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儿童睡前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李鸿章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李鸿章的儿童睡前故事(1):
李鸿章讨壶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到9月初,两万洋兵放火,抢了个盆满钵满之后,才给慈禧太后发了一个电报,要她派人与八国联军商谈议和条款。
慈禧不是个傻瓜,知道在当前一败涂地的形势下,议和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议和的大臣选不好的话,吃亏可能会更大。想来想去,也只有李鸿章好用。于是,在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举国唾骂五年后,李鸿章又无可奈何地当起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的“裱糊匠”。
经过一年的讨价还价,次年9月,清王朝与八国联军终于正式签订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赔偿八国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四亿五千万即当时中国总人口,以示每人一两,达羞辱中国人之意)。据说在条约上签字的时候,李鸿章当场吐了好几口血。
和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御驾返京,自然就是日程上的事了。可八国联军还占着北京呢,这时候慈禧与光绪回驾明摆着不合适。因此,李鸿章就向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提出了退兵的要求。
瓦德西可谓狡猾,没有正面回答退不退兵的问题,却给李鸿章发了一个邀请函,称联军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在紫禁城广场举行进入北京的第二次阅兵式,届时敬请李鸿章大人光临。
李鸿章拿到邀请函,直骂瓦德西不是个玩意儿。这洋鬼子存心是想将他一军:若去参加,他就是卖了国赔了款还要为侵略军张目;若不去呢,他一个一品大员呆在北京,坐视外国军队在皇宫耀武扬威,还不是要被国人的唾沫淹死这么一来,李鸿章可就进退两难了。
这天,李鸿章正在寓所贤良寺发愁,忽听外面传来一阵吵嚷声。李鸿章喝问门外是何人如此无礼管家跑进来禀报说:“是那个姓刘的秀才,又来无理取闹。”李鸿章奇怪了:“敢情他还经常来闹腾吗”管家答了一声“是”,就给李鸿章讲了这么一件事:
这个秀才叫刘全祖,他父亲刘勇当年曾是李鸿章创建的淮军中的军官。刘勇辞世时留下遗嘱,让刘全祖将他生前最钟爱的一把水烟壶送给主子李鸿章。于是,刘全祖料理完丧事,就带着水烟壶匆匆赶到北京。不承想,他没见着李鸿章,倒先遇上了八国联军。
那一天,刘全祖来到贤良寺,要送上水烟壶,谁料管家却说李大人有令,不得收受钱物。刘全祖是一根筋,管家也是个倔脾气,两人一个非要送,一个死活不收,拉拉扯扯的当儿,一队洋鬼子路过,领头的似乎还是个将军。那个洋鬼子将军一看两个中国人正为一件玩意儿争吵,立马来了兴趣。
刘全祖也傻,还真以为这个外国人仅仅是好奇而已,竟将水烟壶递了过去。这一递就坏了菜,那个将军捧着水烟壶眼睛都直了,翻来覆去看了个遍,完了让翻译说:“既然你们争不出个结果,这玩意儿就让我先代你们保管得了。”说完装模作样地打了个收条,带着水烟壶扬长而去。
刘全祖傻了眼,大骂管家,如果他能痛痛快快地收下水烟壶,哪能让洋人乘机插上这一杠子临走时他将收条扔给管家,让管家找洋鬼子将水烟壶追讨回来,改日他再来。从此,刘全祖隔三岔五便来闹腾,追问水烟壶讨回来没。
听了管家的介绍,李鸿章笑道:“看来此人还真有股子淮军死缠硬打的劲头呢!你且将那收条拿来我瞧瞧,是哪个将军如此没品位,连一个水烟壶也不肯放过”
管家将那收条递给李鸿章,李鸿章一瞅,当下就乐了。管家诧异道:“莫非这条子上有什么蹊跷不成”李鸿章兴冲冲地说:“你道这个写条子的将军是谁说出来你也要笑死,就是咱们打了多时交道的瓦德西呀!这弯弯曲曲的洋文你不认得,我可见过。谁能想到堂堂的联军司令,居然讹到咱中国街上来了,也不怕丢他祖宗八辈子的人!好了,你叫那个秀才进来吧,我有话问他。”
