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的小故事4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个关于牛人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牛人的小故事(1):
坐拥40位娇妻美妾的民国牛人
在武夫当国的民国年间,军阀中妻妾成群者不在少数。那么谁的姨太太最多呢?是川军将领范绍增。他的姨太太多达四十位,可谓旷古奇闻。不过,范绍增风流而不下流,对姨太太们很讲感情,不像军阀张宗昌、杨森之流经常强暴良家女子,且不把姨太太们当人看。
提起范绍增来,知道的人很少。但一说他就是“傻儿师长”的原型来,大伙就对其不陌生了。长期担任川军师长的范绍增,四川大竹县人,曾为袍哥中人,出身绿林。因为从小生就一副憨眉憨态,逗人喜爱,人称“范哈儿”。平生豪爽、侠义、耿直,在江湖上颇有盛名。
在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头,范绍增无疑是地方实力派。他在战场上作战颇为勇敢,在情场上更是春风得意,喜欢把中意的女子收为己有,短短几年下来,他的姨太太就有了四十位之多。
金屋藏娇建范庄
上世纪30年代初期,范绍增为了便于金屋藏娇,讨姨太太们的欢心,斥巨资在今重庆大礼堂对面的民国路,修建了占地面积可观的公馆———范庄。这处花园式建筑设计新颖,装修华丽,花园为亭台阁榭、怪石奇葩,绿树掩映;还辟有健身房、台球馆、游泳池、风雨网球场、舞厅;大门侧面养着狮、虎、熊等动物。稍后,他又在来龙巷修了一座规模稍小的公馆,在旁边又修了一座别墅。范庄内众姨太太都有自己的居所,美色如云,范绍增每日公务之余,便在新公馆里左拥右抱,风光旖旎。
管理这么多姨太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范绍增在这方面却很有一套。他在范庄内专设了总管事、管事几人,其下配汽车司机、弁兵,花匠、跑街的、打杂的,中厨、西厨和饲养员等,工作人员总数不下百十人,专门服务几十位太太的生活。
最受宠的十七姨太
在各具美色的众多姨太太中,范绍增特别宠爱千姿百媚的十七姨太,对之百依百顺,恩宠备至。球场上、泳池中,常可见到两人追逐嬉戏的身影。这位排名第十七的美妾,既天生丽质明眸皓齿,又懂得男人的心理,每每莺语燕喃婉转承欢,使范绍增极为开心。
自古美人多是非,其风流韵事在重庆颇多传闻,有好事者将其撰为《十七姨太外传》,印刷成书后颇吸引眼球,许多人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风行,满城相传。
姨太太出轨讲仁义
对姨太太出轨事件的处理,也体现出范绍增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宽厚与大度绝非其他军阀能比。1933年春天,范绍增的姨太太紫菊在重庆城里开明学校读书时(具体落实范绍增提高妻妾文化素养的精神),同青年校长王世均谈恋爱了,两情相悦情意绵绵。
东窗事发后,范绍增怒不可遏。王世均被抓到范庄关起来。眼看大祸马上降临二人头上。这时,两位亲家王瓒绪、陈兰亭求范绍增饶他俩一命,涕泪纵横的王母也跪地不住地叩头恳求饶过他儿子。
闯荡江湖多年的范绍增虽然没有喝过多少墨水,但重人情,讲仁义。他冷静下来一想,紫菊毕竟同自己有夫妻缘分,一夜夫妻百日恩。左思右想后,他最后决定把人情做到底。当众宣布:一、收紫菊做干女儿,王世均做干儿子;二、备办几桌酒席,为二人道喜;三、送紫菊大洋5000,做嫁妆费。全场皆大欢喜。王瓒绪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范哈公,你搞得漂亮!搞得漂亮!”
