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典故事_创新的睡前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创新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儿童经典故事_创新的睡前故事(1):
要创新,而且不能有贪念
在苏格兰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本事传给三个年青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青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一句: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青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踏上了旅途。
过了数月,三个年青人来到了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户,从此,这座城市就有了三个年青的鞋匠。同一行业必然有竞争。但由于三个年青人的技艺都不相上下,日子也就风平浪静地过着。
过了些日子后,第一个鞋匠就对老鞋匠那句话感到了苦恼。因为他每次用四颗钉子总不能使鞋底完全修复,可师命不敢违,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无论怎样想他都认为办不到。终于,他不能解脱烦恼,只好扛着锄头回家种田去了。
第二个鞋匠也为四颗钉子苦恼过,可他发现,用四颗钉子衬补好底后,坏鞋的人总要来第二次才能修好,结果来修鞋的人总要付出双倍的钱。第二个鞋匠为此暗喜着,他自认为懂得了老鞋匠最后一句话的真谛。
第三个鞋匠也同样发现了这个秘密,在苦恼过后他发现,其实只要多钉一颗钉子就能一次把鞋补好。第三个鞋匠想了一夜,终于决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能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又过了数月,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的不同。于是第二个鞋匠的铺面里越来越冷清,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第二个鞋匠铺也关门了。
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第三个鞋匠依然和从前一样兢兢业业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服务。当他渐渐老去时,他开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嘱咐的含义:要创新,而且不能有贪念,否则必会为社会所淘汰。
再过了几年,鞋匠的确老了,这时又有几个年青人来学这门手艺,当他们学艺将成时,鞋匠也同样向他们嘱咐了那句话: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
儿童经典故事_创新的睡前故事(2):
大学要有创新精神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最近我读《参考消息》,看到上面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使我想起我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我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这在科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 good idea。所以马上就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医学界的普遍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加州理工学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时,我们这些搞应用力学的,就是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所以人家又管我们叫应用数学家。可是数学系的那些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我们这些搞工程数学的。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有一次,数学系的权威在学校布告栏里贴出了一个海报,说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理论数学,欢迎大家去听讲。我的老师冯卡门一看,也马上贴出一个海报,说在同一时间他在什么地方讲工程数学,也欢迎大家去听。结果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冯卡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他很高兴,说你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你比我强。因为他小时候没有我那样的良好条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像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光是为中国就培养出许多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家桢、郭永怀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学院出来的。郭永怀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他也是冯卡门的学生,很优秀。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发现他聪明极了。你若跟他谈些一般性的问题,他不满意,总要追问一些深刻的概念。他毕业以后到康奈尔大学当教授。因为卡门的另一位高才生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怀,邀请他去那里工作。郭永怀回国后开始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我们一起开创中国的力学事业。后来搞核武器的钱三强找我,说搞原子弹、氢弹需要一位搞力学的人参加,解决复杂的力学计算问题,开始他想请我去。我说现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导弹,事情很多,我没精力参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荐一个人,郭永怀。郭永怀后来担任九院副院长,专门负责爆炸力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在我国原子弹、氢弹问题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飞机失事牺牲了。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把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搞起来的。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我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儿童经典故事_创新的睡前故事(3):
QQ炫舞:双核驱动的营销创新
2005年,久游网引进了一款由韩国T3 娱乐公司开发的音乐舞蹈类游戏《劲舞团》,由此在中国开拓出一个庞大的音乐舞蹈类网络游戏市场。
2008年,腾讯游戏旗下第一款音乐舞蹈类网络游戏《QQ炫舞》上线。4年过去了,如今《QQ炫舞》在音乐舞蹈类网络游戏市场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QQ炫舞》同时在线玩家突破200万,与DNF、CF、飞车并称为腾讯游戏四大名著,也是迄今为止腾讯游戏旗下最赚钱的四款游戏之一。
如果片面地将《QQ炫舞》的成功归因于腾讯强大的网络平台,多少有失偏颇。很多人认为,背靠腾讯大树,腾讯游戏理所当然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其实不然,腾讯游戏旗下的产品数量众多,每款游戏产品上线之前,首先要在内部经过重重搏sha,方可见到天日。
一位熟知腾讯游戏产品开发流程的人士说:腾讯内部实行的是优胜劣汰式的选拔,不是孵化制。但是,游戏产品只要能够通过腾讯内部的综合考核,再推向市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游戏产品才能享受腾讯平台的反哺效应。
那么,《QQ炫舞》又是如何开发、如何营销推广,最终打动网络游戏玩家的心?
