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的儿童睡前故事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篇关于御史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御史的儿童睡前故事(1):
文学趣事御史平冤
明代巡按御史韩正雍到江西巡视。一天,他在南昌察看?a href='/lang/' target='_blank'>狼衾畏渴保缕鹆舜笱K咦弑呦耄ゾ吧椋鞒鲆簧狭?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久不能对。这时他见一囚犯在流泪,便上前询问原因。囚犯说:大人说的冰,雪、霜,三者交加,实为死囚处境,听后顿觉伤心。
韩巡按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于是问道:莫非你有冤情?
囚犯拱手说出下联,一语双关: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原来,这个人因上告府官贪赃而被诬为谋反,判了死刑。韩巡按问明原因后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贪官。
御史的儿童睡前故事(2):
刘御史怒斩贪官
崇祯年间,钱塘府江潮汹涌,冲垮了年久失修的江堤,令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朝廷从库银中连续拨出银两修堤,可是千里江堤连修连垮,府衙下属的几个县唯有钱塘县顶住了大水的冲击。偏偏这时候,钱塘县的洪知县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一个七品命官怎能说没就没了?消息传到京城,崇祯帝龙颜震怒,圣旨一下,御史刘砚带上捕头何雄连夜出了京城。
御史的儿童睡前故事(3):
御史弹虱
北宋仁宗年间,有一个叫王平的人,从地方官升官进入御史台,成为一个六品的御史。
御史台有一个规矩,凡是新来的御史,在100天之内必须弹劾一个官员或者一件事,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新任御史没有弹劾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就会被调离御史台,降职到外地任官。
可是这位王平御史,进入御史台已经95天了,仍然没有见他有什么弹劾举动,按理说发现问题不至于这么难。同僚们纷纷猜测,王平这是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为王平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
王平在许州任从九品的司理参军时,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一次,乡下有个妇女骑驴独自走路,在荒郊野外被盗贼sha害,盗贼剥去了她的衣服后逃走。那头驴受惊跑了,被附近的一个农夫捉住,拴在了自家槽头。案发以后,捕快搜到了那头驴,认定那位农夫就是sha害女子的凶手。
王平审讯了40多天,农夫始终只承认收养了那头驴,确实没有sha害女子。王平感到怀疑,认为农夫可能是冤枉的,就把这个案情向州官做了汇报。州官是一个老官吏,向来强横骄纵,一点也不听从王平的意见,催促他尽快判决。
王平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那州官于是大怒,说他太懦弱了!王平说:如果因为懦弱触犯了您,不过被免职罢了。如果遵照您的意思,可能会枉sha了无辜的人。掂量两者的轻重,哪个更加严重?
几天后,从河南押来一个逃兵,经过仔细审问,原来他是sha害女子的凶手,农夫得以平冤昭雪。后来在州里集会,州官向王平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先前差点错sha了无辜。王平从此声名远播。
直到第97天,终于有消息传出,王平准备好了弹劾奏章,同僚们纷纷猜测,他会对哪件关系国家利益的重大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是要弹劾哪位高官重臣?御史中丞也很好奇,就找到王平的奏章,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原来,王平上书仁宗皇帝,建议号召崇尚节俭,以改变当下的奢侈风气。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有关统一全国茶食店糖饼大小的建议。前一段时间,他在吃早点的时候,对各个茶食店的糖饼大小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是:大的糖饼省工而费料,小的糖饼省料而费工。因此他建议制定一个糖饼大小固定的式样,工料之间务必要本着节省的原则,以使民风归于淳朴。
御史中丞笑够了,又替王平担起心来,怕他这样的弹劾遭到仁宗的斥责,就背地里悄悄提醒他要慎重。王平一听脸都吓白了,犹豫着一直没敢上奏章,直到第99天,实在挨不过去了,王平才随同御史中丞进宫面见仁宗。
仁宗今天特别忙,到了晚膳时还在和大臣们议事。王平伸长脖子,仔细看皇帝是怎么吃饭的。只见一位太监高喊一声:传膳。然后那些负责送饭送菜称膳徒的太监,都是右手托着一个食盒,左手拿着一条红色的丝绸手巾,分成两个批次,所传的食盒一共有40盒左右,一溜小跑,依次前往大殿内。
皇帝吃饭,需要好几拨人服侍,负责布菜、倒酒、打扫卫生的宫女称司膳,负责尝菜的宫女称尚食,要在皇帝吃每道菜之前,都得尝一口,以防有人下du。
这种排场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皇帝的威仪,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皇帝的饮食安全,牵扯到安全问题就没有小事,需要慎之又慎。
看着看着,王平忽然发现仁宗面前的菜盘里,有一个芝麻大小的活物,他灵机一动有了新的弹劾对象,不用再提建议糖饼大小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了,也不用担心遭到仁宗的斥责,说不定皇帝还会赏识他的细心和忠心呢。
王平拿定主意,紧忙走上前启奏道:万岁,别再吃了,御膳中有污秽。王平说完,上前一步,指向一盘菜。仁宗仔细一看,在菜盘边竟然有一只虱子。
这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皇帝的菜盘子里出现一只虱子,这可是欺君之罪!
