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的儿童小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遗嘱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遗嘱的儿童小故事(1):
巴拉昂的遗嘱
巴拉昂是法国排名前50位的富翁之一。1998年,他在法国的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之前,他作出了两个惊人的决定:一、捐款4.6亿法郎给博比尼医院,以供其对前列腺癌进行科学研究;二、设立一项奖金为100万法郎的竞猜活动,用于奖励一个揭开贫穷之谜的人。那个谜面为: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
巴拉昂死后,报纸刊登了他的遗嘱。遗嘱一经宣布,整个法国顿时轰动了,成千上万的答案纷纷飞向报纸编辑部。有的说,穷人最缺的是财富;有的说,穷人最缺的是机遇;有的说,穷人最缺的是技术;还有的说,穷人最缺的是信息。总而言之,答案五花八门,多古怪或荒唐的都有。 到巴拉昂去世1周年纪念日时,其遗嘱执行人宣布停止竞猜,然后让律师和代理人打开那只保险箱,把收藏于其中的48561封信全部拆了开来。但是数日的忙碌之后,他们发现只有一个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她的答案和巴拉昂留下的答案一模一样: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当蒂勒站在巴黎的领奖台上时,记者问这个只有9岁的小女孩:你是怎么想到答案是野心的呢? 不想蒂勒的回答却十分简单和天真,她说:每当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到我家时,总要对我发出警告: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所以我想,野心大概能够让人得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吧。 大道理 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要因为自身不具备某种素质而断言自己不能成功。在所从事的事业中加上一点野心,说不定前景反倒会更好。遗嘱的儿童小故事(2):
遗嘱风波
一、口述遗书
汪宇是市十六中的语文老师。这天中午,汪宇刚下课,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一看,是父亲的手机号码,一接,只听父亲在那边十分急促地说:小宇,你奶奶快不行了,她就想见你一面,你快点来吧。
汪宇一听,急忙回了办公室,向校长请了假,赶往市医院。奶奶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在市医院已经住了半个月了,汪宇常抽空去看看,但病情一直很平稳,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汪宇从小就在奶奶跟前长大,和奶奶一直很亲近,此时的心情当然十分焦急。
到了市医院,奶奶已经在特护病房中了,许多亲人都已闻迅赶来,屋里屋外站了十几个人,见汪宇来了,都自动让开道,让汪宇进去。
奶奶今年七十二岁,此时躺在床上,双目微闭,脸色灰白,样子十分憔悴。汪宇的父亲神情关切地站在病床的里侧,见汪宇进来,俯下身去,轻声道:娘,小宇来了。
奶奶听了,睁开了眼,伸手拉住汪宇的手,紧紧地握住。半晌,向众人道:你们先出去,我有话要单独和小宇谈。
小宇,是汪宇的小名。大家听了老太太的话,都是一愣,包括汪宇自己,也不知老人家要干什么,相互看了一眼,汪宇的父亲一摆手,众人怏怏退出病房。奶奶吩咐汪宇把病房门关好,便和汪宇唠了起来,这一唠就唠了一个多小时。
等在门外的人一半焦急,一半好奇。有的在走廊里来回走动,有的则在椅子上恹恹欲睡,有人从窗口向里看,也有人在门口耸耳细听,却只能从窗口看见老人家,似乎正在对汪宇娓娓地讲述一个故事,老人家神情深邃庄重,滔滔不绝,而在紧闭的门口却一个字也听不见。
这时,突然见汪宇猛地冲出病房,大声叫:大夫,大夫。声音中带着哭腔。
医生闻知不好,急忙冲了进去,听了听老人的心脏,用手电照了照老太太的眼睛,摇了摇头,走开了。这时,亲人们发现,老人家走得十分安详,脸上带着自豪的微笑。
很快,老太太的尸体被送到太平间,搁了两天,第三天早晨才被送去火化。这期间,汪宇一直守在奶奶的身边,不多言,不多语,人们问他一句,他说一句。也有人问起老太太最后与他说了些什么,汪宇的眼泪就往下淌,转身走开,只字不提,人们虽然十分好奇,见汪宇如此,也只好作罢。
汪宇在医院待了三天,汪宇的妻子始终没有来看他一次,只是十四岁的女儿来了几次。
汪宇安顿好奶奶的骨灰,独自回了家,进了门,见妻子正在厅里看电视,电视中正播放着中央十台的希望英语,这是妻子每日必看的节目。
汪宇的妻子也是一名老师,她是高中毕业后,通过自学考试过了英语六级,被市里的大桥外语学院聘去的。这时,她见汪宇进来,只是瞟了一眼,没吱声,也没挪动地方,只顾看自己的电视。
汪宇也没有跟妻子说话,自己到厨房弄了点吃的,吃完后就回到卧室去了。
原来,这夫妻俩在冷战。
汪宇的妻子虽然已经三十六岁了,但平时保养得好,看上去也就二十七八的样子,在被大桥外语学院聘去后,与一名美国来的助教打得火热,为此,夫妻俩不知吵了多少架,后来吵累了,开始冷处理。
汪宇在床上一躺,就睡着了,这些天他太累了。不知睡了多久,突然觉得有人在自己身边干什么,睁眼一看,见妻子正摸自己的衣袋,不觉眉头一皱,身子一扭,把衣袋压在身下。
哎,妻子捅了汪宇一下,声音出奇的柔和,听说老太太死前把钱都给你了?
