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则民族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2则关于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1):
在民族的空白处栽种的人
(一)
在飞机上看书,无意中翻到一张照片。这个人我不认识,却在看到时愣了一下:很少能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
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等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是他,破格选送年仅19岁的李政道去美国。李政道后来回忆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也是他,让还是初中生的华罗庚在清华算学系任职,然后又将他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那是烽火四起的年代,但后来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都是他在满地的焦土上栽下的桃李。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
(二)
他生在上海,父亲是旧式文人,让他从小读经史子集。他幼年已经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他讷于言,但一生都保持着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1915年,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成立清华校史上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每两周一次的科学报告会,涉及的范围极广:苹果选种、无线电报之设备、测绘法……他当时不过17岁。
(三)
那点学术的嫩芽,是石头底下顶上来的!
(四)
他终生未娶,唯与学生亲厚,当中有一人叫熊大缜,与他有深厚情谊。可就是这个最亲的学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文革”时期,已年近古稀的他,因为熊大缜涉嫌与g*-党特务有瓜葛而受牵连。他在狱中一年半,出来时已身患重病,小便失禁,双腿肿胀难以站立,整个身子弓成九十度。当时中关村一带,有不少人都见过他。他穿着一双帮裂头缺的破棉鞋,向一些摊主伸手索要一两个苹果,边走边嚼。
后来他渐渐恢复一些神智。有一次,钱三强在中关村的马路上碰到他,就上前跟他打招呼。老师一看到他,马上就说:“以后见到我,躲得远远的!”钱三强深知老师的用意,他当时是二机部的副部长,负责原子弹工程,这么重要的工作,最忌讳同那些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来往。老师是怕他受牵连啊!
(五)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得住脚。几十年过去了,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
照片还在眼前,他是如此温和地看着我,不求理解,不加责问,却那么沉重地压在我心头……
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2):
民族团结话社亲
武陟县的小董乡岗头村和宁郭乡小麻村相距6公里,都是三、四千人口的大村庄。岗头村是汉族村,小麻村是回族村,两个村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却团结得像亲兄弟一样,已有了360年的悠久历史,在民间称之为社亲,就是说一个村庄和另一个村庄全都是响当当的硬亲戚。这是什么缘故呢?说来话长。
大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的春天,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岗头村的王老汉唱着怀梆,甩着响鞭,赶着一群绵羊在远离村庄的草滩上放牧。突然,一个戴着回族白帽的恶霸骑着黑马,领着几个打手来到了他的面前,只出很低的价钱,就要强买走他的这一群成羊。王老汉说什么也不答应。这个恶霸恼羞成怒,诬陷王老汉“出尔反尔,破坏行规”,喝令手下几个人对王老汉进行殴打。王老汉头破血流,高声呼救。正在这时,一位骑白马的年轻人闻讯赶到,下得马来,听罢了王老汉的诉说,就拱手对恶霸相劝:“虽然汤锅急需,别忘买卖公平。买卖不成仁义在,值不得如此动怒。看我薄面,各自走开为好。”恶霸不听劝告,反而咒骂年轻人狗逮老鼠多管闲事。二人言语不和,动起手来。年轻人武艺高强,一番格斗,打得恶霸和几个打手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年轻人把王老汉搀了起来,王老汉直骂回族人坏。年轻人说:“老伯,您看我是啥族人?”王老汉说:“你是咱汉族人,要不然你咋会救我哩?”年轻人说:“我也是回族人,家住小麻村,名叫马小义,长年在外经商。回族人里有坏人也有好人,这您看到了。汉族人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刚才那些打手们不都是汉人吗?这族那族一个样,都是中国人,理应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王老汉细细一想,品品都在理。俩人越说越对劲儿,越说越亲热。王老汉为了感谢马小义,就把马小义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酒宴之后,王老汉又叫三个儿子和马小义结拜为异姓兄弟。从此后,两家人礼尚往来,频繁走动,遂成了情深意厚的异族亲戚。