刘全祖总算见到了李鸿章,当即跪倒请安。李鸿章赏了座,开腔道:“说说看,你那个水烟壶到底是怎么个稀罕法”刘全祖说,他父亲刘勇爱吸水烟,归乡后因为惦记在军队枪炮齐鸣、刀枪相交的日子,就想了个主意,出重金找能工巧匠打造了一把水烟壶。这把壶的吸管上有一个按钮,按住按钮吸烟时,壶就能借助吸力,通过吸管上的若干隐蔽小孔,发出不一般的声音。轻按时声音悠远,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重按时炮声隆隆,有如枪炮齐鸣战场厮sha。这在当世可是一件绝品,刘勇知道李鸿章也酷爱吸水烟,因此才嘱咐儿子将这把水烟壶送给他,作个念想。
李鸿章听完更高兴了,笑着对刘全祖说:“难得你父亲一番苦心,看来我得亲自给你讨水烟壶了,不然可没法向你父亲交代。”刘全祖吓了一跳,以为李鸿章这么说是有心怪罪,慌忙跪下说道:“小人绝没有要挟大人的意思”李鸿章摆摆手:“瞧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诚心替你讨要的。你想想看,除了我,谁能轻易见到那个瓦德西。你且留下来几天,给我当个随身陪侍吧,到时候你父亲的壶讨不讨得到,自有分晓。”
接着,李鸿章就让人给瓦德西回了帖子,表示将准时赴约。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那天,李鸿章还真的坐轿去了,不过没有穿官服,而是穿了套长袍马褂,身后跟着刘全祖。这天天气不错,虽有几分秋寒,但有太阳照着,倒也暖融融的。瓦德西站在检阅台上,先叽里咕噜地唠了个开场白,接着就是仪仗队,打着各国的国旗军旗,吹打着洋号洋鼓过去了,跟着各国参差不一的炮队轰隆隆地拖着炮,也经过了检阅台李鸿章坐在瓦德西旁边瞧热闹,瞧着瞧着,老毛病就发作了。
李鸿章发作的是什么毛病是烟瘾!就在他哈欠连天,两眼迷离,摇摇欲倒的时候,一旁的瓦德西发现了,忙问:“李大人,你怎么啦”李鸿章说:“水烟壶不知掉哪儿了,抽不成烟,烟瘾犯啦,这会儿困倦哪!”瓦德西说:“这好办,咱派人替你到府上去拿得了。”李鸿章摇头说:“太远了,这来回一磨蹭,咱哪儿还有命啊,无奈何,只好提前回府了。”
瓦德西一听急了,阅兵式才刚开始呢,李鸿章要是就此走了,那多没面子啊!当下就问道:“有没有其他办法对付一阵子”李鸿章从兜里掏出那张收条,递给瓦德西说:“办法是有的,这是阁下写的收条,阁下府上就有这个东西。如果阁下能即时归还的话,本人看完阅兵式,当无问题。”说着,李鸿章又打了个大哈欠,竟闹得双泪齐流。
瓦德西也顾不得多想,当时就命人快马加鞭去他的司令部,将水烟壶取了来,双手交给李鸿章。李鸿章接过水烟壶,身后站着的刘全祖连忙掏出旱烟叶,伺候着给点着了,李鸿章“咕噜咕噜”抽了几口,顿时精神焕发,这才又兴致勃勃地看起阅兵来。
就在阅兵式进行到中途,八国步兵扛着洋枪列成方块接受检阅的当儿,场上突然传来“砰”的一声枪响,步兵队伍顿时慌乱起来。瓦德西当即喝令停止前进,作好战斗准备。李鸿章坐在台上,捧着水烟壶,只是一个劲儿地抽他的水烟,刘全祖的脸上,则浮着一股子讥讽的微笑。
过了一会儿,场上并无其他动静,洋兵们以为是自己人不小心走了火,骂骂咧咧,瓦德西也放下心来,刚准备命令继续检阅,场上却又“轰”地爆发出一声炮响。洋兵们这下可受不了了,有的卧倒在地,准备射击,有的躲到马后,手忙脚乱。将军们的卫兵则忙不迭地掏出枪,朝天鸣枪示警。李鸿章吓得两眼一翻,晕了过去,这会儿也没有人管他了,刘全祖只得背上李鸿章,匆匆告辞。
李鸿章走得没影儿了,阅兵现场还是一片混乱。瓦德西折腾了半天,也没发现有啥特殊情况,阅兵式只好草草收场。八国联军本来内部就存在矛盾,再说议和已成,呆在北京颇受舆论指责,瓦德西只好下令撤军。
且说李鸿章回到府中,便将那个水烟壶还给了刘全祖,诚恳地说:“你父亲既然是我的老部下,就该知道我是从来不受人礼物的。你不妨将这个水烟壶带回去,给你父亲补葬吧。在你父亲灵前替我说几句话,就说我谢谢他了,幸亏有他这把水烟壶,让我借着派上了个大用场,算是没让太后与皇上归京时遭受奇耻大辱。”
慈禧一个月后回到北京,李鸿章是迎驾队伍中的一员。慈禧当场拉着李鸿章的手,红着眼圈说:“李大人,你殚精竭虑,借讨水烟壶之机妙计退洋兵的事,我已耳闻了。你是一把水烟壶,胜过百万兵啊!”
