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稻盛和夫决定投资电信事业之前,他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投资电信事业,是为了个人出风头,还是为了降低日*-本国民的通讯费用?这样经过了半年时间的思考,他终于确信,自己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于是坚决投入这项事业。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KDDI。
2001年,它一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客观上,也帮助稻盛先生实现了成为世界第一的梦想。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是一种大公忘私的境界,那有没有比大公忘私更高的境界呢?
2010年2月1日,稻盛和夫临危受命,担任破产重组的日*-本航空董事长兼CEO。此时的他已近80岁高龄,而且脱离经营一线已经十几年了。关键是对于航空业而言,他纯粹是个门外汉,而且当时日*-本航空已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此前已经空降过几位高人执掌,均是无功而返。
如果从一己之私考量,稻盛和夫没有任何出山的理由。没有人会指责一个80岁的老人,为什么不去收拾这个烂摊子。一旦接手,如果不成功,那么稻盛和夫经营之圣的美誉,势必受损。而且在当时看来,不成功的概率远高于成功的概率。
但是稻盛和夫恪守为世人、为社会鞠躬尽瘁的信条,毅然决定出山。如此损私的做法,很显然已经超越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的大公忘私境界,达到为了大家而牺牲自我的大公灭私的境界了。
那么,在稻盛和夫投资电信事业之前,他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1959年,刚刚开始创业的稻盛和夫,和大多数经营者一样,目的很简单,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也就是说,是属于自我奋斗的境界。
但是,创业第三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办企业的目的。此前同一年加入公司的11名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但这帮人,却联名上书稻盛和夫,要求他签字承诺保障他们的未来。如果稻盛和夫不答应,他们就集体辞职,而且为了表示决心,每个人都按了血印。
面对这一局面,稻盛和夫非常纠结。公司刚刚创业,还很弱小,断无实力答应他们的要求;但如果不答应,11名骨干集体辞职,公司势必元气大伤。于是,他跟这帮人进行了三天三夜艰难的谈判。到后来,稻盛和夫说:你们既然有辞职的勇气,为何就没有相信我的勇气?我下定决心把公司办成大家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有违此誓,你们到时候就拿刀把我捅了!
最终,这帮人留了下来。此事过后好几个星期,稻盛和夫陷入痛苦的思考:办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随后他领悟到,办企业绝不是为了满足经营者的一己之私,而是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同时,做企业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为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所谓的全体员工,当然也包括经营者本身。因为身份的关系,当公司经营成功,无论是个人名誉还是财富,经营者自身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事实上,京瓷1979年成功上市,稻盛和夫本人不仅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而且还拥有了巨额的个人财富。所以,这一境界,可以称为大公有私的境界。
稻盛和夫的境界,分为四个阶段:经营前期是自我奋斗,经营初期是大公有私,经营中期是大公忘私,经营晚期是大公灭私。
对绝大多数的经营者来说,他们希望从一个自我奋斗者升级为一个大公有私者,从一个让人佩服的人,蜕变为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因为,一个人只有让人尊敬了,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更大力的支持,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