汪宇扭头看了看妻子一眼,又转了过去,一声未吭。
哎,和你说话呢,老太太给你多少钱?
奶奶哪有钱,她自己还得靠别人养活呢,她哪来的钱。
哎。妻子终于失去了耐性,转过身去,不屑地说,别有点钱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外边早传得沸沸扬扬的了,还瞒我,没必要吧,我又不要。
门啪的一响,人出去了。
汪宇一下子坐了起来,想发作,却失去了发作的对象,便长长地叹了口气。被妻子这一搅和,也没了困意,外边的门又是一响,汪宇知道妻子又出去了,便站了起来,到窗前想看看妻子往哪里去。看了半天,没看见妻子的身影,却见街头对面的小卖店前,有两个人向这边指指点点,其中那个矮胖的大婶他认识,是那个小卖店的赵婶,而另一个却让汪宇眼前一亮。那是一个极富生机的年轻女子,离得远,看不清脸,但一身白衣,黑发披肩,十分醒目,配以苗条的身躯,分外动人。
而赵婶指点的方向,似乎正是汪宇所站的窗口。
汪宇不由得一愣,那女子似乎也看到了他,便也匆匆地转身离去了。
这是谁呢?汪宇在脑海里划着弧,却一直想不起来。
二、有女如虎
没过几天,学校放了暑假,汪宇在家待得难受,女儿去了她姥姥家,妻子又整日不着家,又时不时地有人旁敲侧击地打听老太太遗嘱的事,他便想出去走走,散散心。
汪宇性格略显内向,但人缘很好,很快,在同事的帮助下,他参加了长白山七日游,内容有看日出,看瀑布,泡温泉,鸭绿江大漂流等项目。汪宇家就在吉北市,离发团地点不远,头一天报上名,第二天收拾点日用品,就去报到了。就在旅游车刚要开时,旅游社的工作人员又领上一个女孩,那女孩也就二十刚出头,背着一个小包,红夹克衫,牛仔裤,长发高扎马尾辫于头顶,十分精神。
那女孩上车后,用目光在车上一扫,看见了汪宇,向他微微一笑,把小凳在汪宇的身边一放,坐在了汪宇的身边。
三个小时的旅途是漫长的,汪宇开始恹恹欲睡了。蓦地,汪宇忽然觉得有人碰了自己一下,睁眼一看,只见靠窗坐的那位正扭身向后边望,汪宇也跟着看,却是后排的母女俩,母亲晕车,女儿眼巴巴地望着前排的父亲。但由于车座靠背太高,回身不太得劲,所以碰了汪宇一下。
汪宇那边坐凳的女孩站了起来,将凳子向后一挪,放在那母女身边,向那位笑道:先生,咱俩换个座位好吗?却是山东口音。
那位先生连连点头:谢谢,谢谢。
汪宇的困意被这么一折腾,早就没了,此时见身边的女孩子正专心致志地望车外沿途的风景,便上下打量了那女孩一下。那女孩子身材匀称,四处蓬勃着女孩子特有的气息,脸庞白皙靓丽,又有几分顽皮,阳光穿过车窗,正照在那女孩的双腿上,那女孩壮实的双腿很有质感,牛仔裤上镂空的地方,透出诱人的肉色。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遗嘱的儿童小故事(3):
一纸遗嘱两份母爱
经不住小芸游说,她妈妈终于同意跟我爸“接触接触”,就等我全力攻克最后的堡垒了。可在我一轮轮“苦口婆心”的规劝下,父亲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他才50岁,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一个人寂寞地度过晚年。
小芸的父亲早在四年前去世。我和她在一次闲聊中突发灵感:既然我们好得像亲生姐妹一样,何不干脆两好合一好,把各自的家长撮合到一块儿?我们为这伟大的决定还策划了一个晚上。
但当我正要进一步向父亲软磨硬缠时,忽觉不对劲,一看台历,后怕地吐吐舌头,赶忙给小芸打去电话——我亲生母亲的忌日将至,这几天“不宜行动”!