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1650年)的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王老汉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他那在县衙里任职的三儿子急忙请假回家探望,吃晚饭的时候,无意中泄露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小麻村有些回民在周围汉族村庄偷盗耕牛暗地屠宰,激起了众多汉民的强烈愤恨,纷纷进县衙告状。县太爷吴天植(辽阳人,贡生)暴怒,不分青红皂白,秘密传令准备在当夜黎明前对小麻村全部回民进行四面包围、血洗灭村。王老汉得知了这个秘密,就叫大儿子和二儿子尽快套上马车火速赶到小麻村去抢救马小义一家人。 当夜四更时分,马小义一家人被抢救到了马车上。马小义一见马车上还有空位,就又叫醒了邻居买家、卢家、丁家一同逃命。马车上的人坐得挤满塞满,堆打堆,摞打摞,失急慌忙地赶出了小麻村。马车刚刚离开村子西口二三里,大队官兵就把小麻村包围得水泄不通,开始了血腥屠sha。王家两兄弟把马车赶得飞快,将一车人运到岗头村自己家藏了起来。 后来,“屠回事件”闹得太大了,县太爷吴天植被判为“滥sha无辜”的罪名丢了官职,下了大狱。一直等到太平无事了,岗头村的王家兄弟才将藏在自己家里的回族亲戚送回了小麻村。王家兄弟经常给他们送米送面,帮助他们度过了饥荒,又给他们资助钱物,帮助他们逐渐恢复了生意经营。 从此,两个村子的汉回兄弟经过生与死的考验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民族友谊。这个友谊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三百多年来久盛不衰,两个村子的人一见面,不笑骂不说话,不拉扯不让走,一遇到事情,口径一致,共同对外,一方有难,双方共担,亲热得让外人感到惊奇。这个友谊发展到现在,两个村子的群众已改掉了历来已久的低俗笑骂,亲密无间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文明礼貌,你帮我,我帮你,共同走上了致富大道,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3):
少数民族的五月五习俗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水族端五节
水族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纳西族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傣族粽包节
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藏族采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带时在农历五月初五,节期两天也叫女儿节俗传很久以前当地荒芜一片,是一位莲芝姑娘教会了人们种地,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逐渐形成了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俗说这一天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饮用可祛除疾病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发时,全村男女老幼欢歌送行,采花者则表达采花的决心和愿望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时,姑娘头上插鲜花戴花环,背满筐鲜花草药到村口时,全村齐聚村头,鸣枪致意,送酒送馍,祝贺采花青年归来;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葱花稠香柏),并祝福
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4):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炎黄二帝都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du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du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5):
凤: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凰。~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清于老~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凤凰与龙、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 国天文的四象。,除了龟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 着。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 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 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 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 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的图腾。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6):
中秋节习俗——少数民族祭月拜月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7):
狼图腾的传说:蒙古民族苍狼白鹿(狼图腾)的传说