上述佳话在山城重庆传开后,都称道:“范师长讲情义。”如此去处理这样棘手的事情,令所有人都没想到。
姨太太外交
早在清代,重庆即被辟为商埠,商业发达,人文荟萃,外侨也不少。范绍增颇能与时俱进,他为了让姨太太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专程从上海聘来一帮教师,培养妻妾们学习西方文化。太太们开始西化,尤其是年轻貌美、文化较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以后成了重庆上流社会的两朵交际花,对范绍增以后的飞黄腾达帮助很大。
抗日战争爆发后,g*-党政府内迁重庆,一时间,陪都权贵云集。有段时间,正在家赋闲的范绍增,为了巴结g*-党要员,特别腾出范庄,盛情邀请显贵们进驻。刘继兴考证,先后在范庄住过的有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及南京警备司令杨虎等。参谋总长何应钦、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在整个抗战期间更是举家进驻。
很会来事的范绍增专派品位颇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两位姨太太成日陪伴在何应钦夫人和顾祝同夫人左右,并经常送去时鲜食品、新款服饰,甚至金银珠宝。夫人路线大获成功。以后,范绍增先后藉此擢升至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
抗日功勋卓著
抗战中,范绍增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前动员会上,他对官兵们讲: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
民国28年初,时任第八十八军军长的范绍增率部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绍增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民国30年春节时,老百姓慰问范部。范绍增在张渚各界劳军会上说: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帮忙,还是打不赢的;再一回我们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们口水!
1942年5月28日,范绍增率部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中将。酒井师团长被炸身亡,在日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5月29日,范绍增率八十八军又击伤日军四十师团的少将旅团长河野,连创两大辉煌战绩。
对打内战已无兴趣
虽在前线打了胜仗,范绍增却被惯于玩弄权术的蒋介石调任为没有实权的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明升暗降。范绍增一气之下,于民国三十一年初回到重庆。他频繁地与一些进步人士接触,思想逐渐倾向反蒋。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绍增面见顾祝同,要求把他原来的部队调去搞开垦。顾祝同示意还要准备与我*-党打仗。范对打内战已无兴趣,旋去上海,参加民盟、民革等组织领导的民主活动。他在沪凭帮会及川军旧部关系,成立“益社”,自任理事长。该社在经商过程中与中共地下组织有过联系,曾将药物、纸张等运往苏北解放区,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3月,g*-党召开“国大”,范绍增被选为“国大”代表。选举副总统前,蒋介石召见范绍增等,要他们联系一部分代表支持孙科。范绍增直言不讳地说已经答应支持李宗仁了。蒋介石对范绍增当面抗命非常恼火,不久又得知范绍增和杨啸天等人进行不利于g*-党的活动,立即手令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等将范等逮捕。范绍增得讯后逃离险境。
获得新生
1949年秋,通过顾祝同的斡旋,蒋介石委任范绍增为国防部川东挺进军总指挥。这年冬天,范绍增率所属官兵二万余人在渠县的三汇镇通电起义。人民政府对他既往不咎,将他作为起义将领对待,调任湖北省沙市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后,范绍增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解放军四野五十军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职。“文革”中因贺龙冤案的牵连,他也被收审关押了几年。不过,当有人想从他那里搜集贺龙的“黑材料”时,他把心一横,半句坏话也不讲,他坚信贺胡子是好人。粉碎“四人帮”后,范绍增得以平反,被安排为全国政协委员,补发工资,增加住房,在郑州养老。
1977年3月5日,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范绍增在郑州去世,终年83岁。
牛人的小故事(2):
安徽有牛人!垃圾中淘宝创造亿元财富
别人当作垃圾,他却当作宝,没想到在他的努力下废料果真变成黄金,让他拥有了来自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的客商,年销售额3亿多元。这个牛人是谁?
日*-本人的神秘一笑
唐道远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广德县东亭乡高峰村,这里位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到处层峦叠障,沟壑幽深,青竹遍布。
唐道远的父亲如愿以偿。
2006年,负责管理竹扇厂的唐道远发现一个问题:制作竹扇要经过60多道工序,由此产生的废屑非常多。过去,这些竹屑因为没什么用处,所以被当做垃圾堆放在一旁,不知不觉就堆成了小山。后来,由于“小山”太占地方,人们就开始用焚烧的办法处理竹屑,搞得浓烟滚滚,不仅污染空气,有好几次还差点酿成火灾事故。
唐道远了解到,广德的竹制工艺品出口加工企业有600多家,很多老板都对如何妥善处理废弃的竹屑头疼不已。一根完整的竹子,从砍伐到最后做成产品,大概只有60%被有效利用,剩下的40%就成了毫无用处的垃圾。600多家企业,生产工艺和流程几乎相同,制作一件成品,都要经过造型、打磨等多道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竹屑,烧掉十分可惜。那么,能不能把这些废弃物利用起来,也制作成什么东西卖呢?
电脑是唐道远的贴身伙伴,上网是他每日的“必修功课”。唐道远通过网络发现,日*-本人是研究“废物利用”的高手。由于国土面积比较小,各种资源相对匮乏,日*-本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非常重视对现有资源的保护。比如,虽然本土的竹林面积并不小,但因为不能随意砍伐竹子,所以竹制品都从国外购买。在日*-本,进口竹床、竹篮、竹扇、竹筷等日常生活用品很正常,有趣的是,就连竹子的废料也要进口!看到这个消息,唐道远颇觉新鲜。他敏感地意识到,精明的日*-本人宁肯漂洋过海地从越南等国购买竹屑,说明这些一般人眼里的废弃物肯定能派上用场。那么,竹屑到底能不能重新利用、能不能创造出不菲的经济价值?唐道远决心解开这个谜。
天赐良机。不久,一个叫做林芳之的日*-本客商找到唐道远,委托他帮助收购一些竹屑。当唐道远好奇地询问对方收购竹屑作何用时,对方竟然笑而不答,这让唐道远更加相信竹屑蕴藏大用途:明明是没人要的东西,日*-本客商却当宝贝买回去,而且给出的价格也不低,这里面一定有玄机!
林芳之走了,但那个神秘的笑容让唐道远总也忘不掉。
一夜之间“魔怔”了
唐道远开始“网询”秘诀。上海同济大学一个教授对他点拨道:据说有的西方公司能把竹屑加工成环保新材料,这种产品在欧美市场很抢手,利润丰厚。唐道远茅塞顿开,惊喜异常:广德每年产生竹屑100多万吨,而且,邻县和浙江、江西等地的竹子也太多太多,竹屑同样不少,如果能利用它们开发出新产品,那是怎样的商机啊!
传统竹制品行业竞争激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这一点,唐道远从接手管理父亲的竹扇厂时就有了体会。他认为,要想拓展事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就得开阔视野,破除成规,转行做环保新材料,开辟一条利用废物赚大钱的新路。
唐道远决定到日*-本考察,看看对方到底用竹屑做出什么东西、采用了何种技术。
让竹屑变黄金?做了一辈子竹扇的父亲觉得儿子“简直是异想天开”。老人十分清楚一根竹子所能利用的经济价值,对儿子去日*-本“取经”,他认为是“荒唐”,是“瞎折腾”!但唐道远最终还是执拗地走了。
一个多月后,唐道远从日*-本归来,一句话把父亲惊得几乎晕倒。他对父亲说:“我不想继承竹扇厂了!”
不但父亲的脸色阴沉难看,几个妹妹和妹夫也都难以理解他。
接着,唐道远的行为变得十分怪异,成天不着家,到处寻找竹子废料,口口声声要做什么“塑木”。人们听不懂,纷纷议论他“魔怔”了。
在当地人眼中,尽管竹制品市场竞争激烈,但当时唐家的竹扇厂还是比较平稳的。因此,大家都认为唐道远没有必要“弃旧图新”,去冒什么风险。而且,“塑木”究竟是个啥时尚玩意儿,谁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唐道远把“塑木”做起来,有谁能认,又有谁敢用呢?
尽管不被理解,尽管没人看好,可唐道远的决心已经无法改变,他说自己“决定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
别人担心环保新材料没有市场,唐道远却认为“市场巨大,如果能把它做起来的话,利润会远远超过传统的竹扇产品”。父亲拗不过倔强的儿子,只好答应借厂房给他,同时提出亏损底线是100万元。
从此,只要发现竹制品加工厂扔弃的下脚料,唐道远就会想尽办法买回去。“慢点装,慢点装,不要把袋子撑破了!”一辈子靠竹子吃饭的山里人,只见过往外扔竹屑的,哪见过花钱买竹屑的呀?看到唐道远拿着麻袋就跟拾宝贝似的,人们直呼稀奇。而唐道远呢,也和那个日*-本客商林芳之一样,收购竹屑时神神秘秘,从来不多说什么,搞得大家一头雾水,莫名其妙,除了纳闷儿就是议论和猜测:“听说他(唐道远)买(竹屑)回去,是做什么板子之类的东西。”“废料嘛,既然他要买,那肯定是有用呗!”“一定是搞什么高科技产品……”
短短个把月,唐道远几乎把全广德的竹屑都收购完了,价格也由最初的每吨100元一路上涨到每吨300多元。
即使这样,唐道远还不罢手,又跑到浙江的安吉等地,甚至把江西那边的竹屑也一卡车一卡车地拉回来了,“扔”出去的资金有好几百万。全家人都吓坏了,连最好的朋友也怀疑他是不是患了精神病,小心谨慎地问他:“你这个公司怎么成了专门收破烂的?”唐道远乐呵呵地回答:“竹屑,宝贝啊,我搞出来的东西绝对会是俏货!”