料峭的寒风夹着丝丝冷雨,万年青和小松柏也似在瑟瑟战栗,空旷的墓地揪心地清冷。父亲默默地伫立在凄风苦雨中,一如我从小的记忆:每逢清明或两个忌日来扫墓,他那棱角分明的嘴唇总是在微微翕动,似在与他的妻子们喃喃诉说家常。市郊南山下这片墓地,长眠着两位在父亲生命中仅是匆匆过客的女人,她们与心爱的丈夫白头偕老的心愿,已先后沦为九泉之下永远的遗憾。
母亲去世那年我只有三岁,无法想起许多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的往事,只能凭遗像才能依稀回忆起慈爱的亲生母亲,回忆起她那温暖的怀抱,还有那淡淡的乳香。在我刚刚成人时,还因为她而脸红心跳地憧憬着做一个母亲,我相信沉浸在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馨香里,对于孩子来说,会是一种多么熨帖陶醉的幸福感受。
在墓地西头,长眠着我的继母。肝癌夺走她生命那年,她只有31岁。与我相依相伴整整六个春秋的时光里,我是排斥她,甚至是讨厌她的。尽管她对我很和蔼,把我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但是年幼的我始终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找另外一个女人来替代我的妈妈。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我会和同学去附近的公园玩耍,故意晚回家让她担心;我会故意不好好吃饭,拉着爸爸的衣角投诉她饭没有妈妈做得好吃;我会故意把新换上的衣服弄脏,然后幸灾乐祸地看着她帮我洗衣服……
直到继母去世后,父亲动情地告诉我,为了我,她决绝地不生育,为了这个家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回忆起六年中继母悉心照料我们父女俩的日日夜夜,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继母的爱,其实和生母一样的伟大。
父亲的书房里,并排挂着两副尺寸同样的遗像。对于他来说,我的两个母亲都是他的至爱。
不久后,国庆节到了,小芸发出了最后通牒:“你再不反馈信息,我妈还以为你爸在摆谱呢,她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行不行,总要给个话吧!”
那天回家,我试探着又和父亲说起了和小芸母亲见面的事:“明天小芸就和她妈一块儿过来,你们聊聊吧?”父亲的神情倏地凝固了。
“爸,”我动了感情,“为了我,您都苦了这么多年!我也工作了,终究也要嫁人的,您就打算后半生做孤家寡人?”父亲沉默良久,长叹一声:“我正想对你说说这件事呢!”他起身去了卧室,我听见柜子被打开的声音。不一会儿,他拿出来一只发黄的信封,默默地递给我。我狐疑地打开,愣了,竟是一份遗嘱——
振华:
只恨今生无缘陪你白头偕老。离开之前最担心的是女儿,你又是个生活方面不怎么注意的人,啰嗦几句,希望你能够照顾好她:
一、琴琴是个女孩,要天天洗澡,冬天可每周洗三次;
二、她太爱吃糖,不能迁就,女孩子的牙齿太重要了;
三、卫生间没有锁,记住要换上,女孩子到了六七岁就知道害羞了,要让她有安全感;
四、我娘家家族有青光眼遗传病史,记住每年带女儿去检查一次,万一有问题好及早治疗;
……
我的眼泪泉涌而出!弥留之际,妈妈事无巨细地关注着身后的女儿,叮嘱竟达十几条!更令我吃惊的是,在已经开始发黄的稿笺上,在生母的签名之后,竟又是继母情深意笃的绝笔——
振华:
我的悲哀和美玲一样,老天不公平,不让我与你携手走到生命尽头。所幸琴琴已长大许多,但只有12岁,建议为她再找一个妈妈,但一定要心地善良。美玲嘱咐的我都尽力做了,以后你得为女儿注意几点:
遗嘱的儿童小故事(4):
花匠的遗嘱
一、各揣心思
保定城东二里有个村叫花庄。村民多为花农,自古就有种花卖花的传统,并以此为生。
民国初年,花庄出了个名噪保定城的花匠,人称菊花刘。菊花刘种植的菊花不仅朵大色艳,而且种类奇多,最拿手的是墨菊。一般所谓的墨菊,颜色仅为深紫色,而他的墨菊,颜色紫黑,凝重华贵,实为菊中珍品。
城里的高官显贵文人雅客格外青睐刘氏墨菊,每年秋末,菊花还在盛开之际,就有不少人来庄订购明年的墨菊。