内核之一:产品持续微创新
我认为《QQ炫舞》能取得成功的根本,是腾讯游戏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运营能力。一位资深网络游戏媒体人如此评论说。
据悉,腾讯游戏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形运作链条:游戏设置用户体验反馈中心游戏设置。通过环形链条,用户需求源源不断地进入反馈中心再传输给游戏设置的程序员,程序员根据指令更新换代游戏版本。有时,一条用户信息从反馈到被重新设置体验,用时不到一天。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形运作链条中,微创新不断累积,腾讯的网络游戏给玩家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用户后台数据体系,把数据分析与用户沟通相结合,可以很快地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QQ炫舞》市场负责人张易加说,论坛、微博、电话、座谈会、网络问卷、QQ群、游戏都是我们与用户沟通的渠道。
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QQ炫舞》开发团队要进行一系列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画像描绘、持续性调研、用户行为聚类分析等工作,对用户需求进行专业性的分类排序,从重要性、可行性等纬度综合考虑,然后通过市场、运营、研发优化提升,最终体现出用户价值。
与此同时,《QQ炫舞》开发团队与20多个外部核心团队、1000多名核心用户保持紧密联系,以便深入网络游戏玩家的世界。
而深入网络游戏玩家的世界,《QQ炫舞》开发团队的目的只有一个:持续地改进、完善、创新网络游戏产品。
玩家有什么好的主意、好的建议,我们都会在获取信息后的第一时间着手去做。张易加认为,这正是《QQ炫舞》后来者居上超越《劲舞团》的重要原因之一。
腾讯游戏内部的许多产品,无论是做运营还是做营销,都遵循着以2+4体系为核心的方法论。所谓的2是两个中心:一个中心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另一个中心是以专业的方式、积极的心态开发游戏,传递健康、正向的情感和价值观。而4则是强调从四个层面考虑游戏开发运营和推广:发现用户价值、创造用户价值、传递用户价值、实现用户价值。
而我们整个团队,包括产品运营以及市场营销,这四年来其实都只在做一件事竭力在方法论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专业。张易加说。
了解用户需求就成为腾讯游戏每年制定年度市场营销全案的基础。以《QQ炫舞》为例,已经精细化到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分享不一样的活动内容。类似这样的微创新,在《QQ炫舞》里随处可见。事实上,全球大部分领先的企业都是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通过微创新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QQ炫舞》的快速创新其实是直指用户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展开的。因此,以用户隐蔽的需求为创新方向,与市面上其他音乐舞蹈类网络游戏相比,《QQ炫舞》的开发、运营、营销思路更加开阔,其网络游戏玩法相比较而言重娱乐、轻竞技,更注重社交性。
因此,对于《QQ炫舞》来说,音乐、舞台只是载体,用户真正看重的是它的休闲和社交功能。《QQ炫舞》从休闲和社交两个点切入,做出核心定位。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QQ炫舞》在服装、音乐、舞台效果等方面,做到了质地精良、效果显著,向玩家释放出时尚、休闲的浪漫气息。而且,为了强化用户体验,《QQ炫舞》与QQ音乐进行深度合作,每个月都有明星专辑首发合作,并且不定期地与热门电影合作。
内核之二:品牌塑造与时俱进
市面上真正能够使用的《QQ炫舞》外挂实属罕见,即使有,一经查处就会被永久封停账号。毕竟炫舞账户是自己的QQ号码,还是小心点好。游戏中污言秽语也会被封停账号或禁言,大家说话都算客气。看来《QQ炫舞》吸取了《劲舞团》的惨痛经验啊。一位音乐舞蹈类网络游戏的超级粉丝在论坛里发帖感慨。
当年由于游戏环境备受诟病,这是《劲舞团》后来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让品牌健康成长,我们在游戏设置和宣传时,坚决不打擦边球。张易加说,从游戏设置的源头到中间的检测,我们都有严格的程序。一个正面的品牌形象最起码应该是健康、绿色、公平的。在这一方面持续投入,除了腾讯游戏检测中心,我们还有玩家监测团队。
当然,用户也是需要引导的,而良好的游戏环境对用户和网络游戏品牌的成长都有益处。
在将品牌定位于最浪漫的舞蹈游戏后,《QQ炫舞》围绕品牌诉求,打出娱乐营销组合拳,引起玩家情感共鸣。
《QQ炫舞》通过泛娱乐化的游戏内容和品牌运动,从情感上占据用户的心智资源,提高品牌美誉度。
事实上,类似微型社区的网络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QQ炫舞》适时纳入时下互联网行业关注的热点,比如在游戏中植入一些时下热点的道具,提供穿越类的宫廷装等,与时俱进地多维度塑造品牌。
2005年,可口可乐与《魔兽世界》强强联手,在品牌、市场、渠道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了传播效应最大化,成就了传统企业与网络游戏进行整合营销的经典案例。
而在异业整合营销方面,《QQ炫舞》虽是网络游戏行业的后起之秀,但它比起前辈来走得更远。《QQ炫舞》先后与阿迪达斯、耐克合作,在游戏中植入其品牌服装;与可爱的宠物阿狸合作,在游戏中植入宠物形象;与《非诚勿扰2》、《将爱情进行到底》、《全球热恋》等电影合作,以及与东方卫视《舞林大会》节目合作,进行品牌推广。
关于异业合作,我们会与符合《QQ炫舞》品牌调性和实现用户覆盖的诸多异业伙伴合作。张易加认为,异业合作能够让《QQ炫舞》的用户在线上与线下、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QQ炫舞》,体验到它带来的独特感受和特权,让虚拟与现实更加交融。
事实上,国内网络游戏行业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网络游戏运营商运营的内容与其宣传的内容不吻合,误导游戏玩家。
