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没有什么可怕的,你要相信一切都会好好的。即使你很害怕,很痛苦,很迷茫,也不要放弃希望,未来的你幸福的你在等着现在的你恐惧的你。——
亲爱的:
今天我突然明白了一点事情,怕以后会忘记,写在这里做备忘吧:
小时候,我总是不愿意做作业,尤其是假期当中,总会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写,而一个假期的作业挤在一天写往往是写不完的,于是只有糊弄或者写一半空一半,总之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睡觉前,我的家庭作业还处在未完成状态。于是睡觉时就会胡乱做梦,要么梦见自己作业早就写完受到老师表扬,要么就是由于作业没写完,村子里发生了大灾难,有恐怖持-者或者巨大恐龙在后面追我,我拼命想逃跑,却怎么也迈不动步子,害怕极了。害怕归害怕,第二天还是要准时去上学的,通常我会在这一天的凌晨让妈妈早点把我叫起来,继续补作业,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有做不完的时候。然而现在已经彻底忘记了老师查作业时的情景了,只记得自己经常把作业堆到最后一天写,经常在开学的当天凌晨早起赶作业,经常带着未完成的作业本硬着头皮去上学,后面的事情早已烟消云散了。
上初二时,跟一个同学关系不好,有一次我刚进教室,发现他跟在我身后也要进来,就没好气的使劲关了一下门,不料他没注意到,结果被撞掉了一颗大牙,这下我成了大凶犯。他放狠话,要我出钱给他补最好的假牙,要不然就雇人打掉我的牙作为报复。他原本就有一颗牙是坏的,又被我撞坏了一颗,要我出钱补两颗牙,我是极不愿意的,即使责任在我。一向被认为是好学生的我不敢跟家里说这事,但是又怕这位同学的打击报复,心里害怕极了。当天回到家以后,我尽量保持镇静,一直憋着不敢说这事,最后在临睡前还是小心翼翼的给妈妈说了。说了就说了,妈妈并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或者即使打了骂了我也记不得了,唯一知道的是妈妈为此跟这位同学以及他的家人跑了好几趟县医院,花了上千块钱给他补牙,这几件事总算是过去了,毕业以后跟那位同学也没了联系。
我的住校生涯是从高中开始的,那时是在市里的高中读书,每月能回家过一次周末,称为“大周”,需要坐2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家。离家远了,回家少了,对家里就多了许多想念。在以前,我根本不知道想念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基本从来没有在连续超过2天的时间里见不到父母。高二那年,我最亲爱的二姑去世了,高三那年,本家叔叔也去世了,二姑是病死的,去世时不到60岁,叔叔是出车祸死的,去世时不到50岁。连续两年参加自己亲人的葬礼是一件非常令人沮丧的事,在二姑的葬礼上,我第一次见到人与人之间的拥抱,那时表哥在二姑的灵柩前与前来吊唁的好朋友拥抱,一身孝服,头缠孝带,那个带着哭势的深深拥抱至今记忆犹新。也是从二姑去世以后开始,我开始意识到身边有的人“说没了就没了”,突然特别特别害怕如果有一天我的父亲或者母亲去世了我该怎么办,这种前所未有的害怕与担忧纠缠了我很长时间,长到我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走出的这心理阴影。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我对于父母去世的担忧已经从害怕变成了内疚,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那种内心深深的恐惧已经远去了。
上了大学以后,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喜欢所选的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大一必修的数学分析,周围的学习氛围也特别差,最后自己的成绩也特别差。由于数学基础没打好,后面各个学期的课程学起来也特别吃力,跌跌撞撞的走到毕业,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无所成,害怕极了,害怕无法毕业,害怕找不到工作。在这之前,我还准备并参加了考研,“特别努力”的准备考研,最后失败了。跟别人提起时,总是说是因为考研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故,这件由我引发的蠢事不仅让我考研折戟,还让跟我一起复习的同学也落了榜。考研的前后,分数出来之前,总是幻想自己考了特别高的分数后该如何向师弟师妹分享经验,或者考砸了以后该怎么办,总之是又期待又害怕。成绩出来以后,我居然没有对自己的落榜有太多的失望,倒是对由自己引发的别人的落榜而感到深深的内疚。我故作平静的给家里说自己考研失败的事情,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找工作的准备,最后我找到了一份不算出众但是带着一点惊喜的工作。内疚虽然还在,但是害怕已经慢慢消失了。
十八岁以后,随着自己对互联网接触的越来越多,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我读到了一部给自己触动很大的小说,这部小说是在我爷爷去世前后的那段时间的读到的,可以说它深深的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第一次因为读一本书而流泪不止,也是从那以后,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人为什么而活着?”你可能会觉得可笑,但这种找不到意义的困惑确实带给了我巨大的恐惧,我又一次开始了无休止的害怕。逮住个人我就会问,你为什么而活着?我得到各种各样看似不同实则一致的答案:他们也不知道。在这个挣扎的过程中,我自己也陆续有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从一开始的“为了牵挂我的人和我牵挂的人而活着”到后来的“为了爱而活着”再到后来抛弃了所有之前的答案,慢慢的开始释然。我渐渐明白自己问这个问题是想给自己一个“生而为我”的正当的理由,尽管这个想法的逻辑是荒谬的,但是它的存在却被证明是有意义的:有一天我偶然间发现有个同学在一篇日志里也问了同样的问题,由此我们认识了彼此,也正是由此我知道原来这是很多人生命中一定会经历的可能不止一次的心路历程。又有一次我在某篇文章里读到了罗素关于“我为什么而活着”的观点:“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以及对人类所遭受苦难的无限怜悯。”这使我认识到自己之前所提的问题是不对的,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而活着”,对此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对于“人为什么而活着”这种对所有人提问的问题是毫无疑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命运,问别人这个问题相当于对着空气提问。总之,这种对于“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害怕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脑海,随风而来,随风而去了。
而现在,我又有了新的害怕。这一回,我必须在未来的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选择,这个选择事关自己以后的幸福,事关自己父母能否安度晚年,事关我能否继续保持“自我”。虽然已经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迈出了一小步,但是我现在没法完全做出选择,我正在试图逃避,就像小时候临开学补作业,就像初中时临睡前给妈妈说自己闯的祸,就像一直纠结害怕于父母的去世而没有结果,就像始终弄不明白“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种害怕也会一直伴随我很长时间,或许10年以后它将不复存在,或许是20年,或许是30年,但是我知道,它终究会离去的,就像被蚊子叮起的包迟早会消失,那种痒痛的感觉迟早会跟着走掉。
亲爱的,我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我要把它写下来:长大的过程中,总会在生命的某些阶段面临一些当时看起来非常巨大的挑战,或是害怕失去所拥有的,或是担心得不到想拥有的,或是饱含着爱的生命离去,或是蕴藏着陌生的环境变换,不管这些挑战现在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值一提,在当时,它们确实非常让我们头疼,让我们害怕,让我们彷徨,但是,这一切都将会过去,你看,我不是刚刚写完,你不是在好好的读这篇文章嘛。
所以,亲爱的:不管你现在又多害怕,多痛苦,多彷徨,都不要轻易放弃对未来的希望,更不能放弃生命,未来的你幸福的你在等着现在的你恐惧的你,一切都将会过去,轻轻地,只留下回忆。
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