菊花刘靠墨菊日子过得富足。别的花匠既羡慕又嫉妒,更恨自己没能耐,只好酸酸地说:种菊十亩地,不抵一株墨。
菊花刘视墨菊为命根,把那株精心培育出的墨菊母本栽到窗前,每天看着睡觉才踏实,还专门拴了条大狼狗值夜守护。
天有不测风云,菊花刘得了噎食,也就是现在说的食道癌。这种病没治,有道是吃秋不吃麦,一般都熬不过半年。菊花刘知道自己没几天的活头了,就越发生起儿子们的闷气。
菊花刘有大虎二柱两个儿子,皆已长大娶妻。这哥儿俩敦厚老实,常年跟着老爹侍弄菊花,冬存、春种、夏定、秋养,起早贪黑,叫干啥就干啥,从不多言多语。别人都夸赞是好后生,可菊花刘却看不上,整日里骂他们没出息。其实也难怪,老子太强势了,子女就容易啃老。菊花刘心灵手巧,聪慧过人,菊花养成摇钱树,日子过得美滋滋,当儿子的也坐享其成了。
菊花刘气恼的是,平时依赖我还情有可原,现在我都快死了你们谁也不问培植墨菊的方法,还整天没事人一样混日子,往后看你们咋过!人要有了病脾气就变坏,患了绝症的人脾气就更暴躁。菊花刘病势渐重,脾气暴涨,动不动就踢锅摔碗,骂得大虎二柱不敢靠前。
俩儿子不提墨菊的事,实际上也有个误会。谁都明白,菊花刘是不会把墨菊绝技带进棺材的,可传给谁,咋个传法?就不得而知了。大虎想,别看我是老大,可老爹啥事都偏向弟弟,说不定早将绝技偷传给二柱了,这会儿这么闹腾,无非是个障眼法,等将来老二种出了墨菊,就表明是自己鼓捣出来的。二柱的误会是,祖传绝技自古是传长不传幼,老爹肯定早就把墨菊传给了大虎,传就传了呗,我也没啥说的,犯不上哥装糊涂爹闹气,好像怕我争抢咋地。
父儿仨各揣各的心思,谁也不明说,矛盾越积越深,到菊花刘临终前,仨人几乎都不过话了。菊花刘摆弄花能随心所欲,管儿子却不在行,俩儿子到死都不叫爹了。他心里苦楚难言,暗自下了狠心。
二、烫死墨菊
这天,菊花刘觉得病情骤好,烧退了,有了精神,说话也有力气了。他意识到,这叫回光返照,是阎王爷给的最后时光,于是便让老伴扶自己坐起,叫儿子们过来。
大虎二柱和俩媳妇都来了。菊花刘说:我可能熬不过今夜了。大家闻听都垂下头,有女人轻声抽泣。菊花刘又道:我死,要把墨菊带走。大家惊愕地抬起头,女人也止住悲声。菊花刘再道:大虎,你拿暖壶去把墨菊浇死。爹你别是烧糊涂了吧?大虎难以置信。我没发烧,心里清楚着呢。菊花刘说。老伴埋怨道:他爹,孩子们就算没出息,你也不该这么狠心呀!你甭管。大虎你到底去不去呀?好,我去!大虎一跺脚,du*气回了自己的房间。
不一会儿,大虎拎着个暖壶出来,走到窗前,哗啦啦将一壶水浇到墨菊上。
菊花刘叹了口气,又道:二柱,你过来。爹,干啥?二柱走到床前,菊花刘指着堂屋灶台说:那是你娘刚给我烧开的洗澡水,你滔去浇花。二柱问:我哥刚才不是已经浇了一暖壶吗?菊花刘说:他pian*我,暖壶装的是凉水。二柱探询地望望大虎。大虎愣了一下,没有说话。菊花刘又道:二柱呀,你要是也pian*我,我死后就不准你穿孝。
二柱无奈,抹着眼泪淘了半舀子热水出去。此时正值盛夏,窗前的墨菊枝繁叶茂,长势正旺。二柱颤抖着手,细细的水流和着眼泪淋到一侧的花叶上。
菊花刘摇了摇头,吩咐老伴说:他娘,去把印堂叫来。印堂是花匠刘的本家兄弟,也是庄上的花匠,只为想买一株墨菊母本不成,闹得两家关系疏远。老伴说:叫他干啥?菊花刘生气道:叫你去你就去。
印堂来了。菊花刘说:兄弟,过去的事都怪我,哥向你赔不是了。印堂受了感动,忙说:可别那么说。我这个当兄弟的承受不了。菊花刘又道:事儿过去就不提了。今儿个是想请你帮个忙。印堂道:哥,你说,只要我刘印堂能办的事,绝没有二话。菊花刘叹了口气:我这两个儿子,手懒脑笨没出息,咋说也不行,墨菊耗费了我多年的心血,给他们留下,心里不踏实,就想把墨菊烫死带走,谁知他俩糊弄我,大虎暖壶装凉水,二柱只烫了一半菊。没办法,只好劳驾你来帮我了却心愿。印堂埋怨道:大哥呀,天下可没你这样当爹的。人死如灯灭,你能带走啥?烫死墨菊,断了你家财路,往后孩子们靠啥活?依我看,人家糊弄你,是给你面子,你也该放手了,给他们留下半棵菊吧。花匠刘道:其实,我这也是没了辙的法子。烫死墨菊,或许能逼出点长进。吃现成的,倒是害了他们呀。印堂见劝不转,只好道:好吧,你的事你做主,可也别让我做这招骂惹怨的事。花匠刘忙解释说:今儿个请你来,主要是要把俩孩子托付给你,到节骨眼上帮衬一把。印堂拒绝道:你这么托付,我可不敢当。印堂菊花刘还要说啥,却被大虎吼住:爹,甭再说了。算你狠。你不就是要烫死墨菊吗?好,我去!