QQ炫舞的一位市场负责人表示,从这个角度说,《QQ炫舞》在行业内实现了一大突破,《QQ炫舞》通过打造品牌站,将品牌传播的内容与游戏用户体验的内容同步,让品牌与体验环环相扣,实现品牌传播和产品体验的无缝结合。去年年底,我们就制定了详细的2012年计划案,今年的工作计划基本上是按照预设好的步骤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将宣传效应转化为品牌优势,对玩家进行更加专业、更加形象化的引导。
其实,《QQ炫舞》的目的相当明确:让自己的品牌与产品、推广与体验更紧密地关联起来。
网络游戏创新不应该只是技术本身的创新,而是如何将内容与合适的技术匹配,基于为用户提供更优的交互体验进行创新。用户真正在意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运营商能够提供的综合体验。但是运营商真正在意的,却是用户综合体验最终上升为用户对网络游戏品牌的高度认同,也就是品牌忠诚度。
那么,《QQ炫舞》的用户忠诚度如何呢?仅以腾讯微博为例,《QQ炫舞》官方微博粉丝早已突破1000万。
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对某个品牌表现出有偏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不仅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心理(决策和评估)过程。而要影响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和心理过程,企业就必须内外兼修,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游戏市场占据超过90%的份额,证明《QQ炫舞》通过产品创新战略与品牌驱动战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牢固的品牌记忆。
儿童经典故事_创新的睡前故事(4):
不创新,毋宁死!我在Google食堂当厨
Googl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但鲜为人知的是,Google公司的食堂同样是世界上最牛食堂。该公司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承认,是公司食堂精美的食物和快乐的用餐环境让他们选择留在Google工作。
2008年,在美国打工的中国厨师肖志军有幸进入Google总部当厨师,见识了世界最牛食堂的种种魅力。在崇尚创新发明的Google厨房,肖志军整天沉浸在技艺的海洋里。如今,他不仅厨艺大长,还升任为年薪60万的总厨助理。
初入世界最牛食堂
肖志军今年30岁,8年前毕业于广州一家技校的厨师专业,2006年经人介绍来到了美国加州的一家中餐馆当厨师。一年后,为了进入高级西餐厅当厨师,他在一家高级烹饪学校进修了一年,学做西餐。学成之后,他如愿进入硅谷一家西餐厅,成为了一名高级厨师。
2008年,肖志军读到了一本名为《食物2.0:Google前任行政主厨的秘密》的烹饪书籍。该书作者查理阿也斯是Google公司首任总厨,1999年进入Google,成为公司的第56位员工。在公司两位老板的巨额预算支持下,查理将Google食堂打造成了全硅谷甚至全世界最牛的食堂,在公司内外拥有无数粉丝。
在这本书中,肖志军得知,Google公司非常重视员工伙食,每年投入8000万美元的经费,使得厨师们能够在最宽松的环境里,运用最优质的食材,最大限度地展现才艺,做出最好的饭菜。因此,在崇尚自由的Google公司,不仅食堂里拥有无数美食,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办公室甚至走廊上,也都摆满了食物,而且全部都是免费的
这些介绍,深深打动了肖志军。他开始关注Google公司的招聘信息。
2008年7月,Google公司一名叫德西蒙的副总厨被新兴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挖走。不仅如此,德西蒙当上Facebook总厨后,还从Google挖走了30名厨师。Google公司无奈,只得向全球公开招聘30名新厨师。
Google公司开出的招聘条件规定,应聘者必须从事厨师工作3年以上,并有至少1年星级酒店或高级西餐厅工作经验,此外还必须掌握除英语之外的至少一种语言。除此之外,还要精通百种以上食物的做法,而且能做出几样拿手好菜。当然,被录取后薪水很高,月薪在5000~10000美元之间。
看了这些信息,肖志军激动不已,他符合所有的条件!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递交了简历。一周后,肖志军收到了面试通知。
2008年8月,肖志军来到了位于加州山景城的Google总部参加面试。为了准备这次大规模的厨师招聘,Google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十人组成厨师招聘委员会,这10名考官分别来自美、欧、亚、非各洲6个国家,他们的饮食文化和个人口味各不相同,应聘者必须打动他们之中一半以上的人才有可能被最终录取。
在回答问题环节,一名考官问他:你会做什么菜?肖志军不紧不慢地答道:我在中国是学厨师专业的,中餐中的八大菜系我全都会做。来美国后,我又专门到烹饪学校去学了做西餐,除了最拿手的美式西餐,我还会做法式、英式、意式、俄式西餐,并且对东南亚菜和清真菜也略知一二。
考官们点头赞许。另一名考官又问:为什么你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呢?肖志军侃侃而谈:我认为做出的食物能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和快乐,是厨师的最高境界。因此,我特别喜欢和人沟通,努力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如果公司有中国员工,我相信他们会非常喜欢我
肖志军的精彩回答,赢得了10位考官的一致肯定,他顺利进入最后一轮考试做一道最拿手的菜。
进入厨房后,肖志军被眼前的场景镇住了:这是一个拥有600平米的巨大厨房,中间是一条通道,两边是被分割成面积均等的数十个厨区。厨房的尽头是一间100多平米的冷藏库,有另一道搬运食材的门通往外面。
肖志军被带到冷藏库,他要从里面堆积如山却分门别类的原料中挑选自己想要的食材。考虑一番后,他决定现场独创一道涵盖中西特色的菜水立方法式鹅肝。因为当时的北京正在举办第29届奥运会,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就是水立方;而法式鹅肝则因食材贵、烹制难、味道好而被欧洲人列为世界三大珍馐之一。
经过一个小时的烹制,肖志军的水立方法式鹅肝做好了。考官们见了这道菜,立即被肖志军的独特匠心吸引住了。品尝之后,他们更是发现,鹅肝细腻滑润,香而不腥,入口即化,非常地道。于是,他们无一例外地给了肖志军YES!
不创新,毋宁死
2008年9月,肖志军正式入职。由于来自中国,肖志军被分在了中餐部。不过,因为公司里华人员工不多,中餐部只有不到10个人。大部分新入职的厨师都只定为助理厨师级别,而他与少数的几人因为面试时表现突出,被直接定为了厨师。
当然,Google的厨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厨师级别的高低,基本上由厨艺决定。肖志军的顶头上司老朱,是一名50多岁的华人,他在美国当了20年的厨师,在Google已工作了7年,是查理当上总厨后招来的第一个中国厨师,资格很老。肖志军上班的第一天,老朱就对他说:Google公司人与人之间非常平等,任何一个部门的员工都可以对老板直接提意见,甚至进行辩论。但是在厨房,每个人的地位都是靠自己的厨艺拼来的,如果你有本事,你可以取得我的位置,没有的话,就必须听从我的安排
肖志军发现,除了厨师之外,Google公司的员工确实非常自由、平等,这从餐厅的设置就可以看出来。公司有大小13个餐厅,但只分中餐区、西餐区、沙拉区和现做区等不同餐区。只要在同一个餐区用餐,不管是普通程序员还是公司老板佩奇和布林,都坐在同样的餐桌上,吃着同样的饭菜。
因为Google总部有上万名员工,而且所有的员工都要在公司吃午餐,相当一部分员工还要在公司吃早餐和晚餐,所以厨师们每天要准备近2万份食物,平均每名厨师要做140份左右的食物,工作量非常大。
一开始,肖志军以为在中餐部会轻松一点,因为公司华人少,不需要做太多的中餐,而且中餐一般是大锅饭菜,不像西餐那样需要一份一份分好再端到餐厅。可他很快发现,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小,一是因为很多老外都喜欢吃中餐,二是中餐的食材丰富,烹制方式复杂,甚至连洗菜切菜都要厨师自己完成。一天下来,他要从早上5点忙到下午6点,接受10多个小时烟熏火燎的考验。
更让肖志军不适应的是,作为一家著名高科技公司,Google公司极其崇尚创新,这种不创新,毋宁死的理念,还延伸到了厨房。Google总厨规定,每个餐部必须每天至少推出一种新菜品。而中餐部因为人少,落到厨师头上则需要每个人每周至少贡献一种新品。肖志军虽然初来乍到,也被老朱要求每周至少研发一种新菜品。
前两个月,因为还不了解员工的口味和爱好,也不知道哪些菜已经被同事们做过,肖志军只好把自己能做的几千种中国菜菜品写下来,让老朱挑出那些还没有被中餐部厨师们做过的菜,然后一样一样地做。而每种菜做出来后,都需要经过老朱和其他同事进行品尝和点评,大家一致认可后才能送到餐厅供员工们食用,否则要进行改进。如果几次改进还达不到效果,这种菜品只能被放弃。
此外,Google厨房还有不少奇怪的规定,比如:在Google做一道菜所用的油,不能超过外面餐馆做同样的菜所用油的二十分之一;而味精则被禁止使用,只能用那些自然的香料。肖志军在引进新菜的过程中,就有十几道菜因为用油过多或需要使用味精而被老朱毫不犹豫地否定。
幸运的是,肖志军因为刚来美国没几年,他列出的很多菜品都是他来美国之前才在中国大陆出现的,中餐部那些来美国已经很多年的同事们都不会做,Google员工们更是没有尝过。所以,他引进的新菜品,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员工们的欢迎,其中两道菜更是被评为了每月最受欢迎的菜。
原来,公司专门建立了一个内部网站Foodback(饮食反馈),每种新菜研发出来后,都会被放到网上,供员工们反馈、点评,每个月都会评出5种最受欢迎的菜。这些经典菜品除了会成为常用菜而被经常性使用,还会被分布在全球的各地分公司的厨师分享和借鉴。
另外,Google员工们还在公司研发的社交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群组,在线讨论菜单的制定、开发和创新。那些工程师们在这里的讨论,经常会给厨师带来许多灵感。
这种浓厚的创新和互动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厨师们的创造热情,他们在按规定研制新菜品的同时,还主动地沉浸到菜品研发的技艺海洋中去。这已经成为了他们作为这家创新型公司的厨师的自觉追求和职业使命。也正因如此,在一般的餐厅,厨师尤其是大厨和主厨,每几年就会更换,以保证有新口味,而在Google公司,所有厨师都可以永远地做下去,只要他能不断地推出新的菜品、菜式和口味。
3年做到总厨助理
到了2009年1月,那些引进的新菜品都做完了,肖志军开始了真正的创新之旅。这时,他已经对Google厨房文化和员工口味有了比较深入的把握。但为了在第一次做新菜时一炮打响,他还是做足了功课,光材料的准备就花了一周时间。最后,他做出了一道名为混合特色烤乳鸭的菜。
这道菜是在北京烤鸭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综合了广东烧鸭的做法,但选用的材料却是南加州出产的仔鸭,肉质细嫩。
这道烤乳鸭推出后,立即成了Foodback上好评率最高的菜,月底还被评为了最受欢迎的菜。更让肖志军意外的是,Google中国分公司行政总厨薛荣升在网上看到后,还专门打来电话向肖志军学习,并将这道菜端上了中国员工的餐桌。因为给中餐部争了光,老朱非常高兴,在部门会议上对肖志军进行了高规格的嘉奖。
此后,肖志军为了做出更多受欢迎的美食,每天都兴致勃勃地沉浸在研究美食的天地里。只要有空,他就会上网去搜集新菜谱,拿来试验和改进。放假的时候,他还会一个人跑到加州各大中餐馆,去品尝各种中国菜,以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此外,他还广泛地与公司的工程师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并向他们征集私家菜谱。
有段时间,肖志军在交流中了解到,有很多外国员工都对中国菜中那些雕刻精美、具有造型艺术感的菜肴感兴趣。于是,他决定在菜的外形上下一番功夫。经过构思,他将青萝卜和胡萝卜雕刻成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和一只只精美的蝴蝶。那些花朵和蝴蝶被端上桌后,非常逼真和水灵,大受老外们的欢迎。此后,他还将这种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相继研发出了一系列鲜花造型和动物造型的中国风雕刻美食。
2010年5月,为了准备当年的Google厨师大赛,肖志军还专门回国,跑到江苏去向中国烹饪大师河豚大王周长顺学习做河豚。凭借这一独特技艺,他在厨师大赛上一举夺得了年度冠军,还引起了公司总厨艾维的注意。
艾维非常欣赏肖志军的才华,将他升为了中餐部的二厨。3个月后,艾维又将他调到了西餐部锻炼。
西餐部是Google总部厨房中最大的部门,里面人才济济。为了在这里崭露头角,肖志军结合自己做中餐的经验,在西餐中加入做中餐的技法。比如,西餐讲究烤,他就适当地加入炖、炒、蒸等做法。一次,他做美式烤三文鱼时,增加了蒸这一技法,先蒸后烤,使得这份菜比别人做的更加酥软美味,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成功之后,他又与糕点师合作,推出了涵盖中西的提拉米苏驴打滚,颠覆了传统的提拉米苏和驴打滚的单式做法。
此后,他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做美食,在继续打通中西餐做法的同时,还融合美式、法式、意式西餐风格,做出了吸纳百家之长的独特西餐。慢慢地,他形成了自己做菜的独特风格,并大胆地用自己的风格去塑造用餐者的口味。
2011年9月,鉴于肖志军的突出表现,并经厨艺评审委员会审定,他被提拔为总厨助理,给艾维当助手。
2012年,肖志军还多了一项工作救菜。因为西餐材料比较贵,厨师们有时不小心把沙拉酱调错后,就面临食材浪费,这时,肖志军就帮他们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把做错或者不成功的菜经过加工再变成美食。这是西餐厨师的最高境界。
凭着不懈的努力和高超的厨艺,肖志军如今月薪达到了8000美元,年薪60万元人民币左右。去年,他买了房子和车子后,还交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女友,准备今年结婚。
儿童经典故事_创新的睡前故事(5):
陈志列:自主创新,有大雄心
49岁的陈志列,已是全球特种计算机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家。他的研祥集团拥有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实力,以及在几年内成为世界第一的雄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他和研祥要做“中国创造”的标杆……
自主创新的梦想
“赚到了钱,我们就一起开着越野车到西藏玩……”当陈志列辞去公职,决心自主创业,放飞他的自主创新梦想的时候,这样向他的创业伙伴们许愿。
1963年6月,陈志列出生于江苏无锡。21岁时,他毕业于辽宁建工学院。其后的三年间,他在辽宁省机械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最青春的岁月是在辽宁度过的,这位江南才子有了抹不去的东北口音。
1987年他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中国航空工业设计院下属的国有公司工作,既当研发工程师,又做业务员。公司的主要销售产品是工控计算机。
1990年,陈志列被上级派到西安开拓市场,他背着两个笨重的金属机箱和一大包资料,坐火车硬座奔赴西安。下火车后他没有休息,直接就在西北工业大学的食堂里召开了“工控计算机产品交流会”。他一个人面对着100多位用户和代理商,以出色的口才、扎实的技术和精当的讲解,让整个西北工控行业在几个小时内就记住了他。交流会成功了,订货单纷至沓来……他“千里走单骑”的出色业绩,让公司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但人不是机器,在无限的坚持之后,陈志列终于病倒了。正是在病床上的这段时间,促成了他人生选择的重大变化。两三年来,他已经对中国工控市场的状况非常熟悉。他业绩突出,但卖的都是海外产品。国内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受制于人,只能被动接受国外二流技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国内工控产业落后的现状就难以改变……陈志列的内心深处,责任心在萌动。
那时,邓小平南巡正在深圳掀起一股新的创业潮。病愈后,陈志列做出了一个决定,自主创业,自主创新,做“中国创造”。
义无反顾地创业
他的这个想法一出炉,最强烈反对他的是家人。那时他不满30岁,是令人羡慕的国家科研机构的干部,是台资企业收入丰厚的骨干,代表着众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梦想。而他竟然要辞掉公职,同时放弃在台资企业的优厚待遇!爸爸对他说:“你不要太狂啊,在深圳这样的地方,比你能的人多了,在国外获得博士、硕士的海归派就多得数不过来。人家还没胡思乱想,你凭什么?”父母还与陈志列的岳父、岳母联合起来找到他的领导,请求领导一起劝阻他……
领导了解了陈志列创业决心,一方面赞许他的锐气,另一方面又忧心于这员爱将的离去。领导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你一定要创业,单位可以考虑在深圳成立一家分公司,完全让你主导,由你说了算。有了风险算单位的,有了收益你与单位分享,万一创业失败了你可以回单位继续工作……”
听着老领导的话,陈志列流下泪来,他被老领导的良苦用心感动。但经过彻夜不眠的思考后,第二天一早,满眼血丝的陈志列就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告诉了老领导:“我不能占单位的便宜,既然决定了创业,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我必须一往无前,必须成功!”
老领导似乎也被感动了,说,祝你成功!
1993年,30岁的陈志列与几个研究生一起在深圳注册成立了研祥机电实业有限公司,专营特种计算机的代理销售和技术开发。特种计算机,就是除普通民用电脑和个人电脑外,涉及军用、工业用的计算机芯片、软硬件、整机等,如用于自动提款机、石化控制、安防、税收、医疗、**等领域的计算机设备。
要在这样的高科技领域创业成功,仅凭热情是不行的。当时陈志列只是个毫无背景的穷小子,他在单位工作积攒的那点积蓄在市场大潮中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若要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他去哪里筹集这些资金呢?
他只能暂时放弃自主研发的梦想,从代理国外产品做起。华为、四通、联想都是这么做起来的。当时国内的民用电脑尚未普及,特种计算机更是刚刚起步,各行业对特种计算机的需求巨大,代理的利润好得让人无法想像。“我们在报纸上打广告,全国开产品研讨会,然后就收钱。有时上午在外地搞特种计算机讲座,下午深圳的公司账户上就收到了订金。”陈志列回忆说。
由于很少竞争,代理一个订单有时甚至能达到百分之几百的利润。但这个行业由外资巨头把持,德国、美国、中国台湾占据了几乎全部的高端特种计算机市场。陈志列说他“个人的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了伤害”,自主研发、“中国创造”的梦想在他的内心里继续滋长。
儿童经典故事_创新的睡前故事(6):
不创新,毋宁死!我在Google食堂当厨
Googl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但鲜为人知的是,Google公司的食堂同样是“世界上最牛食堂”。该公司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承认,是公司食堂精美的食物和快乐的用餐环境让他们选择留在Google工作。
2008年,在美国打工的中国厨师肖志军有幸进入Google总部当厨师,见识了“世界最牛食堂”的种种魅力。在崇尚创新发明的Google厨房,肖志军整天沉浸在技艺的海洋里。如今,他不仅厨艺大长,还升任为年薪60万的总厨助理。
初入“世界最牛食堂”
肖志军今年30岁,8年前毕业于广州一家技校的厨师专业,2006年经人介绍来到了美国加州的一家中餐馆当厨师。一年后,为了进入高级西餐厅当厨师,他在一家高级烹饪学校进修了一年,学做西餐。学成之后,他如愿进入硅谷一家西餐厅,成为了一名高级厨师。
2008年,肖志军读到了一本名为《食物2.0:Google前任行政主厨的秘密》的烹饪书籍。该书作者查理·阿也斯是Google公司首任总厨,1999年进入Google,成为公司的第56位员工。在公司两位老板的巨额预算支持下,查理将Google食堂打造成了全硅谷甚至全世界最牛的食堂,在公司内外拥有无数粉丝。
在这本书中,肖志军得知,Google公司非常重视员工伙食,每年投入8000万美元的经费,使得厨师们能够在最宽松的环境里,运用最优质的食材,最大限度地展现才艺,做出最好的饭菜。因此,在崇尚自由的Google公司,不仅食堂里拥有无数美食,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办公室甚至走廊上,也都摆满了食物,而且全部都是免费的……
这些介绍,深深打动了肖志军。他开始关注Google公司的招聘信息。
2008年7月,Google公司一名叫德西蒙的副总厨被新兴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挖走。不仅如此,德西蒙当上Facebook总厨后,还从Google挖走了30名厨师。Google公司无奈,只得向全球公开招聘30名新厨师。
Google公司开出的招聘条件规定,应聘者必须从事厨师工作3年以上,并有至少1年星级酒店或高级西餐厅工作经验,此外还必须掌握除英语之外的至少一种语言。除此之外,还要精通百种以上食物的做法,而且能做出几样拿手好菜。当然,被录取后薪水很高,月薪在5000~10000美元之间。
看了这些信息,肖志军激动不已,他符合所有的条件!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递交了简历。一周后,肖志军收到了面试通知。
2008年8月,肖志军来到了位于加州山景城的Google总部参加面试。为了准备这次大规模的厨师招聘,Google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十人组成“厨师招聘委员会”,这10名考官分别来自美、欧、亚、非各洲6个国家,他们的饮食文化和个人口味各不相同,应聘者必须打动他们之中一半以上的人才有可能被最终录取。
在回答问题环节,一名考官问他:“你会做什么菜?”肖志军不紧不慢地答道:“我在中国是学厨师专业的,中餐中的八大菜系我全都会做。来美国后,我又专门到烹饪学校去学了做西餐,除了最拿手的美式西餐,我还会做法式、英式、意式、俄式西餐,并且对东南亚菜和清真菜也略知一二。”