苍狼白鹿是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描述了蒙古民族的起源故事。
据《蒙古秘史》第一卷开头就记,“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惨白色的鹿)。他们渡腾汲思水来到位于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生有一个儿子叫巴塔赤罕。”距成吉思汗出生前的400多年前(约公元9-10世纪),那时蒙兀室韦部落有一酋长,叫呼和莫日根,仍然居住在额尔古捏·昆。有一天,酋长的大儿子朝鲁莫日根、儿媳诺敏豁阿,背着未满周岁的儿子,带着几个猎手出去打猎。到了蒙果河边的树林里,把孩子安顿好,派几个猎手出去打猎,夫妇俩准备捡柴烧火做饭。诺敏豁阿在采野菜时,被一只猛虎咬死。听到诺敏豁阿的惊叫声,不远处的朝鲁莫日根快步跑了过来,还没等与老虎搏斗也被老虎咬死了。傍晚,放在树下的孩子饿得大声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一匹母狼。母狼走上前来,反复围着孩子看了看,四处嗅了嗅,就把他叼到附近半山腰的山洞里。这个山洞是母狼的窝,母狼下的崽刚刚被其他动物吃掉了,它的乳房涨得无法忍受。这时看到这个小孩子,狼的母性被激发出来,于是就用涨满的乳汁喂养他。在母狼喂养下,这个孩子渐渐长大,母狼和孩子也有了感情,彼此照料。出来打猎的人回去告诉酋长,其长子、儿媳和孩子都不见了,只找到遗物,看到血迹和老虎脚印。情急之下,酋长马上带着部众到蒙果河边去找孩子,找了九天九夜,还是没找到,失望地返回到驻地。几年后的一个晚上,坐在仙人柱里的呼和莫日根心思很乱。这时,洛克磋萨满悄悄地进来对他说:“尊敬的酋长,我刚做完祈祷与占卜,眼前突然闪一道金光,射进仙人柱内。我没遇见过这种奇异之象,感觉长生天要给你高贵的礼物了,定有神助,明天狩猎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第二天,天还没亮,酋长就和次子呼尔查莫日根组织部众进山谷围猎。狩猎包围圈越来越小,獐狍野鹿,狼熊虎豹,应有尽有。突然,一只母狼飞一样逃出围猎圈,一边跑一边还回头看看。酋长惊诧之余,感到事有蹊跷。他带领部下快速追赶,追过了几座山后到一个山脚下,母狼突然跑向半山腰山洞钻了进去。不一会儿,母狼从洞里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头发很长,浓眉大眼,上身半曲,全身没有任何遮拦的男孩。母狼既不害怕,也不走开,紧紧地靠在孩子身边,不时地用舌头舔着男孩的脸颊。这孩子反倒非常惊恐地看着这些围拢而来的人群,紧紧地抱着母狼脖子,发出像狼一样低沉嚎叫。酋长靠得越来越近,发现这孩子的脸颊和他失散多年的长子朝鲁莫日根很像,那双眼睛又像他儿媳诺敏豁阿。酋长没任何怀疑,走过去抱起了孩子。他突然发现孩子的后腰部有一个拇指大的青痣,这是他早已熟悉而且深深地烙在心中的印记。酋长紧紧搂着孙子,泪如泉涌,失声痛哭,在场的部众也无不泪流满面。一旁的母狼也仿佛懂得人意,靠在酋长的身旁,低声呻吟着。酋长不知说什么好,他友好而感激地看着母狼,不时抚摸着母狼,立即命部下把打来的猎物堆放到洞口,感谢母狼对孙子养育之恩。随后,他又命令把这个山洞叫作“蒙果勒阿贵”(蒙古山洞),宣布今后不许任何族人来此山谷狩猎,更不能打狼。他每次狩猎特意经过这里,把猎获的动物放在山洞里。酋长回去后给他孙子起名为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倾全力培养他,教他说话走路,狩猎技巧,天象识别,滑雪技巧,部族规矩等等。孛儿帖·赤渐渐长大,体魄健壮,力大无穷,登山攀岩健步如飞,射箭百发百中。孛尔帖·赤那还有个习惯,每当晚上听到山谷的狼嚎声,他会飞快地跑出去,也跟着狼嚎,有时跑得很远很远,很长时间不回来,就是回来了也是泪流满面。他没有忘记狼妈妈,狼妈妈也经常来看他。过了几十年,酋长感到自己老了,他提议孛儿帖·赤那接替他成为部落新酋长,部落的长老和勇士们一致赞成。就是居住于涅尔尼斯涅河谷部落的一个名叫捏昆的年轻人说:我们不能打破规矩,随意让某个人为新酋长,应比试一下,我愿和他比,谁取胜谁就是新酋长。酋长表示同意并站起来说:蒙果勒山中有一头白色驯鹿,每次围猎,它都能顺利从围猎圈中飞跃逃脱。今天你们两个进山,限十天之内猎获白色驯鹿,谁能猎获谁就是新酋长。孛儿帖·赤那和捏昆关系非常好,从小在一起玩耍,长大后经常一起出去狩猎,在部族中威信很高。第二天,他俩进入原始森林,各自分头寻找白色驯鹿。到了第九天,谁也没有见到白色驯鹿,这天俩人走到了一起。兄弟俩互相问候着,各自讲述着寻找白色驯鹿的经历,谁也没见到白色驯鹿。正当此时,眼前的树林突然闪过一个白色影子,仔细一看就是白鹿。孛儿帖·赤那和捏昆来不及备马,登上野猪皮滑雪板顺山而下,朝着白鹿飞跑的方向追过去。翻过了几道山,捏昆开始跑不动了。孛儿帖·赤那还是一往直前,穷追不舍,毫无疲惫之感。孛儿帖·赤那沿着白鹿足迹紧追不放,当追到蒙果勒河中游一个转弯处后白鹿不见了。他继续沿着白鹿在雪地留下的足迹向前找。突然,眼前闪现出一个美丽少女。孛儿帖·赤那以为自己又累又饿出现了幻觉,赶忙定神再看,真是一位美丽少女。只见穿着雪白的皮袄,头戴雪白的圆帽,静静地蜷曲在一颗大树下,身体冻得发抖,表情流露出恐惧和求助感,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能救她。他脱下皮袄披在姑娘身上,把姑娘轻轻抱起对她说:“你是长生天赐给我的神鹿,以后就叫你豁埃·马阑勒(惨白色的鹿),请你做我的妻子吧。”姑娘点点头。孛儿帖·赤那背上豁埃·马阑勒,足登滑雪板,在回去的路上接上捏昆,三人一起回到额尔古涅·昆部落营地。人们把乞颜河边找到豁埃·马阑勒的地方称马阑勒·阿剌勒(意为白鹿岛)。孛儿帖·赤那找到白鹿,娶回白鹿姑娘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周围的室韦部落。他隆重地接受了部族的推举,成为室韦部落新酋长。豁埃·马阑勒为孛尔帖·赤那酋长生了很多孩子。这对恩爱夫妻,在狩猎之余,也常到马阑勒·阿剌勒(白鹿岛)休闲玩乐,其乐融融。有一天,孛儿帖·赤那带领部族来到蒙果勒山下,在乞颜河支流恩格仁河狩猎。恩格仁河口是翁吉剌部落的营地,他们生性善良平和,从不与周围部落发生争执和战争,他们是周边部落的好邻居。孛尔帖·赤那按传统方式围猎驱赶动物,晚上部族的猎手们围着篝火露营在恩格仁河边的树林里。