说罢,大虎淘了半桶开水,哗兜头盖脑地浇了墨菊。屋里骤起一片哭声,菊花刘一口气没上来,此时便归了西。
三、买走死菊
丧事办得很简单,俩儿子都没掉泪。一代花匠就这样带着家人的怨恨入了土。
花匠刘这般死法,很快风传出去,保定的小报还做了报道。虽然花匠刘招了一片骂声,却使刘氏墨菊成了绝版,身价倍增,秋后刘家很发了一笔财。
不过,墨菊卖一棵少一棵,当年培植的卖完也就没有了。刘家虽发财却高兴不起来。明年咋办?大虎二柱只会从墨菊母本上采脚芽扦插,然后随着季节三段根系栽培育苗,现在母本死了,他俩两手握空拳,干着急没辙。
想到老爹临终的托付,大虎二柱拎着大包小包的点心来找印堂叔。哥儿俩进门后,先是埋怨爹,后替爹赔不是,再下来想讨个主意。
印堂感叹道:看来将门不一定出虎子,你俩绑在一起也赶不上老子的一半。那可是个鬼精灵。
当时印堂叔也是说爹不对,咋这会儿又变了呢?
望着懵懂发愣的大虎二柱,印堂说:他要不把墨菊母本烫死,你们现在能发这个财?乖乖,一年顶了三五年的收入!
大虎苦着脸说:眼下是挣了点钱,可以后咋整?明年就没有墨菊可卖了。
印堂说:你们再培植出株母本,不就结了吗?
二柱说:我们哪会呀?我爹他根本就没有教。
印堂说:他没教你,还不教给老大?
大虎说:也没教我。
印堂说:不可能。他那么精明的人,能把绝技带进棺材?
大虎二柱都说,真的没有,我们可以du*咒。
印堂又说:那准是写在纸上,藏在哪儿。
大虎说:我们也是这么想,就跟我娘一块儿翻遍了能藏的地方,也没找到。
二柱说:就差没掏耗子洞了。
印堂愣了一下,说:那就看明年春上,那株墨菊还能不能死而复生了。
直等到第二年立夏,被烫死的墨菊也没半点发芽的迹象。
印堂亲自来看,见那菊早已成了干柴,掰遍枝干也不见丁点绿,只好叹气道:看来你们的老子确实气昏了头,犯了傻,真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当初我出多少钱,你爹也不肯卖,现在就买棵死的吧。说完让大虎二柱拿锹铲给刨了。
二柱拉大虎到屋里,悄声问:哥,印堂叔干吗要花钱买死菊?
大虎道:不是说要留个念想吗?
二柱鼻子一哼:那是鬼话。他可是想咱家的墨菊多少年了,却始终不得手。我猜他可能有疗治死根的绝招,假说念想,弄回去偷着复活墨菊,变成他家的摇钱树。
大虎猛醒:那就别让他刨了。
二柱摆手:我看还是让他刨走为好。你想吧,印堂是不会泄露复活死根的绝招,咱们留下个死菊根也没用,不如叫他带走,假若墨菊母本真被搞活了,咱再去索要。到那时他就是不都给,至少也可两家合种,这样也就有了新墨菊。
大虎不大情愿:两家合种?那印堂家也就有墨菊了。
二柱劝解说:两家合种,总比没有强吧,何况还是人家复活了墨菊。
大虎点点头,却又有些担心:不过,咱咋知晓他复活墨菊呢?
二柱说:待会儿印堂走人,我偷偷跟去看,如果他回去就赶着用水泡菊根,就说明咱猜得没错。
正这时,印堂喊:刨完了。我走啦。
大虎应声:走吧。不送啦。
随后哥儿俩出来,死墨菊没了,只剩个土坑,窗台上放着20块钱。
二柱说:哥,我赶快去。大虎嘱咐:别让他看见你。
正值晌午做饭的时候,街巷里也没啥人,二柱没有尾随去追,而是抄近道先跑到印堂家院外,躲在个墙豁口偷偷观瞧。
四、真正秘诀
工夫不大,印堂回来了。只见他进院后随手把干墨菊扔进柴火棚,转身进屋再没出来。不一会儿,他媳妇做饭来取柴,连干墨菊一起抱进灶房,撅巴撅巴就填进了灶膛,变成了一股烟和火。
二柱看了个目瞪口呆。回去跟大虎一说,大虎掉了眼泪:兄弟呀,这墨菊是彻底完了。二柱仍不死心:我就不信印堂叔花20块钱买把柴火!回头我得问他去。
还没等二柱去问,第二天印堂又来了。
印堂进门就问:三六间芽叶,四八正当时是啥意思?
大虎说:三六间芽叶就是指
二柱拦住大虎的话茬,问:印堂叔,这是我爹自编的育菊口诀,你咋知道的?问这干啥?
印堂取出个油纸包,不好意思地说:给,这是你们爹留下的墨菊再植秘方。
秘方咋跑到印堂叔手里?他是咋得到的呢?
原来,印堂始终认为,花匠刘绝不会不传墨菊培植技术,关键是传给谁,怎么传?他既然没有面传俩儿子,而且还烫死墨菊母本,就肯定留下了再植的秘方。可半年过去了,家里翻了多少遍也没找到,说明秘方没有藏在家中。会藏到哪儿呢?印堂思来想去,就琢磨到了那棵死墨菊。如果埋在菊下,既让儿子们着点急,再植时又能被挖出,还可寓意勤劳动脑,可谓是最佳藏处。想到此,印堂便暗生了窃取秘方的念头,于是假称买死菊做念想,实则为了挖宝寻秘方。印堂果然在菊根处挖到了培植墨菊的秘方,可拿回家里一看,却傻了眼,里面掺杂着口诀,熬了个通宵难解其意。没办法,只好物归原主给刘家送回。
印堂叙说完毕,哥俩嗟叹不已。如果他们不寄予死菊复活,而是动手培育,也早就见到秘方了。幸亏印堂叔又给送回来,否则墨菊真就失传了。两人一商量,决定跟印堂叔一块儿按秘方培植墨菊。
印堂有点不好意思:偷挖秘方,我就够丢人的,再沾你家墨菊的光,更觉得对不住你们的爹了。
二柱说:印堂叔,咱们一块搞墨菊,也许正是我爹的意思呢。
印堂问:这话怎讲?
二柱说:你想呀,我爹临终前,为啥向你赔不是,为啥要你去烫墨菊,还把我俩托付与你。这不就是想让你帮助搞墨菊吗?
印堂恍然大悟:可不是咋地?看来所有发生的事,都没逃出你爹的算计。
两年后,花庄的墨菊重新上市了。由于中途断档,墨菊的价格又翻了跟头。
开市的这天清早,印堂带着大虎二柱给菊花刘上了坟。
遗嘱的儿童小故事(5):
遗嘱里的智慧
族长刁难
民国时,豫北有个叫响水沟的地方。听到这名字,也许你以为这里水源充足,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这儿有条沟倒是不假,可沟里到处都是碎石头,有时候风大,把碎石头刮得呼啦啦乱滚,就像是水流动的声音,这才有了响水沟的名字。
距离响水沟不远的一块平地上,住着几十户人家,村名自然也就叫响水沟村了。且说这天,响水沟村来了一家四口,夫妻俩领着俩半大小子,看他们的模样,穿得破破烂烂,估计是逃荒要饭来的。他们跟村里的族长打过招呼后,就在村头的一间破庙里住了下来。
这家的男人叫张先,是个铁匠。他每天给附近几个村里的人家修补农具,顺便打制点生活用具,用赚来的钱买粮食,可时间一长,单凭这点收入度日太难了。
张先再次找到族长,想让族长给自己找一块空地,一家就打算在这儿落户了。族长一听,捻着胡须说:大男人张一回嘴求人不容易,这样吧,村南有条响水沟,别看是沟,却从来没见过水,地势也平坦,有个十几亩光景,就给你一家算了。
张先一听,连忙跪下来给族长磕头,然后领着一家人去了响水沟,可到那儿一看,不觉傻了眼,沟里到处都是碎石头,根本就没法种庄稼。
儿子张大宝一看,气呼呼地说:爹,那老家伙这是戏弄你呢!
张先没有答言,他到了沟里,前前后后转了一圈儿,蹲下身子把地上的碎石头扒拉开,又拿过锹镐,往下面挖了起来。挖了一尺多深,他把锹镐放在一边,坚定地说:这块地行。
从这天起,张先除了干铁匠活儿,就领着两个儿子侍弄响水沟里的地。他们先从一头挖起,挖一尺来深,下面就露出黑色的泥土来。把泥土翻上来,碎石头翻下去,翻了整整一个冬天,锹镐用坏了十几把,手裂开了一条条口子,总算把响水沟里的地给翻完了。再看这块地,哪里还有碎石头的踪影,黑色的泥土闪着光亮,整个一块肥田啊!
临终遗嘱
到了来年春播前,张先又一次找到了族长,向族长借种子,许诺秋收后十倍偿还。族长一听,以为他在说胡话,张先却认真地说:我说的都是实话,我以性命担保。
族长思虑半天,才借给他两百斤玉米种子,并立下字据,等秋天收获后,归还两千斤玉米。拿到玉米种子后,张先就领着两个儿子把玉米种子搬到了响水沟的那块地边,准备播种。为了让种子好发芽,他们从远处挑来水,一窑一窑地浇,忙活了半个多月,才算把玉米种子种完。
地种完后,张先并没有闲着,马上又领着两个儿子干起了另外一样大活儿。啥大活儿呢?别看张先是个铁匠,平日里对种庄稼的活儿也相当精通,他深知庄稼一枝花,肥水来当家的道理,肥要是不到位,无非是产量低点,要是缺了水,那就要绝收了。响水沟前前后后的情况他早就摸透了,距离这儿三里,有一眼泉水,因为地势险峻,村里人吃水也不往那儿去,如果修一条渠,把泉水引到响水沟这边,再整个蓄水池,把这十几亩变成水浇地一点儿也不费力。
张先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一说,家里人都表示了反对,为啥?就凭他们爷仨的力量,修一条渠简直就是笑话!张先却说:事在人为,再说咱又不是修又大又宽的引水渠,我看成。
张先是家里的主心骨,他决定了的事情,其他人就是反对,也得跟着走。他推掉了铁匠的活计,在响水沟那块地旁边搭了两间窝棚,把家搬了过去。为了生计,他向村里的富户借了粮食,许诺借一还十。就这样,爷仨开始了凿渠。
地里的庄稼一天天长起来,引水渠也一天天地变长。等到玉米开始扬花的时候,引水渠竟然只剩下蓄水池这最后一道工序。张先考虑到蓄水池的水放满后,如果没地方排,地就会遭殃,他又往下面修了一截渠,蓄水池的水满了,就会接着往下流,一直流到下面的河里。
渠凿好了,望着泉水源源不断而来,张先流下了眼泪,他知道,头一年,响水沟的这块地就能让他们一家吃喝不愁。
谁知当天晚上,张先就病倒了,吃了几服药也没见好转,眼看着就不行了,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叮嘱了两件事:粮食一打下来,先把欠粮一两不少地还给人家;引水渠中间再修个蓄水池。
儿子张大宝听完,头一件事还行,欠账还钱天经地义,第二件修蓄水池就不理解了。他刚想问啥原因,就见张先头一歪,离开了人世。
善有善报
安葬完张先,地里的庄稼到了最需要水的时候了,张大宝兄弟俩开始从蓄水池里挑水浇地。蓄水池就在地头,距离近,一天能浇不少。这边浇,那边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就是把蓄水池里的水差不多用尽了,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又是大半池子。
这天一早,张大宝兄弟俩拎着水桶到了蓄水池边,一看傻眼了,池里根本就没多少水。他们脑瓜一转,马上就知道咋回事了,肯定是有人从中间扒开了引水渠。现在家家户户的田地都需要水,村里人挑水浇地要跑的路不近,眼看着张大宝家这么方便,眼红着哩。兄弟俩顺着引水渠一找,果然有一处被人扒开了,下面还弄了个简单的蓄水池,那里面是满满登登的水。
兄弟俩把豁口补好,张大宝气呼呼地站在那儿,跳着脚冲着下面骂起来。弟弟张二宝好容易才劝住了他,兄弟俩一商议,决定一人挑水浇地,一人看护引水渠。
可是,兄弟俩在明处,人家在暗处,这边巡视过了,刚走没多大一会儿,引水渠就又被扒开了。兄弟俩地没浇多少,还累得筋疲力尽。
这天晚上,兄弟俩坐在一块儿商议咋办。张大宝说:地不浇,也得把偷扒咱引水渠的人找出来。当初咱爷仨凿渠,村里没一个人肯搭把手,咱爷们儿凿好了,他们倒来吃现成的,这哪行!