李鸿章惶恐下拜道:“太后的褒奖真是折sha老臣了,区区水烟壶不过是老臣无奈之举。老臣无能固守北京,只能厚颜与外侮和谈,结果不是割地,就是赔款,国人愤怒,皆言微臣该sha,微臣亦自认为该sha。微臣年迈,见到列祖列宗的日子不远了,现斗胆向太后进言,唯望朝廷重振,举国奋起,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再无内忧外患。”
1901年11月7日,也就是在说了这番肺腑之言后一个月,李鸿章逝世于贤良寺,享年78岁。
李鸿章的儿童睡前故事(2):
李鸿章的大脚母亲
当初在磨店老家时,有一年,李殿华抱回一个正在出天花的女孩。那女孩在路边啼哭不止,浑身发烫,显然是个被遗弃的病孩。李殿华虽身在乡下,毕竟是个小知识分子,略懂些医道,尤擅长儿科,见了心怜之,于是抱回家收治,几番调治后居然治愈了。女孩病虽好了,但脸上却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点,这对女孩来说是个不小的缺陷。女孩没有地方去,就成了李家的一员,长大后就在李家帮着干活,她要以辛勤的劳动来报答李老太爷的养育之恩。她既然要整天跑进跑出地干活,也就没有必要像深闺里的小*姐一样裹小脚了。同时也没有亲生母亲在旁监督她裹脚,那双自由自在的大脚就成了她生活中的好帮手,什么重活儿都不含糊,但久而久之成了村民们的笑料。
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姑娘长大之后是无法找到一门好婆家的,何况还是个被丢弃的孩子,亲爹娘还不知在哪里。但她不知道,有一双善良的眼睛早就在注意她了。这就是李家的四少爷李文安。李文安是个心慈面善的人,见不得人家受苦。有一天他晚上从外面回来,看见姑娘劳累得倒在灶门口就睡着了,就顺手脱下外衣盖在姑娘身上。其父闻知后,知道儿子对姑娘有情,遂命之结为夫妇。但世事难预料,新娘子非凡才能在婚后不断地表现出来。她是李家的大功臣。丈夫在家时要读书备考,在外时要秉公做官,家中一切,就只能由她负责打理。她还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两个女儿,大女儿嫁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二女儿嫁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都嫁得十分风光。她的大智慧还在于,每当丈夫和儿辈遇有升迁,别人总是喜笑颜开时,她却不然,她总是不露喜色,反而沉静地时时以盈满为戒,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上苍也回报了这位苦心的女人,让她在后半生大富大贵,活到83岁,比丈夫李文安多活了28年。她晚年跟着两个当总督的儿子过,在总督衙门里当她的太夫人,享尽天下荣华富贵,根本不在乎乡下的那几进小院了,所以他们在家乡的老土地上,并没留下她的大宅院。她的儿子们帮助清政府打败太平天国后,有一年总督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的位子上北调京畿,去任直隶总督,留下的湖广总督的职位恰好由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当时她正跟儿子住在总督署内。总督要调换了,而老母亲是同一个,老太太是不需要挪窝的,走了一个总督是她的儿子,再来一个总督还是她的儿子。乡间邻里不无羡慕地传出话来:人家李家是总督换防而老太太不用换防。其福分真是人人仰之,无以复加。她的后半生,不仅享受了一般官僚家庭的荣华富贵,还屡受皇恩。她75岁生日时,适逢慈禧太后40寿辰,清帝为笼络汉臣,推恩及亲属,特下《褒赏谕旨》,赏给她御书松筠益寿匾额一面,紫檀三,镶玉如意一柄,大卷江绸袍褂料二匹,大卷入丝锻袍褂料二匹。1882年,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久病不愈,皇上又下谕旨,赏李鸿章一个月假期去湖北(李瀚章的督署)探望,并赏其母人参8两,以资调理。可是那8两人参并没有养好老太太的病,老太太于圣旨下达的当日就去世了。于是清帝再下一道谕旨:内阁奉上谕: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有方,今以疾终,深堪轸侧,朝廷优礼大臣,推恩贤母,灵柩回籍时,着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到籍后,赐祭一坛,以昭恩眷。钦此!在封建社会,这是没有几个老太太能够得到的至高恩宠。李鸿章的儿童睡前故事(3):
李鸿章:枯木逢春
德惠大师慈悲为怀,潜心研习佛法,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圣僧,慕名的香客络绎不绝。
某天,来了请求留宿的书生,这个书生是一个面目清秀的落魄年轻人。高僧看此青年,双眸清澈,可是黯然无神;神情慈善,却一副厌世神色;正是大好年华,却一副年迈无奈的举止,不禁心生关切,特嘱咐小和尚准备了干净的书斋,供其起居。
连日来,年轻人朝起晚睡,每日读经派遣时日,偶尔也会在寺院走走,却不和众人闲谈,遇见德惠师父,简单问候,并无攀谈询问之意,只是热衷于浇灌门前一株枯木,浇完沉思良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某日清晨,突见年轻人长跪寺前,众人劝说,年轻人执意要见德惠师父。师父不语,年轻人硬是等了一个白天一个黑夜。
德惠师父扶起年轻人,年轻人喜出望外,领着德惠师父来到枯木前,喜极而泣,“师父,看枯木逢春啊!枯木逢春了!”
