。于是他振作起来,投入创作。他的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鼓励了无数人。他还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所以,想做什么,现在就去做,不要顾忌太多。难道我们非要像《飞屋环游记》里的那位老人一样,等到自己老了,陪伴自己左右的人离去的那一刻,才逼迫自己完成曾经想做的事情吗?告诉自己,如果不想让自己错过太多,不想让梦想等死,那么就去多尝试、多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