张二宝想了想,说:咱爹临死前说过,让咱们在中间再修个蓄水池,哥你还记得不?
张大宝把眼一瞪说:咱爹那是糊涂了!白白修个水池让他们用,我有那么傻?
张二宝说:哥,咱堵也堵不住,挡也挡不了。咱爹经的事儿多,说不定这法子管用哩。
张大宝说什么也不愿意,最后张二宝说:要不这样,咱跟村里人商量好,新的蓄水池咱合伙修,水一半流到那里,另一半流到咱地頭那蓄水池里。
张大宝这才点头同意。兄弟俩把想法跟村里人一说,没想到很多人都同意。才半天的工夫,蓄水池就修好了,张大宝兄弟俩亲手扒开水渠,在有缺口的那段渠中间放了一块方石,水一半流到新修的蓄水池里,另一半接着往下流,一直流到他们地头的蓄水池里。这么一来,再也没有人偷扒水渠了。
秋收之后,兄弟俩挑着粮食去还借粮。族长一见,说:就冲你哥俩能亲自扒渠放水,这借粮就不能要,但不要又辱没你们,借多少就还多少算了,其他家我都交代过了,多一两都不要!兄弟俩好说歹说,族长就是不同意。兄弟俩眼含热泪,这才听从了族长。
还完借粮后,族长邀兄弟俩到家里吃饭。饭桌前,兄弟俩把父亲临终前的交代讲了一遍。族长一听,跷起大拇指说:你爹啊,看得远,真是高灯照远亮啊!
从此以后,村里人给张先父子修的那条引水渠起名为张氏渠,蓄水池自然就叫张氏池了。张氏彻底融入了响水沟村,后来成为村里非常有威望的大户人家。
遗嘱的儿童小故事(6):
一份百年遗嘱
19世纪末,美国密歇根州一个铁匠铺里有一个小铁匠.名字叫威灵顿波特。威灵顿很有经商头脑,经过多年打拼,有了自己的伐木公司、铁矿公司和运输船队。到了20世纪初,他已成为一个亿万富翁。
威灵顿共有6个子女和7个孙辈。随着自己的岁数渐渐增大,他感到自己管理这份庞大的家业已力不从心,就想从儿孙中物色一个人来管理这份庞大的家业。但是,仗着家里有钱,儿孙们什么事都干得不汤不水,一事无成。威灵顿想,如果将这份家业留给他们,这些不争气的儿孙用不了多久就会把这份家业给折腾光。于是,威灵顿将所有资产变现,共计1.1亿美元。他将这笔巨款交给律师保管,并在遗嘱中明确规定:自己死后,除了给每个儿孙留下一万美元的生活费和创业基金外,其他所有财产全部冻结起来,直到自己死后100年,他的后人才能继承全部遗产。1911年5月,威灵顿撒手人寰。当律师在儿孙们面前宣读了老人的遗嘱后,他们全都傻眼了,一个个呆若木鸡。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威灵顿的曾孙们一个个出生了。他们的父辈一直都在努力地打拼,他们身上并没有沾上富家子弟好逸恶劳的坏习惯,而是继承了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精神。通过多年的打拼,他们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威灵顿的15个曾孙中,有9个成了亿万富翁,其他6个虽然没有那么多财富,但有的成了医生,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成了律师,都有不错的业绩。2011年5月,威灵顿去世100周年。一天,负责处理威灵顿遗嘱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找到了威灵顿的曾孙们,告诉他们:根据威灵顿先生的遗嘱,现在,你们这些后辈已经可以继承他的这份遗产了,请你们商量一下,看如何分配遗产。另外,律师还告诉他们,威灵顿先生当时留下的遗产是1.1亿美元,但100年过去了,这笔巨款所产生的利息远远超过了本金,达到了5亿美元。曾孙们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大家聚在一起.不禁感慨万千。他们觉得,当年曾祖父如果把这笔遗产分给儿孙,说不定早就被他们挥霍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曾祖父留给他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让他们终身受益。曾孙们经过商量,最后一致决定,用这5亿美元以威灵顿的名义设立一个基金,专门用来帮助社会上那些自己创业的年轻人,让威灵顿的创业精神世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