这虱子是从哪来的?大臣们议论纷纷。
北宋御厨编制定员1069人,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厨师、杂役和负责安全保卫的士兵。有大臣说菜是厨子做的,做菜时虱子掉进了菜里,这是厨子大不敬。有人说厨子做菜,须经煎炒烹炸,虱子焉能活命。此虱子是活的,当是传菜的人。又有大臣说传菜人有30个,虱子是谁的?
皇帝用膳,何等重要的事,岂容此等污秽之物存在。王平建议彻查虱子的来源,对投虱子之人加以严惩,以杜绝后患。膳徒、司膳、尚食等宫女和太监当时就跪倒一大片,只等仁宗的发落。
在场的人都在看着仁宗的态度,仁宗却宽宏大量地吩咐:这件事就不要再追究了,不然的话他们是会倒霉的。你们看,这个虱子该如何处置?
虱子该如何处置?大臣们聚到一起商议,虱子污秽御膳,自然是死罪。有大臣吞吞吐吐地说:若是御虱岂可sha!
大臣们商量的结果是,此虱子也算是侍奉过皇帝,不可sha,还是放生为好。问题是把虱子放到哪里去,放到草丛中它会饿死,放到别人身上又不道德。仁宗微微一笑说:那就放王御史身上吧。
回到家,王平一直坐立难安,虱子在他身上,肆意叮咬,使他奇痒难忍,又不敢搔抓,怕不小心伤到了虱子。
夫人嗔怪他:不弹劾贪官,不建言献策,偏偏要弹劾小小的虱子,小题大做惹麻烦。
王平说身为御史,又有百日之限,不得不弹劾纠察。可是在官场混久了,他已深知官场奥妙,不得不变得世故圆滑。他刚到京城,不知官场深浅,不敢轻易弹劾哪个大臣,万一招惹到根深蒂固之人,自己的乌纱可就难保了。所以他本想弹劾一件小事,蒙混过去,又怕皇帝怪罪,正犹豫时刚好看到御膳里有只虱子,他以为弹劾一件和皇帝有关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既能完成御史的职责,还能不得罪他人。
夫人奇怪地问:你建议彻查严办,岂不是得罪了那些宫女和太监?
王平淡然一笑说:宫女和太监无权无势,无需多虑。
夫妻正说话间,太监来传圣旨:王平作为御史,不去体察民情,申诉冤案,只是为了应付考察而避重就轻,拿御膳房中有虱子一事大做文章。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人,留之无用,贬为庶民。
王平接完圣旨后,发了一阵呆,忽觉股间一阵奇痒,他伸手狠狠一抓,掐死了那个虱子。
御史的儿童睡前故事(4):
铁面御史哭拜家仆
北宋仁宗年间,出了位赫赫有名的清官铁面御史赵卞,据传连仁宗皇帝都怵他三分。但谁又能想到,如此强硬的赵卞,却在自己的家仆赵老栓死后,居然亲跪灵堂前
那还是赵卞年轻时,在出任彭城县令时的一天,赵卞喊来赵老栓微服出游。此时正是阳春三月,一路风景如画。 赵卞正看得如痴如醉时,突然一股暗香飘袭,赵卞抬头看去,顿时眼就直了。原来,迎面走来一主一婢的两位年轻女子。尤其那女主人,长得貌若天仙,在鬓角上还插着一朵杏花。赵卞正是青春鼎盛时,见到如此尤物,顿时就把圣人语录抛到脑后。 女子也看到了赵卞的色样,非但没有厌烦状,反而掩口笑了。赵卞一激灵,意识到自己失了态,慌忙收敛心神,可还是晚了,张口就冒出来一句:髻上杏花真有幸!说完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我怎么变得这么轻狂放浪了? 赵卞刚想到这,那女子略一沉吟,却开了口:枝头梅子岂无媒。 赵卞一听,吃惊非常这女子的才思好敏捷!顿时一股相见恨晚的感觉冒了出来,连忙拱手叫道:受教,妙对! 女子也来了个万福,说:岂敢,见笑!说完腰肢一扭,走了。赵卞望着女子的背影,跟掉了魂一般。 先生!这时,赵老栓插话了,要不要我去探听一下,看看此女子是哪里人氏呢? 赵卞脸一红,说:这个嘛你看着办吧。 赵老栓乐了,说: