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厨师不光善烹菜肴,还善制面食。说起名扬中外的福山大面,还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民间传说。
清朝中叶,福山古现王家庄有个姓王的姑娘,不光长得俊,还心灵手巧,从小就擀得一手好面条。特别是她擀的“一窝丝大面”,细如发丝,长约3尺,爽滑筋道,一块面擀下来正好切108根,红头鱼温卤,碱香味好。大妈婶子羡慕地说:“谁家要娶了王姑娘,真是积了八辈子德啦!” 十八岁那年,王姑娘嫁给了邻县一个村庄的张郎,小两口倒也恩爱。张郎是个念书的秀才,就喜欢吃王姑娘擀的“一窝丝大面”,贤惠的王姑娘就隔三岔五做给他吃。第二年,王姑娘生了一个胖小子,同年,张郎要进京赶考。临行前托付王姑娘照顾好家中老小,王姑娘含泪点头:“不管中不中,官人都早点回家报个平安。”说罢起身道:“我再为你做一碗面条吧,拦着你的腿!”吃着妻子擀的“一窝丝大面”,张郎信誓旦旦地说:“就冲这么好的面条,我也会早点回来。” 张郎科场得意,中了进士,被一皇亲国戚看上了,非把女儿嫁给他不可。张郎不敢推辞,只得从命。贪图安逸的张郎从此把家中父母妻儿忘得一干二净。 丈夫杳无音讯,那王姑娘终日辛劳持家,还经常帮着有家宴活动的乡邻擀面条,挣几文辛苦钱。后来,王姑娘给公婆送了终,又请本家叔弟将读完二年私塾的儿子带到京城学生意。转眼18年过去了,王姑娘的儿子成为京城有名的“萃华楼”饭庄的大厨,便把母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 再说张郎自娶了国戚的女儿,官升三级,又生了一儿一女。可好景不长,第8年上,他害了一场天花,落得双目失明,一脸麻子,被女方扫地出门。张郎无脸回乡,只得混入盲人丐帮,捧着笸箩卖唱乞讨。 一日,张郎和同伙在“萃华楼”饭店前卖唱讨钱,碰巧饭庄大厨上街采购回来,听到讨饭瞎子的口音耳熟,就上前问道:“听口音你是山东人吗?”张郎如实相告。大厨一听是家乡人,且与自己同姓,就到后院问娘。王姑娘心里格登一下,让儿子把那人领到门前。王姑娘端详半天,见那人似乎有丈夫的一点模样,就说:“你等着,我给你做碗面条吃。”王姑娘亲手擀了一碗“一窝丝大面”。吃着面条,张郎的眼泪就下来了,自言自语道:“细如发丝,爽滑筋道,碱香味好,和我妻做的一模一样。18年没吃到这么好吃的面条了!莫非我妻在这里做饭?”王姑娘心中顿时明白了,狠狠地剜了张郎一指头,咬着牙说:“死鬼,我就是你儿他娘!快随我走吧。”第二天,王姑娘就领着张郎回老家去了。 王姑娘的儿子被母亲的心-所打动,同时也为了继承母亲擀“一窝丝大面”的精湛手艺,就在“萃华楼”饭庄推出了名吃“福山大面”。从此以后,“萃华楼”的“福山大面”誉满京城。x
上一篇:人类的时代
下一篇:瞧咱这人缘混的。真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