年轻人和德惠师父诉说了自己不幸的经历,轻叹:“连枯木都可逢春,我还有属于我的未来吗?”德惠师父,叫年轻人伸开手掌,顺着年轻人的掌纹娓娓道来:生命纹,直抵掌缘,乃是长寿之相;姻缘线……
年轻人大惑不解,“您是得道高僧,悟得天地真谛,一定掌握着人的命数命运。恕我直言,可是我的少年得意,青年落魄,似乎和您说的并不相符啊?”
德惠师父微笑,“世人说我是高僧,愿来我这里祈福保平安,我佛慈悲,本该保佑苍生,可是我院内枯木确是你救活的啊。”年轻人不解。
德惠师父让年轻人握掌成拳,轻言:“孩子,生命的纹路最终都在你的掌心,是你自己掌握的。就像那枯木,只有自己愿意去吸收你赐予的甘露,拼命生根,才能吐翠啊。你的人生也一样的。”
年轻人突然大悟,这个年轻人后来重归于世。从最小的幕僚做起,直至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重臣,他就是李鸿章。官场沉浮一生,他始终记得一切均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鸿章的儿童睡前故事(4):
李鸿章大杂烩的来历
在没有电冰箱的古代,剩菜往往是要倒掉的。可是,有一个名人没有倒掉,反而用来招待客人,并因此博得美名。此人便是李鸿章。
翻开徽菜谱,首篇便有一名菜曰李鸿章大杂烩,此菜因为李鸿章而得名,自然有一段李中堂的典故。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期间宴请美国宾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兴致正浓时,家人暗报:没有下饭的主菜了。由于已至深夜,无处购买菜蔬,李鸿章略一迟疑,对家人嘱咐了几句,家人便笑着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主菜上来了,巨大无比的一个汤盆,五颜六色的食品充斥其中。李鸿章请客人享用。美国要员便问,这是什么菜?李鸿章说,新菜,杂烩!
客人一尝,交口称赞。从此,李鸿章大杂烩风行于世。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新菜,分明是午间所剩的菜。李鸿章情急之下,想起自己经常把几种不同的菜搅合在一起,味道独特,便冒险在国外一试,不想竟收到奇效,墙内开花墙外香了。而今的徽菜中,李鸿章大杂烩配料有海参、鱼肚、鱿鱼、玉兰片、腐竹、鸡肉、火腿、蛋黄糕、鸽蛋、猪肝、干贝、冬菇、咸鸭蛋黄、菠菜、鸡汤等,究竟有几分保留了当时的味道,已不可考。
杂烩成为名菜,是沾了李鸿章的光。同时,李鸿章也抢走了别人的专利。其实,爱吃杂烩的岂只李鸿章一人?
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就是公侯中的一个。其女孔德懋老人所写的《孔府内宅轶事》,就有这位衍圣公爱吃将别人吃剩的各种菜混在一起的渣菜的记述,说是很好吃:有两户大户,孙家和蒋家,前清年间当过道台之类的官,我父亲常和他们来往。每逢他们家里有喜庆寿筵,我父亲就派当差拿着盆去要渣菜。人家不好意思真的给渣菜,现给做些菜混在一起烩烩,设法做得像一些。这样的渣菜,不就是一种杂烩吗?