半夜,只听到后山有一狼嚎声,后来变成群狼嚎声,此起彼伏,令人心颤。孛尔帖·赤那听了一阵,知道狼嚎的地方是于力亚(狼嚎之意)山谷后,突然像洒缰的野马拼命往山谷跑,一边跑一边还学着狼嚎。部族猎手们也跟着他向山谷跑去,孛儿帖·赤那一口气跑到了山谷的尽头。惊吓的狼群四处逃窜,远处的山岗上站着一只狼,望着孛儿帖·赤那嚎叫,声音是那么的低沉。孛儿帖·赤那一眼就认出他的狼妈妈。原来,狼妈妈嗅到了孛儿帖·赤那的味道,思念孩子的心情,再也无法抑制。孛儿帖·赤那几个箭步飞奔到狼妈妈身边,山岗上只有孛儿帖·赤那和他的狼妈妈。孛尔帖·赤那紧紧抱住狼妈妈,失声痛哭,泪如泉涌。好久不见了,狼妈妈面目沧桑,老态龙钟,见到孛儿帖·赤那,把他从上到下使劲嗅个遍,不时地亲吻着儿子的脸颊,两行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孛儿帖·赤那抱着狼妈妈,一遍遍地抚摸着狼妈妈干瘪骨瘦的身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猎手们全都簇拥过来,看着孛儿帖·赤那和他狼妈妈见面的情景无不为之热泪盈眶。过了许久,孛儿帖·赤那突然感到狼妈妈没动静了,仔细一看,狼妈妈已经死在了自己的怀里。它的表情是那样的安详,好像了却了一桩平生的大事。孛儿帖·赤那双膝跪地,抱着狼妈妈放声大哭,全体族人也一齐跪了下来,山谷里一片哀伤悲鸣。孛儿帖·赤那取了块肥肉放在狼妈妈的嘴里,剪下狼尾巴尖放在狼妈妈的头上,但愿来世能托生为人,再一次成为他的妈妈。孛儿帖·赤那厚葬了狼妈妈。早晨,孛儿帖·赤那和几个头领坐在山坡下的石头上,没有一点喝茶和吃肉的心情,往事如梦如幻。随从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有一位长者说是铁石,把它化了能做箭镞,刀剑。大家马上堆上木柴使劲吹火,石头被烧红了,化了,变成了铁水。孛儿帖·赤那再一次跪拜在狼妈妈坟前,感谢狼妈妈在临死之前又给他这样厚重的礼物。从此,狼成为孛儿帖·赤那乞颜部族的图腾。后来,蒙古族及其后裔们,力克群雄,平定草原和村落,用马蹄踏平欧亚大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版图的大蒙古帝国,对现今欧亚国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贡献。这就是真正的苍狼与白鹿的传说,也是狼图腾的故事来源。(责任编辑:故事汇)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8):
不该忘却的民族英雄
1936年,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拳击比赛,先后击败日*-本、英国等国选手闯入决赛,后被无故取消了决赛权。归国后他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军队,奔赴战场抗日。1937年,王润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身绑集束手榴弹冲向并炸毁日军坦克,血洒疆场,他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壮烈殉国的奥运英雄。
(一)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里,当地许多村落为了保境安民,纷纷设坛练武,使武术在民国初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这种环境熏染,王润兰自小热爱武术,上小学时,他每天都跟着村里会武术的大人学习拳脚功夫,久而久之,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拳王。
然而,随着王润兰步入成年,父亲很快就给他下达了禁武令:你应该学习如何经商,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枪弄棒,不学无术!但王润兰没有遵从父亲为他做出的命运安排,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1934年,王润兰报考时任第32军军长的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决心用枪杆子保卫千年文明古国不受倭寇欺辱。(二)入学后,王润兰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技术,为他后来的军事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5年年底,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华北的局势日益紧张。王润兰所在部队的官兵,每天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表达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
为全身心地投入抗战,离家两年的王润兰于1936年初请假回家探亲,准备在血洒疆场前与父亲和解。虽然他的出走在那个家规极严、崇尚孝道的旧式家庭看来无异于大逆不道,但深明大义的父亲看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儿子回家看望自己,还是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为儿子弃商从军、保家卫国的选择从内心感到高兴。也就在这一年,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夜的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王润兰凭借自己出色的拳击功底,在参奥选拔中被选入了只有4个人的拳击项目代表队。在奥运会正式比赛中,由商震资助的两名来自第32军的拳击手王润兰和靳贵第,分别参加了中量级和重量级的拳击比赛。