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儿童故事精选:行善的睡前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篇关于行善的儿童睡前故事,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 2002年6月22日,浓雾弥漫。他和妻子坐上曾坐过多年的“榕建号”客轮。那天,准载100人的客船实际承载了200多人,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死神正伸出狰狞的双手逼向他们。
当过重的船身骤然倾覆的一瞬间,他的大脑也如当时的场面般混乱。他的耳边充斥着惊慌失措的哀号、尖叫和哭泣。他看到许多双绝望挥舞的手,和渐渐随着水流沉浮远去的头颅。他根本来不及细想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在一种求生本能的驱使下奋力划开水流。当他精疲力竭地爬上岸,仰面朝天喘着粗气的时候,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不会游泳的已有孕在身的妻子恐怕早已……
就在这时,他发现河流里飘来什么,好像是一个女人的头。扑腾的水花表明那个人还活着,并且正在努力求生。他已经很累了,近乎虚脱,但“救人”的念头还是强烈地占了上风,他又跳了下去。
好不容易把那女人拖上岸,他虚弱得已睁不开眼睛。两个人就这么水淋淋地躺着。不知过了多久,昏厥中他听到喧闹的人声,是救援的人们过来了。他被人家扶起来,出于好奇心,他忍不住去望了他救的那个女人一眼,这一下他惊得“噌”地跳起来,睁着一双惊慌的眼睛望着他救的女人,竟然正是他的妻子!世界忽然死一般沉静,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转动……蓦地,夫妻俩抱头痛哭!
“如果……”故事讲到这里,我正要插嘴,那个男人制止了我:“你是想问,如果当时我侥幸自保后没有救人的话……”
我默然。事实上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答案。
可这答案,却维系着两个至亲至爱的生命!一念之差,得与失又是如何分明啊。
曾经有个笑话让我笑了很久:一只小蜗牛在地上缓缓前行,一只乌龟路过,看到他费力的样子,就说:上来,我驮你一程。小蜗牛爬到了乌龟的背上,上面还有只蚯蚓,它自豪地提醒着蜗牛:坐稳喽,它爬得可快了。一想起这笑话,我脑海中便浮现出小乌龟憨态可拘的样子,小蚯蚓充满崇拜的神情及小蜗牛感恩涕零的眼神,我便忍俊不禁。
我本来只是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可没想到却引来一番评论,有人说小乌龟自不量力,自己爬得不快,还去帮别人。还有人嘲笑蚯蚓没见过世面,居然还有人说蜗牛糊涂,想快行却找错了靠山。我哭笑不得,一个想让大家开心的笑话却遭来非议。倒是有一个人的评论激起了我心灵深处的共鸣:乌龟是慢,但在蜗牛和蚯蚓的眼里,它是快的,帮助不如自己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无论帮助多少都是可爱。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我这才深刻体会到这则笑话的真正含义:受人恩惠,不想多少,助人臂力,莫谈大小。善虽小,却也要为,忙虽不大,但也要去帮。
因此不必富甲一方,斗金车载,只需一颗善心,力虽微薄,但情重泰山。三两块钱不多,它可能使一个乞丐免于一天饥肠辘辘,十块八块也许不多,但用它买来的笔本足够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用上几个月。
我们不是太阳普照,但至少我们可以帮人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的世界充满阳光;我们不是明月皎洁,照亮夜空,但我们至少可以点一盏明灯,为夜行人照亮前行的路。我们不必做事惊天动地,造千万间广厦以庇天下寒士,我们只需从身边小事做起,哪怕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但这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也是雪中送炭。
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吧,不必等到家财万贯,哪怕绵薄之力,也会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
不久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威廉姆斯教授做了一项研究。他在各行各业里随机挑选了200名志愿者,并暗中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的人被偷偷告知要多行善,多做好事,比如,同事朋友有困难烦恼,主动帮助分忧解难,或经常给街上的流浪者一枚硬币,或在爸爸妈妈感到疲倦时,来一个大大的热情拥抱等;而另一组的人则被偷偷告知要按照自己原先的方式与规律生活。
一个月后,威廉姆斯教授再次对这200名志愿者进行调查,主要了解他们的幸福感情况,以及确认他们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结果发现,第一组的人都说他们比过去要快乐几倍,第二组的人基本没多大变化;绝大部分人,尤其是第二组的人十分乐意选择和那些平日里行善做好事的第一组的人一起学习、工作、玩乐。
威廉姆斯教授最后指出:与人为善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也能获得更多的认可、赞许、喜爱和欢迎。
其实,这正如犹太民族的一句古老格言所说:只需行些许之善,即可有无数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