《汉书游侠传》有载:汉成帝时楼护,做过京兆吏,楼君卿唇舌为时人称道,甚得名誉。《太平广记》采摘《语林》、《世说》、《西京杂记》,皆言此人创制了当世之人称之为五侯鲭的佳肴。五侯鲭者,就是大杂烩。不过这姓楼的终究不如李鸿章名气大,生生吃了个哑巴亏。
李鸿章的儿童睡前故事(5):
李鸿章的故事
李鸿章去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中途想上卫生间,向服务人员打听好了去处。
进去一看,人家用的都是抽水马桶啊,李中堂没见过,不知道该在哪儿方便呀。
可是偏又憋得不行,唉哟这个急啊。
最后没辙了唉,有了!?李中堂穿的是大褂,袖子宽大,于是他就拉在袖子里,然后向上一甩,嗖---给甩天花板上去了。
正在这时,一位外国大使进来了,抬头一看嗯????
李中堂满脸尴尬,急忙把大使拉到一边,掏出一枚沉甸甸的中国金币,低声说:我送您一枚金币,您可千万别把这件事儿说出去啊。
老外也低声说:我给您十枚金币,您告诉我是怎么拉上去的。
李鸿章的儿童睡前故事(6):
老工匠智激李鸿章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八国联军很快就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匆忙收拾好细软,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八国联军侵占了皇宫,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烧sha抢掠。
为了收拾烂摊子,慈禧太后命令正在老家合肥养老的李鸿章到京城和八国联军谈判,并且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可是李鸿章却拒绝了,李鸿章知道这个时候去和八国联军谈,无异于把自己送到卖国贼的路上去,因为几年前《马关条约》的签订就是李鸿章最好的教训:虽然在《马关条约》签订时都是慈禧太后的意思,可是愤怒的国人却把李鸿章当成了最大的卖国贼,李鸿章成了慈禧太后的替罪羊,李鸿章被免去了所有的官职,很明显,现在慈禧太后想故伎重演。
于是李鸿章以身体有病再三推辞。待在合肥老家的李鸿章看着偌大的一个中国却被列强强占,而自己也被罢官了,心中很是感慨!李鸿章考虑再三,给子孙留下再多的钱权又有何用,还不如给子孙留下一座房子,至少有个安身之处。
于是李鸿章开始在老家大量修建院落,为了保证院落的质量,李鸿章每天都会拄着拐杖去工地看工人们盖房子。工人们刚开始都以为中堂只是偶尔过来看看,可是李鸿章每天都来,而且再三交代工人一定不能偷工减料。
工人们都很生气,国家就要灭亡了,可是李鸿章却在这里为自己着想,工人都想劝李鸿章去和八国联军谈判,早日把八国联军赶出中国。可是却又没有好办法,就在工人们在一起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老工匠却默默不语。
下午,李鸿章又拄着拐杖来了,李鸿章又开始说施工一定要结实,因为这是他留给子孙的财产,工人们都默默地听着李鸿章的唠叨。这时候那个老工匠却开口了:“中堂大人,可否听小的一言?”李鸿章愣住了,以前工人都是默默听着,这还是这些工人第一次说话,李鸿章说道:“无妨,你说。”老工匠说道:“我从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给达官贵人盖房子,现在有五十多年了,在这五十多年里,我盖过的房子从来没有过什么质量问题,可是我却见到了太多房子易主的情景。”说到这里的时候,老工匠停顿了下来,工人们都知道老工匠是想说皇宫质量那样好,现在照样不是被八国联军占着。过了一会儿老工匠还是说出了这番话。
工人们都为老工匠捏了一把汗,都以为这下子老工匠肯定会没命的。可是让工人们意外的是李鸿章并没有发怒,而是静静地听完了老工匠的话,然后叹息一声便离开了。以后的几天,李鸿章再也没有来工地视察。
就在工人们四处猜测的时候,却传来李鸿章已经到京城的消息,三个月后《辛丑条约》签订,一年后八国联军撤出了中国。和八国联军的谈判让李鸿章油尽灯枯。虽然李鸿章又一次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可是他却像倾盆大雨中的柱子一样撑住了快要倒塌的房子,为腐朽的大清国换来苟延残喘的机会,也让中国少遭了列强的蹂躏。
而李鸿章能够从老家合肥出山来和八国联军谈判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老工匠的触动,八国联军都进中国了,就是盖再好的房子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照样让八国联军侵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都没有了,给子孙留下再多的房子有什么用,在这一点上,老工匠的见识不仅值得李鸿章学习,更值得今天所有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