在拳击赛预赛中,第一场由王润兰出场对战日*-本选手,他以三局全胜的出色战绩,将蔑视中国的日*-本选手连续三次打倒在地,使其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风。在迎战荷兰选手福特时,王润兰与这个强劲对手打得十分艰难,他在最后一局被对手打得血流满面、几乎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依然以顽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一直坚持到终局仍然屹立不倒,此局比赛,王润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硬汉,虽败犹荣!在争夺决赛权的最后一场和英国选手的对打中,王润兰在第一、第二局均以1:1打成平局。从第三局开始,王润兰在熟悉了对手的拳路套数后,很快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他迅速抓住战机,连续出拳猛击对方头部,最后以重重一击将对手打倒在地,整整10秒钟对手也未能站起来。于是,裁判判定王润兰以2:1取胜,获得了拳击赛的决赛权。他是第一个取得决赛权的中国奥运选手,中国运动员为之兴奋不已。意想不到的是在三天后决赛即将开始时,中国代表团领队竟突然接到奥运会组委会的通知,说王润兰在预赛时已被裁判组判定失败,不能参加最后的决赛。闻此通知,中国全体参赛选手和代表团成员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抗议:王润兰明明在预赛中打败了英国选手,裁判当时已做了明确裁定,怎么三天后又突然变成失败?明眼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中国领队跟组委会进行了多次交涉,一些主持正义的外国代表队闻知此事后也纷纷表示声援。但对此事却一拖再拖,几经来往毫无结果。就这样,由于一些人对贫弱落后中国的歧视和某些政治的需要,组委会公然颠倒黑白,在众目睽睽之下剥夺了中国运动员的决赛权!尽管如此,王润兰在奥运会期间的出色表现还是受到很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愤愤不平的王润兰决心一定要在下届奥运会上一雪此辱,打出中华拳王的威风,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三)然而,王润兰的梦想很快就被侵略者的枪炮击碎了。中国奥运参赛代表团回到祖国后不久,日*-本军国主义就发动了七七事变,用全面侵华战争的隆隆炮声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有史以来最为血腥苦难的深渊。不少奥运健儿纷纷脱下运动装,毫不犹豫地参加到这场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之中。王润兰在参赛回国后担任了第32军补3团3营排长,在国破河山碎的生死存亡关头,他所在部队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积极投入了抗击日寇的战斗,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拼sha。
1937年9月14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向新战场转进,王润兰所在的补3团奉命在漳河阻击来犯之敌。次日上午,前出到漳河上游附近的日军抓到5名青年农民,逼迫他们涉水领渡向我军进攻。5名爱国青年相约都以立式泅法,齐露胸部诱pian*日军渡河。日军信以为真,立即派两个尖刀小队(排)跟随渡河,但顷刻间就陷入了灭顶的深渊,无一生还。而5名中国青年却不见了踪影。随后大批日军在汉jian的带领下再次渡河,严阵以待的补3团官兵等到满河蠕动的日军进入火力网后,立刻以狂风暴雨般的枪弹将敌人成片射倒,整个漳河到处漂浮着鬼子的尸体。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9):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月日或月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
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du后再用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
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村寨内房屋较整齐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白族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保安族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布朗族
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依族
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朝鲜族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制,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则结婚分订婚送彩礼迎亲等步骤死者土葬于氏族或家族墓地,长者葬礼隆重,族众和娘亲参加吊唁和祭奠
达斡尔族的村庄具有独特风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齐高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内壁和天棚多有装饰,房外围着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