原来,他去日*-本考察后才明白,人家进口竹子废料是用于做“塑木”,家里铺地板,一些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都需要这种产品。“塑木”的原料除了竹屑,还有废旧塑料。至于如何把两样东西合理配比制成“塑木”,这属于“商业机密”,人家死活不肯透露。如果购买实用专利的话,那肯定是要掏一笔巨款的。
牛人的小故事(3):
物理学牛人那些伤不起的岁月
1874年,某个16岁的德国青年中学毕业,成绩在全班23人中也只排在第八,教师们对他的印象是该生除了人品好之外,实在看不出任何其他的才华和天赋,聊以自慰的是他有一手保命的技能弹钢琴。
但是,青年抛弃了键盘系这个很有前途的专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物理专业,就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都劝他:这个学科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完了,后面来的人连酱油都没得打了。的确,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大厦宣告建立,它是如此接近完美,以至于大神开尔文爵士形容它时说:俺们物理学现在是晴空万里,除了偶尔飘出的几朵小乌云。选错专业也就算了,青年又遇上了讲课奇烂无比的教师。青年在如此恶劣的学习环境下熬了过来,完成了一个物理学家的自我修养,青年名叫普朗克,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时间再往后推20多年,来到1900年,此时另外一个德国青年正从小国瑞士大学毕业,当然,专业依然是伤不起的物理学,由于成绩平平,青年留校担任助教的愿望宣告破灭,找工作也四处碰壁,穷困得连房租都付不起。老父亲一度着老脸给朋友写信要给他儿子找份工作,这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追到了大学班里唯一的女生,并很快升级成了老婆,两口子一度以给人做家教糊口。一年后,经一个大学同学老爸的介绍,青年进入了伯尔尼专利局,成为一名低级审查员。其间,青年写过一封信给大学留校念博士的同学吹牛说:我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我手头上倒有几篇待发的论文,一旦发出来的话,没准可以改变整个物理学的面貌。当然,牛也不是随便吹的,青年名叫爱因斯坦,后面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1905年,青年一口气发表了五篇划时代的论文,这其中包括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百年以后,每当物理学家们深情地回忆起那个年代,都会把这一年叫做爱因斯坦奇迹年。再往后推20多年,让我们来到神奇的亚洲土地,印度达卡大学有一个青年讲师,平时上上课、做做实验,闲暇之余在一家叫《哲学杂志》的烂刊物上发发论文灌灌水。1923年,他写了一篇《普朗克定律和光量子假说》寄给这家杂志,但是很快被拒。受了打击的青年索性给当时已经贵为大神的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自己的论文。爱因斯坦在众多粉丝的来信中翻到了这封信,给了极高的评价,很快这篇论文被翻译成德文,发表在了德国《物理学期刊》上。受到青年这篇论文的启发,爱因斯坦马上发表了论文《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并且建立了量子统计学中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忘了告诉大家,这个青年,就叫玻色。两年后,达卡大学物理学评选教授,青年由于没有博士学位而不敢申请,于是又一次写信给爱因斯坦求教。爱因斯坦大惊,君伶俐至此竟何以不是教授!遂致推荐信一封给达卡大学,于是玻色顺利当上教授。如你所见,几个伤不起的青年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而更多的青年正走在这条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头顶的天空也是乌云密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面总会还有一个地下室青年,头顶的智慧之光有那么开启的一瞬,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而你走的那条路,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牛人的小故事(4):
牛人“的哥”,建网站编行业“百科全书”
让活地图造福“的哥”
郑州市出租司机王国顺刚跑出租一个月,因为路不熟没少挨乘客奚落。虽然手边放着张郑州地图,但上面除了主要街道,仅标注了几百个地名。“有没有专门按地名查找位置的地图呢?”王国顺先后跑了4家大书店,最终没找到一本按地名查找地理位置的地图!
王国顺的倔劲儿上来了,他想:“郑州各种地名和单位、各类场所成千上万,就是老司机也不见得把所有地名都记住啊!我何不搜集全市地名出本地名地图册?”
一支圆珠笔、一本笔记本,自此成了王国顺跑车时必不可少的物品,乘客到哪个地方后,他就把该地地名、所在位置抄下来。转眼12年过去了,笔记本写满一本又一本,他先后记录了两万多个地名信息。
此时,王国顺的“面的”已换成了捷达车,而他本想编一本地名地图册的初衷,也出现了变化——互联网的普及让王国顺有了更好的主意:我可以把搜集的地名资料上网向大众传播并随时更新,让我一个人的“活地图”变成为大众造福的“电子活地图”!