考官们点头赞许。另一名考官又问:“为什么你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呢?”肖志军侃侃而谈:“我认为做出的食物能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和快乐,是厨师的最高境界。因此,我特别喜欢和人沟通,努力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如果公司有中国员工,我相信他们会非常喜欢我……”
肖志军的精彩回答,赢得了10位考官的一致肯定,他顺利进入最后一轮考试——做一道最拿手的菜。
进入厨房后,肖志军被眼前的场景镇住了:这是一个拥有600平米的巨大厨房,中间是一条通道,两边是被分割成面积均等的数十个厨区。厨房的尽头是一间100多平米的冷藏库,有另一道搬运食材的门通往外面。
肖志军被带到冷藏库,他要从里面堆积如山却分门别类的原料中挑选自己想要的食材。考虑一番后,他决定现场独创一道涵盖中西特色的菜——水立方法式鹅肝。因为当时的北京正在举办第29届奥运会,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就是水立方;而法式鹅肝则因食材贵、烹制难、味道好而被欧洲人列为“世界三大珍馐”之一。
经过一个小时的烹制,肖志军的水立方法式鹅肝做好了。考官们见了这道菜,立即被肖志军的独特匠心吸引住了。品尝之后,他们更是发现,鹅肝细腻滑润,香而不腥,入口即化,非常地道。于是,他们无一例外地给了肖志军“YES”!
不创新,毋宁死
2008年9月,肖志军正式入职。由于来自中国,肖志军被分在了中餐部。不过,因为公司里华人员工不多,中餐部只有不到10个人。大部分新入职的厨师都只定为助理厨师级别,而他与少数的几人因为面试时表现突出,被直接定为了厨师。
当然,Google的厨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厨师级别的高低,基本上由厨艺决定。肖志军的顶头上司老朱,是一名50多岁的华人,他在美国当了20年的厨师,在Google已工作了7年,是查理当上总厨后招来的第一个中国厨师,资格很老。肖志军上班的第一天,老朱就对他说:“Google公司人与人之间非常平等,任何一个部门的员工都可以对老板直接提意见,甚至进行辩论。但是在厨房,每个人的地位都是靠自己的厨艺拼来的,如果你有本事,你可以取得我的位置,没有的话,就必须听从我的安排……”
肖志军发现,除了厨师之外,Google公司的员工确实非常自由、平等,这从餐厅的设置就可以看出来。公司有大小13个餐厅,但只分中餐区、西餐区、沙拉区和现做区等不同餐区。只要在同一个餐区用餐,不管是普通程序员还是公司老板佩奇和布林,都坐在同样的餐桌上,吃着同样的饭菜。
因为Google总部有上万名员工,而且所有的员工都要在公司吃午餐,相当一部分员工还要在公司吃早餐和晚餐,所以厨师们每天要准备近2万份食物,平均每名厨师要做140份左右的食物,工作量非常大。
一开始,肖志军以为在中餐部会轻松一点,因为公司华人少,不需要做太多的中餐,而且中餐一般是“大锅饭菜”,不像西餐那样需要一份一份分好再端到餐厅。可他很快发现,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小,一是因为很多老外都喜欢吃中餐,二是中餐的食材丰富,烹制方式复杂,甚至连洗菜切菜都要厨师自己完成。一天下来,他要从早上5点忙到下午6点,接受10多个小时烟熏火燎的考验。
更让肖志军不适应的是,作为一家著名高科技公司,Google公司极其崇尚创新,这种“不创新,毋宁死”的理念,还延伸到了厨房。Google总厨规定,每个餐部必须每天至少推出一种新菜品。而中餐部因为人少,落到厨师头上则需要每个人每周至少贡献一种新品。肖志军虽然初来乍到,也被老朱要求每周至少研发一种新菜品。
前两个月,因为还不了解员工的口味和爱好,也不知道哪些菜已经被同事们做过,肖志军只好把自己能做的几千种中国菜菜品写下来,让老朱挑出那些还没有被中餐部厨师们做过的菜,然后一样一样地做。而每种菜做出来后,都需要经过老朱和其他同事进行品尝和点评,大家一致认可后才能送到餐厅供员工们食用,否则要进行改进。如果几次改进还达不到效果,这种菜品只能被放弃。
此外,Google厨房还有不少奇怪的规定,比如:在Google做一道菜所用的油,不能超过外面餐馆做同样的菜所用油的二十分之一;而味精则被禁止使用,只能用那些自然的香料。肖志军在引进新菜的过程中,就有十几道菜因为用油过多或需要使用味精而被老朱毫不犹豫地否定。
幸运的是,肖志军因为刚来美国没几年,他列出的很多菜品都是他来美国之前才在中国大陆出现的,中餐部那些来美国已经很多年的同事们都不会做,Google员工们更是没有尝过。所以,他引进的新菜品,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员工们的欢迎,其中两道菜更是被评为了每月最受欢迎的菜。