达斡尔族主食为加牛奶的稷子米饭和荞麦面饼等,肉食的制作以晒肉f和煮烤肉为主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足踏奇卡米(皮靴);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夏日喜穿白袜花鞋他们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
傣族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德昂族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明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传说古时候德昂女子是满天飞的,男子为了将女子拴住,便用藤篾做圈,套在女子腰上,久之而成俗德昂族妇女成年后,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五六圈或十余圈,甚至二三十圈藤篾制的腰箍腰箍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等色,有的上边还雕刻着花纹图案,有的还包上银或铝皮德昂族妇女的裙子多为彩色横纹长裙,上可遮胸,下及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线条,不同支系在色彩条纹上有显著的区别德昂族妇女的头饰很特殊,妇女不留头发,剃光头,绕包头,包头两端如发辫垂在背后有的德昂妇女婚后留发,戴黑布包头德昂族的装饰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五色绒球在缝制衣服时,要在下半部用红黄绿等色水绒球镶上一周长方形的空格,中间再绣上花男女包头巾两端也都钉上一些绒球,耳坠挂包皆以绒球装饰更为独特的是青年小伙子在胸前挂一串五色绒球,姑娘则在衣领之外装饰绒球男子头裹黑布或白布包头,带大耳坠,银项圈,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裤短而宽大现在青年发式与汉族相同,已不戴沉重的首饰男子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脚部臂部或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作为装饰德昂族大部分地区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养子豆类个别地区以玉米养子为主食普遍喜欢饮浓茶,茶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佳品德昂族有嗜好草烟和嚼槟榔的习惯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宏等地是一家一院,主房楼上住人煮食贮藏粮食等,楼下关牲口,附房用作堆放柴草和安装舂米用的脚碓镇康地区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内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宅,间壁而居,各有火塘,所以竹楼较大,有的占地近四百平方米现在部分德昂族的住宅与附近汉族的平房一样,多家同住的大竹楼也已为各家各户的小竹楼所代替德昂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与外族联姻男女婚前享有恋爱自由,姑娘选择对象有一定自主权,但最后要征得父母同意结婚时,男家要给女方一定聘礼若夫妻不睦,男方提出离婚,只要出几斤米几元钱,请村寨头人祭神权后,即可通知女方回娘家女方提出离婚,要赔偿男方聘礼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已发生变化德昂族行土葬,村寨有公共墓地但久病或孕妇难产而死的则用火葬
东乡族
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份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谴责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包办婚姻为主男女十六七岁就可举行婚礼,但现在按我国《婚姻法》法定年龄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
在服饰方面,最近几十年来,变化较大,并开始与汉族和回族的服饰相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号帽;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妇女戴白色的盖头一般要长到腰际,头发全部被盖住现在一些参加工作的年轻妇女,为了劳动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盖头,而喜戴一顶白色小帽东乡族男子不喜留长发,但习惯留胡须,这与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一样据说,穆斯林男子,到适当年龄留有胡须,同教者见到都要以礼相待
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鸡娃很有讲究,把整鸡各部位分为个等级,鸡尾最珍贵,一般给席上的长者或尊贵客人吃