2006年2月,王国顺买了一台电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跑车之余开始自学打字。
这封邮件让物价局领导们眼前一亮——王国顺的分析和建议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充分保证了乘客和司机双方利益!听证会上,建议被采纳的王国顺一举成名。
家人齐上阵,打造最全地名搜索网站
2006年国庆节,一位乘客一上车就惊呼:“您就是王师傅?我在电视上见过您!”交谈中,听说王国顺想弄个“地名电子地图”,乘客掏出名片:“我的公司就是做网站运营的,我免费帮您开网站!”
王国顺一直跑夜班车,他每天下午4点接车,跑到12点收车。网站开办后,他休息时间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这上面,半夜回到家也得先上网站添加地名和路况信息。当铁路货运员的太太要负责把新楼盘、新商场的信息记下来告诉老公。而女儿所学的网络设计知识可以帮助王国顺改进网站。
后来,《搜索郑州网》又换了新服务器,对网络技术逐渐入门的王国顺,在将各种地名发布的同时,重新按类别分为道路住宅、旅游娱乐等8大类,各大类下又划分为不同小类。网友留言说,他的网站囊括了郑州吃、喝、玩、住、行各个方面的信息,比“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还实用!
“挑刺儿”曝光交通问题
身为“的哥”每天跑车,往往也能最早发现交通方面的问题,耳濡目染各种拥堵现象及造成拥堵的原因,王国顺决定将目击到的交通问题传到网站,以促进问题解决。得知他的新思路,2008年暑假,女儿将自己珍爱的一部“尼桑”相机给了他。
2008年11月18日,他开车路过航海东路时发现,紫荆山南路与航海东路原为丁字路口的交叉口,因向南的道路打通变为十字路口,但指示牌却还标着“丁字路口”——牌上只有左转与右转指示而缺少直行指示。王国顺停下车将指示牌拍照,并于当晚传到网站建议有关部门更改。看到网站内容后,交警部门专门打电话对王国顺的监督表示感谢,并迅速更改了指示牌。
靠一部女儿送的相机,凭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王国顺给城市“挑刺儿”的劲头儿更足了。他对二环支路铁路涵洞等3处积水点、对东三街信号灯设置有缺陷、对京沙快速路和地铁施工期间交通拥堵现象的曝光,都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及时处理——随着网站的影响力增大,交警、交通等部门也开始关注《搜索郑州网》,并公开在网上表示欢迎王国顺“挑刺儿”。
13万字手册成“出行宝典”
王国顺把网站办得越来越红火,并根据网友需要不断充实内容,陆续添加了播报即时路况信息的“交通快讯”、反映交通问题的“的哥观察”等栏目,地名资料也增加到近4万个。而2010年9月,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让王国顺萌生了为出租司机写本书的念头——郑州一名女乘客下出租车时撞倒车后的骑车男子刘某,致其坠落金水河导致瘫痪,法院认定出租车司机未紧靠道路右侧停车,且疏于提醒乘客开车门时注意安全的义务,对事故负有一定的责任,最终判决该司机赔偿刘某34万多元。
王国顺震惊之余陷入沉思——出租司机行业流动性大,不断有退出者,也不时有新人入行。“我既然能开办网站,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和经验,干嘛不为同行量身打造一本工具书呢?”
打定主意的王国顺一方面到图书馆和客运管理部门搜集出租车发展史、行业规范相关资料,一方面将自己跑出租车所历、所闻、所思、所悟的精华部分,分别从出租司机的形象礼仪、行业技巧及恶劣环境驾驶技巧、常见故障应急处理等方面入手写下来。为尽快完稿,前半夜收车回家后,王国顺就泡上杯咖啡提神,趴在电脑前用他的“二指禅”打字,常常一写好几个小时。
2012年4月8日,在经过一年半挑灯夜战后,总字数13.3万字的《出租汽车驾驶员实用手册》终于完成第二稿。出租车司机该知道的、没想到的,手册可谓无所不包!内容在网站一发布,众多同行纷纷留言称赞:“这简直是咱出租司机的百科全书!”“有了这份出行宝典,跑出租碰到啥麻烦事也不用愁了!”更有网友称王国顺是“出租司机中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