原来,公司专门建立了一个内部网站Foodback(饮食反馈),每种新菜研发出来后,都会被放到网上,供员工们反馈、点评,每个月都会评出5种最受欢迎的菜。这些经典菜品除了会成为常用菜而被经常性使用,还会被分布在全球的各地分公司的厨师分享和借鉴。
另外,Google员工们还在公司研发的社交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群组,在线讨论菜单的制定、开发和创新。那些工程师们在这里的讨论,经常会给厨师带来许多灵感。
这种浓厚的创新和互动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厨师们的创造热情,他们在按规定研制新菜品的同时,还主动地沉浸到菜品研发的技艺海洋中去。这已经成为了他们作为这家创新型公司的厨师的自觉追求和职业使命。也正因如此,在一般的餐厅,厨师尤其是大厨和主厨,每几年就会更换,以保证有新口味,而在Google公司,所有厨师都可以永远地做下去,只要他能不断地推出新的菜品、菜式和口味。
3年做到总厨助理
到了2009年1月,那些引进的新菜品都做完了,肖志军开始了真正的创新之旅。这时,他已经对Google厨房文化和员工口味有了比较深入的把握。但为了在第一次做新菜时一炮打响,他还是做足了功课,光材料的准备就花了一周时间。最后,他做出了一道名为“混合特色烤乳鸭”的菜。
这道菜是在北京烤鸭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综合了广东烧鸭的做法,但选用的材料却是南加州出产的仔鸭,肉质细嫩。
这道烤乳鸭推出后,立即成了Foodback上好评率最高的菜,月底还被评为了“最受欢迎的菜”。更让肖志军意外的是,Google中国分公司行政总厨薛荣升在网上看到后,还专门打来电话向肖志军学习,并将这道菜端上了中国员工的餐桌。因为给中餐部争了光,老朱非常高兴,在部门会议上对肖志军进行了高规格的嘉奖。
此后,肖志军为了做出更多受欢迎的美食,每天都兴致勃勃地沉浸在研究美食的天地里。只要有空,他就会上网去搜集新菜谱,拿来试验和改进。放假的时候,他还会一个人跑到加州各大中餐馆,去品尝各种中国菜,以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此外,他还广泛地与公司的工程师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并向他们征集私家菜谱。
有段时间,肖志军在交流中了解到,有很多外国员工都对中国菜中那些雕刻精美、具有造型艺术感的菜肴感兴趣。于是,他决定在菜的外形上下一番功夫。经过构思,他将青萝卜和胡萝卜雕刻成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和一只只精美的蝴蝶。那些“花朵”和“蝴蝶”被端上桌后,非常逼真和水灵,大受老外们的欢迎。此后,他还将这种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相继研发出了一系列鲜花造型和动物造型的中国风雕刻美食。
2010年5月,为了准备当年的Google厨师大赛,肖志军还专门回国,跑到江苏去向“中国烹饪大师”“河豚大王”周长顺学习做河豚。凭借这一独特技艺,他在厨师大赛上一举夺得了年度冠军,还引起了公司总厨艾维的注意。
艾维非常欣赏肖志军的才华,将他升为了中餐部的二厨。3个月后,艾维又将他调到了西餐部锻炼。
西餐部是Google总部厨房中最大的部门,里面人才济济。为了在这里崭露头角,肖志军结合自己做中餐的经验,在西餐中加入做中餐的技法。比如,西餐讲究烤,他就适当地加入炖、炒、蒸等做法。一次,他做美式烤三文鱼时,增加了蒸这一技法,先蒸后烤,使得这份菜比别人做的更加酥软美味,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成功之后,他又与糕点师合作,推出了涵盖中西的提拉米苏驴打滚,颠覆了传统的提拉米苏和驴打滚的单式做法。
此后,他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做美食,在继续打通中西餐做法的同时,还融合美式、法式、意式西餐风格,做出了吸纳百家之长的独特西餐。慢慢地,他形成了自己做菜的独特风格,并大胆地用自己的风格去塑造用餐者的口味。
2011年9月,鉴于肖志军的突出表现,并经厨艺评审委员会审定,他被提拔为总厨助理,给艾维当助手。
2012年,肖志军还多了一项工作——“救菜”。因为西餐材料比较贵,厨师们有时不小心把沙拉酱调错后,就面临食材浪费,这时,肖志军就帮他们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把做错或者不成功的菜经过加工再变成美食。这是西餐厨师的最高境界。
凭着不懈的努力和高超的厨艺,肖志军如今月薪达到了8000美元,年薪60万元人民币左右。去年,他买了房子和车子后,还交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女友,准备今年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