东乡族人民也很讲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卫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除老年妇女外,妇女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客人上炕需脱鞋,女客可不脱东乡人待客一般不与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对客的敬重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东乡人因为宗教关系,保持着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小净每天洗,保持手脚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净大净,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洁净每逢节日前,人们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东乡人因宗教原因,禁食猪狗马骡驴肉,忌说猪;不食动物的血;禁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开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递烟敬酒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10):
英勇就义的焦作民族英雄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从此,外国侵略军在中国各地横冲直闯,为所欲为,掠夺矿产,残害百姓,中国人民对这些衣冠禽兽恨之入骨,把他们称之为“洋人”或“洋鬼子”。英国侵略者为了掠夺焦作煤炭,镇压焦作人民的反抗,就在李封矿一带建立了很多碉堡和炮楼,老百姓统统称之为“洋楼”。洋鬼子不断在洋楼上射出冷枪,打死了许多无辜群众。英国的火轮船在黄河、沁河的水面上吐着黑烟,速度飞快,激起的浪头把渔民的小船经常掀翻、撞沉,很多渔民死于非命。
武陟县西陶镇北阳村有个武林好汉,名字就叫穆金碧。他自幼习武,经常到沁河对岸的小董村拜师学习董永拳和董家枪,艺成后一杆长枪使得神出鬼没,在江湖上很有名气,人送外号“穆神枪”。练武之余,他爱好唱戏,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天生好嗓子。他性格豪爽,广结朋友,急公好义,替天行道,是当时武陟西半县自然形成的群众领袖。当他看到英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时,怒火万丈,义愤填膺,就组织了一百多个反帝义士用土枪土炮在黄河、沁河岸边伏击洋人的火轮船,还在晚上潜伏到焦作李封矿附近的碉堡旁边,用弓箭射出带火种的箭头焚烧英国的“洋楼”。他们的反帝行动得到了焦作老百姓的热烈拥护。但是,反动的清朝官府为了讨好外国洋人,不但不支持中国老百姓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反倒把穆金碧在半夜里秘密逮捕,三天后就被押上了刑场。在武陟县城莲花池边的刑场上,刀枪林立,戒备森严,手持利刃的刽子手站立两旁,一个个满脸横肉,一身sha气。正值英年、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穆金碧被五花大绑押入刑场,他神色怡然,满脸微笑,向围观人群频频点头致意。老百姓们奔走相告,涌至刑场,眼含泪花,纷纷赞叹,满腔悲愤地为英雄送行。穆金碧微笑着对大家说:“为了感谢乡亲们的深情厚意,我大行前为你们唱上一段老怀梆。”监斩官不许。围观群众顿时鼓噪不已,监斩官一见民怨沸腾,生怕激起民变,只好闭口默许。一位老艺人自报奋勇拉起板胡为英雄伴奏,穆金碧用足了毕生的精气神,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家乡戏老怀梆:英雄怒气冲牛斗,两眼喷火恨不休,稳站刑场开了口,说与乡亲众朋友,俺不是响马与贼寇,也不是贪赃卖法把命丢,俺只为洋人祸害重,炮打洋船烧洋楼,当官不为民做主,反把良民罪名究,可恨洋人势力重,威逼官府sha俺头,罢罢罢来休休休,钢刀面前命难留,可叹我无罪绑法绳,天大冤屈一笔勾,一愿英雄站着死,二愿地上无头颅,二十年后又是一条顶天汉,到那时俺率人马大报冤仇。一曲唱罢,围观人群中响起了“好”,“好”,“好汉”,“好汉”,“英雄”,“英雄”的经久不息的欢呼声,群情振奋,如痴如狂。穆金碧将自己带镣的双脚用力踩入深深的黄土中,昂首挺胸,声如洪钟,对监斩官说道:“我为国为民,无罪受诛,决不下跪,一定要站着死。”监斩官无奈,只好妥协。穆金碧又大声喊道:“我是条堂堂正正的英雄好汉,可sha不可辱,好汉的头颅决不能落地。”当时人们坚信头不落地就是宁死不屈,就会死而复生。监斩官迫于形势,只好答应让一个刽子手提着穆金碧的头发,由另一个刽子手准备行刑。人群中发生了骚动,一些围观者把头低了下来,许多女人用手捂住了眼睛,小孩子已经吓得哭了起来。人群中一位教书先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顾生死挤上前来,高声喊道:“英雄为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而死,比泰山还重。不准刽子手亵渎英雄头发,我愿用袍襟接住英雄头颅,决不让英雄头颅落在地上。”穆金碧望着教书先生,感激地连连点头,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笑声,高兴地把头颅伸到了教书先生双手张开的袍襟上面。三声炮响,一道寒光,刽子手明晃晃的鬼头大刀猛地砍下,英雄的一腔热血喷涌而出,高贵的头颅稳稳地落在了教书先生的袍襟当中,他欣慰地看了看先生,含笑闭上了双眼。 穆金碧的鲜血没有白流,他的死唤起了更多的反抗外国侵略的焦作人民。直到今天,焦作老百姓仍然没有忘记穆金碧这位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11):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的故事之戚继光抗倭明世宗时期,东南沿海防卫空虚,倭(wō)寇乘机侵犯,祸害空前严重起来。
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明朝初年,就有一批日*-本海盗,来到中国沿海一带,从事抢劫的勾当,他们被叫做倭寇。不过,那时,明朝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社会政治较安定,入侵的倭寇很快被消灭,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灾难。
而嘉靖年间的倭寇,危害了沿海半个中国。
