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的张朝阳,是个典型的嬉皮士,作为考取了李政道奖学金的MIT物理高材生、博士后,他并不需要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到唐人街刷盘子,而是经常开着一辆敞篷车,扎着马尾,吹着口哨,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但在1995年,31岁那一年,由于安排了一次MIT校长到中国的访问,他在北大见到了刚刚被提拔为副校长的陈章良,而那时候,陈章良只比张朝阳大了3岁。这次见面深深的刺激了张朝阳,3个月后他义无反顾的就拎着一只皮包回到了深秋的北京。此后的两年,张朝阳蜗居在一个没有热水、环境非常糟糕的单间里,住宿、办公混在一起,不分昼夜的开始事业的打拼。
今天,我们知道,在1998年互联网兴起的热潮中,张朝阳第一个拿到风险投资,抓住了三大门户格局形成的契机,进入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名人堂。如果你问张朝阳,为什么你愿意到北京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张朝阳一定会告诉你:年轻人,你知道吗?如果我当年不去北京,今天,你会在这里问我这个问题吗?
25岁的丁磊,自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乡宁波的电信局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电信局啊,金饭碗,福利待遇丰厚,工作轻松,那可是人人都挣破脑袋想往里挤的安乐窝。
但在1995年,丁磊向电信局领导提出了辞职,当时的领导估计有一刻钟没有反应过来: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大学生辞职的,你确定你不是脑袋进水了?
但是丁磊仍然一走了之,去了广州,在那里,有他在网上结识的中国最早一批年轻极客。也正是和这批本土极客的技术切磋,使得丁磊可以受到启发,最早开发出电子邮箱和网络聊天室等软件,为后来的创办网易积下第一桶金。
今天,如果你问丁磊,为什么你愿意到广州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丁磊一定会告诉你:年轻人,你知道吗?如果我当年守在电信局里安乐度日,我会有机会在33岁就成为首富吗?
周鸿祎从小就是个有野心的人,读中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于是在西安交大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折腾反病du软件和开公司创业。但是两次的创业失败,和一趟中关村的考察,让他明白了世界之大和自己的渺小。
1995年,研究生一毕业,周鸿祎就离开了西安,北上帝都。在那个知识精英云集的互联网江湖,周鸿祎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一次又一次撞的头破血流,3721卖了,雅虎总裁的位子干不下去,奇虎论坛搜索冷冷清清,流氓教父的恶名如影随形,一直到十几年后才找到360免费-du的终南捷径。
今天,如果你问周鸿祎,为什么你愿意到北京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周鸿祎一定会告诉你:年轻人,你知道吗?我在来北京之前,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一只小青蛙,但在这里,我的每一次碰壁,都能让我撞开一座大山,看到更远的天地。
1999年的圣诞节,31岁李彦宏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一张机票去北京创业。
在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中,李彦宏已经是华人圈里屈指可数进入高管层的精英了,房子车子、社会地位应有尽有。但是李彦宏仍然决定了回到北京从新开始,因为不甘心:在美国,同行的谷歌正如明日之星般走红,作为竞争对手,李彦宏所在的infoseek搜索公司却被卖给了迪士尼,渺茫的结局已经注定。要想东山再起,必须回到自己熟悉的中国市场,虽然那个希望是同样的渺茫和吉凶难测,但是,李彦宏仍然去了,两手空空,去开创一份全新的事业。
今天,如果你问李彦宏,为什么你愿意到北京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李彦宏一定会告诉你:年轻人,你知道吗?我如果不去北京,我今天可能将在美帝的家里每天唉声叹气,我会懊悔一辈子。
1999年的春节过后,马云终于从北京回到了杭州,开始了人生中的第四次创业。
在北京与外经贸部业务合作过程中,马云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网上广交会等一系列官方网站,也获得了一年几百万的利润,但是他仍然要折腾,带着自己的团队重新开始,在杭州的创业地,湖畔花园,每人只有500元的微薄薪水,办公住宿挤在一起。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疯子。
但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属于自由的互联网时代的痛苦是外界不能体会的。
今天,如果你问马云:为什么你要回到杭州创业,不继续在北京打拼呢?
马云会跟你说:年轻人,你知道吗?有了我,杭州就是一线城市。互联网终将改变世界,而主宰未来中国互联网天下的,惟小马与老马耳!
就在过去的2012-2014年,电商网站唯品会创造了两年市值增长50倍的传奇,几年时间就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仅次于TABLE五巨头的百亿美金互联网新贵。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沈亚,来自温州,洪晓波,来自法国,他们共同相遇在广州这个传统商业贸易中心,碰撞出新时代的火花。
今天,如果你问沈亚和洪晓波,为什么你们愿意到广州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这俩一定会告诉你:年轻人,你知道吗?温州没有互联网气息,法国不是中国人创业的土地,如果不是在广州,我们不可能创造奇迹。
还有走在创业路上的知乎合伙人,周源和黄继新来自贵州,李申申在南京读的大学,如果不是在北京,他们不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拿不到创新工场的风投
不止是互联网,在金融、地产、文化、商贸四大社会支柱产业,你可以看到,那些业内一流企业,几乎全部云集在北上广深杭五座一线城市。
金融:四大国有银行之外,在最具有活力的市场化金融企业之中,民生银行在北京,浦发银行在上海,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在深圳。
地产:2013年七大过千亿营收的一线地产龙头企业,除了大连万达,其余的,绿地在上海,万科和中海在深圳,恒大、保利和碧桂园在广州(佛山)。
文化:华谊、光线、博纳等电影制作龙头在北京,唐人影视、华策影视等电视剧龙头在上海和杭州,奥飞动漫、华强动漫等动漫龙头在广州和深圳。
商贸:传统商贸被电子商务取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新兴的电商一线巨头中,阿里巴巴在杭州,京东在北京,唯品会在广州,一号店在上海。
为什么这些企业会聚集在一线城市呢?
这就要由产业的发展变迁说起。
在农业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年轻人愿意上山下乡,寻找更偏僻的可以耕种农作物的地方。这个产业规律,导致中华民族从早期的黄河流域走向了长江流域,将沿海瘴气丛生的的百越地区改造为千亩良田,即使是丘陵沟壑也要开垦为梯田。哪里可以撒下种子生根发芽,哪里就是生存的桃花源。
在工业社会,制造业需要集约化的产业链支持、需要便利的物流通道,但是对劳动力和地租的成本又很敏感,因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周边的郊区,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的制造业体系就是这么发展起来了。
但是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社会,
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的驱动力由第三产业带动,研发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团体协作,因此一流人才聚集的一线大城市成为主要的创新平台。越是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其流动性越好,越是充满活力,商业机会就越多。
今天的中国,区域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的转变。沿海城市的加工制造业网络在成本压力下,正在大范围的向内陆二三线城市迁徙,带动了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合肥等新兴制造业城市的发展。
比如,广汽比亚迪将汽车生产中心向长沙转移,富士康将生产线向成都重庆转移,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家电巨头齐聚合肥。随着生产基地的迁移,上下游产业链的成长和壮大,下一个东莞和苏州正在孕育之中。
而纺织业,我们看到,百丽的生产基地搬到了安徽宿州,李宁的生产基地在湖北荆门,波司登的在苏北徐州,安踏的在河南睢县三十年前,香港的纺织业搬到了深圳,于是诞生了百丽女鞋,西方运动鞋巨头的生产线搬到了福建晋江,于是诞生了安踏,随着产业链的成熟,下一个百丽安踏,下一个温州泉州也会在内陆地区形成。
但是,这些内陆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目前主要体现在低价格成本,在以面向未来的创新科技产业和高端知识型服务业方面,主要的集中地仍然是沿海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五座一线城市与世界信息交流、对外贸易上的优势并不会因为低端制造业的转移而削弱。
反而将因为低端劳动力的离去,高端人才比例的上升和聚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这种一线和二线经济区域的隔阂,主要不在于人均GDP,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分工。
如果你从事的制造业,你可能在内陆二线城市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你从事的是知识型服务业,你可能只能在沿海一线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这就是中国的社会现实。
现在,如果我问你:为什么你愿意苦读寒窗十年,即使每天背单词、做习题,远离了快乐,加深了近视,仍然义无反顾?
你一定会回答:因为只有穿过考大学的独木桥,我才有机会收获美好的明天。
那么,如果你再自问: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是的,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答案,因为两个字:机会。
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是奋斗的日出之地。如果年轻不去奋斗,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留在农村,你就只能成为农民;
如果你留在内陆的小城市,你就只能从事传统行业,或许也能发达,但是没有机会名留青史;
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或许你永远都不能成为张朝阳、马云那样的传奇,但是你的人生毫无疑问将会更加精彩,你能见识到这个时代最新鲜的变化,和同样有文化和远见卓识的人共事和生活,你的能力将得到更快的提升,凭借你的学识更容易进入中产阶层,以你的能力,至少不会活的比在小城市更窝囊;
一线城市一百万人可能才会成就一个张朝阳,但是小城市里一千万人也不可能成就一个张朝阳;
一颗种子,淮北为橘,淮南为枳,生长在森林里才有机会成为参天大树,生长在沙漠里就只能枯萎凋零;
即使成不了大树,也能成为大树丛中的藤蔓桫椤,鲜花野果,蝴蝶蜜蜂
这就是一个好的平台和圈子的意义所在。
城市越大,机会越多,越是一线,知识越有价值。
有这怨天尤人的功夫,还不赶紧去行动。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