一些地方贪官、恶霸、jian商、罪犯等,纷纷勾结倭寇,使得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肆意烧sha抢掠。公元1553年,大批倭寇在海盗头子汪直、徐海等的引导、率领下,在浙江、江苏登陆,窜扰崇明、上海、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几十个城市。
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和军队去围剿。虽然明军在名将俞大猷(yóu)的指挥下,打过一些胜仗,可是,朝廷听信当地jian商与贪官污吏的诬陷,先后处死两任抗倭有功的大臣朱纨(wán)与李天宠、张经,逮捕俞大猷。又昏庸地派严嵩党羽赵文华祭祀东海海神,祈求保佑驱逐倭寇。倭寇的气焰更加嚣张。
朝廷不得已,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
与戚继光并肩作战的著名的抗倭将领有谭纶和俞大猷。谭纶后来成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对戚继光的军事活动给了很多支持。
一到浙江,戚继光就与俞大猷一起在龙山所围剿登陆的倭寇,三战三捷。但戚继光从实战中,发现原来的明军纪律不好,训练不精,士气不旺,素质不高。有次战斗结束时,一个士兵拎着颗人头来报功,另一个士兵却哭哭啼啼跟着来到,诉说:“这是我弟弟,受伤还未断气,就被他割了头……”又有个士兵拎着人头来请赏,一查,被sha的竟是个十几岁的无辜少年。
两个冒功的罪犯被处死了,可他们的行为震动了戚继光:这样的士兵怎么能打败倭寇?他决心练一支新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经过多次请求,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新兵。那些刁滑的、怕死的、染有流氓习气的人,他都不要,而精选了三千个壮实胆大、吃苦耐劳、动作灵便的农民与矿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就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这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拎着食物开水欢迎他们,称他们为“仁者之师”。戚继光带着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转战在浙江、福建的抗倭战场,取得许多辉煌战果。倭寇将戚继光称为“戚老虎”,民众将他们称为“戚家军”。
公元1559年,戚继光会合谭纶的军队,开到台州,清剿流窜台州的倭寇。他们一路打了许多硬仗,将倭寇驱逐到太平(今浙江温岭)的南湾。倭寇占据了海岸边的高山,负隅顽抗,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飞向明军。戚继光与他的弟弟戚继美在阵地前指挥。他俩拿起弓箭,一人一箭,嗖地飞出,正好射中两个举旗呐喊的倭寇头目。其他倭寇吓得向后退缩,戚家军便一阵喊sha,冲上山顶。倭寇向海边退去。哪知后面是绝路,他们不是被sha死,就是掉进海里淹死。
浙江的倭寇被剿得差不多了,戚继光又奉命带军队进入福建清剿。戚家军到福建后的第一战是横屿之战。横屿是宁德城东北海中的一座小岛,周围环水。水浅不能行大船,水退后又泥泞不便行走。岛上有倭寇老巢,一千多倭寇在这里盘踞了三年,当地官军从不敢去进攻。
戚继光派人探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水道、潮流的特点,制定了进攻方案。他让每个士兵各带一捆干草,来到横屿对岸,等天黑退潮,将干草抛到水中,铺出一条路。大军强行登岛,发起强攻,三百多倭寇被歼灭,二十九人被俘,淹死在海上的有六百多。戚家军大获全胜。
此后,戚继光又在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兴化等地打了好些大胜仗。公元1566年,戚继光剿灭了占据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南澳岛、与倭寇相勾结的海盗吴平。这时,骚乱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总算被消灭光了。
2民族英雄的故事之郑成功收复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人。
侵略军马上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敌舰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敌舰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敌舰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悄悄地对郑成功说“如果你肯退出台湾,我们给你奉上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了个主意,让郑成功切断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郑军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3民族英雄的故事之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sha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
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sha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12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民族的儿童睡前故事:(12):
倔强的民族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